EN

CAFA講座丨城市怪獸?大尾象與珠三角城市化

時間: 2017.3.23

講座全程視頻(或點擊首頁“視頻”欄目觀看):

CAFA講座丨城市怪獸?大尾象與珠三角城市化

2017年3月15日晚,講座“城市怪獸?大尾象與珠三角城市化”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講座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王春辰主持,邀請了廣東時代美術館副館長蔡影茜、廣州博爾赫斯書店藝術機構和錄像局負責人陳侗、意大利羅馬國立21世紀藝術博物館和國立建筑博物館藝術總監(jiān)侯瀚如、獨立策展人董冰峰、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兩位大尾象工作組成員林一林與徐坦,以及大尾象工作組已故成員陳紹雄的夫人羅慶珉?yún)⑴c本次對談。

講座伊始,王春辰教授首先介紹道,“大尾象”工作組成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藝術家陳邵雄、梁鉅輝、林一林和徐坦組成,活躍于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按笪蚕蟆彼l(fā)起的藝術活動與上世紀90年代珠三角地區(qū)經(jīng)濟和城市化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現(xiàn)實緊密相關,同時又因其創(chuàng)作方式與活動方式的特殊前衛(wèi)性,對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當代藝術產生了很大影響。2016年在廣東時代美術館,由侯瀚如、蔡影茜策劃的展覽“三角洲行動之大尾象——一小時,沒空間,五回展”開始形成對“大尾象”的回顧研究,在此基礎上,北京OCAT研究中心于2017年3月15日又推出了“大尾象工作組”的整理回顧展“一小時,沒空間,五回展”,增加展出了此前未公開過的研究資料。

侯瀚如表示,“大尾象”小組在藝術上是十分成功的,留下了許多富有生命力的靈感,他們的作品及方案在現(xiàn)在看來,依然能給人帶來一種驚奇感,而其藝術創(chuàng)作所討論的問題直至今天也依然作為富有挑戰(zhàn)性的重要問題存在。

廣東時代美術館副館長蔡影茜作為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以及“大尾象”文獻研究者談到,由于“大尾象”在上世紀90年代創(chuàng)作的作品大多已不再存在,且“大尾象”的創(chuàng)作與90年代的社會語境緊密相關,如何將他們的作品放入如今的真實語境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因此對“大尾象工作組”的藝術活動進行梳理性、研究性、文獻性的展覽展示具有很大挑戰(zhàn)。展覽的工作方式基于采訪小組成員及其親友、建立和梳理文獻庫的方式來進行,與一般的展覽有所不同。

“大尾象”工作組成員林一林說起小組的形成過程時談到,1989年之后,中國的文藝圈有所“降溫”地安靜了一段時間,與當時許多選擇出國和經(jīng)商的朋友們不同,小組的成員們選擇留在了廣州,在工作時間之外以松散性合作的藝術創(chuàng)作方式展開在地性的藝術活動,堅持每年做一次展覽,即便是在1995年找不到展覽空間的情況下,小組也選擇了在路邊進行藝術活動。談到“大尾象”的名字來源時,林一林幽默地解釋道,原本小組成員們想要起一個“怪獸”的名稱,但原定的“大犀象”卻由于在書寫上被很多人誤讀為“大尾象”,因此將“大尾象”這一名稱一直保留了下來。

“大尾象”工作組的成員徐坦十分生動地與現(xiàn)場觀眾們分享了小組成員們在一起生活時的趣聞軼事,在輕松的回憶氛圍中還原了些許當年的時代“畫面”。徐坦還談到,“大尾象工作組”的藝術活動具有強烈的在地性,一旦脫離了廣州這一特殊的城市環(huán)境就很難成事?!按笪蚕蟆钡膭?chuàng)作不與任何東方圖示發(fā)生關系,代表著藝術家們“去政治化”的政治觀念,盡管當時認為政治環(huán)境改變的看法十分幼稚天真,卻也在某種層面上體現(xiàn)了“大尾象”在創(chuàng)作思考上的獨立性。

廣州博爾赫斯書店藝術機構和錄像局負責人陳侗作為“大尾象”的密友,見證了“大尾象”的成立與發(fā)展過程。陳侗回憶道,作為“大尾象”小組成員們的在校同學,早在學生期間便開始注意到他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特殊性,例如陳邵雄在校期間的繪畫作品就十分大膽出格。后來,在陳侗編寫《畫家》雜志第16期時首次正式采訪了“大尾象”。在他看來,“大尾象工作組”在商業(yè)上的不成功是注定的,小組成員們對于經(jīng)濟利益的看淡,也使得他們的創(chuàng)作更為純粹和尖銳。

獨立策展人董冰峰談到,他在2016年第一次看到“大尾象”的展覽時,便驚奇于90年代的現(xiàn)場感與街頭感能夠體現(xiàn)于一個機制完備的美術館中,強烈的對比帶來很大沖擊。上世紀90年代是一個藝術“荒蕪”的時代,現(xiàn)今對于90年代藝術現(xiàn)象的討論研究越來越多,其中的意味令人深思?!按笪蚕蟆敝铝τ谌粘K囆g實踐與藝術空間的研究,與廣州在90年代的現(xiàn)代化開放程度較高有關,而在同時期的北京,少有將“城市”作為討論對象的藝術家,因政治原因,當代藝術仍處于“地下”狀態(tài),難以出現(xiàn)如“大尾象”走向街頭的可能性?!按笪蚕蟆钡乃囆g創(chuàng)作難以用傳統(tǒng)的藝術批評來進行討論,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在特定場所、特定主題之下完成的工作,這意味著他們的意識實踐不僅指向藝術本身,還指向了更大的社會和文化空間,是對于社會關系的實驗。

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表示,“大尾象”的典型性在于回應了中國藝術與全球想象間的關系問題以及如何在本地現(xiàn)實中構建一種可以在全球發(fā)力的方式。在他看來,“大尾象”小組有幾種特點傾向:一是小組的宗旨具有無政府主義的傾向;二是團體具有分散性,創(chuàng)作保持每個成員的獨立性,不以某個個人為中心,合作方式開放;三是勾勒出了一個來自中國的國際藝術小組的形象。“大尾象”的無宣言,也是其對于現(xiàn)代化社會的某種看法,即生活的速度快速到來不及等待人們的討論,所以不存在未來導向的宣言。

講座最后,現(xiàn)場觀眾向嘉賓們紛紛提問,在更多細節(jié)當中讓“大尾象工作小組”更加真實地被還原到當下的語境中。

文/韋嫻坤
圖、視頻/楊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