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講座】王受之:主流和非主流的倒置

時間: 2014.9.28

2014年9月25日晚上6點,設計理論和設計史專家王受之先生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進行了一場名為“主流和非主流的倒置”的講座。此次活動由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TEXTENT學社主辦,來自中央美術學院各院系學生、社會公眾、藝術從業(yè)者們讓美術館的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很多聽眾只能站著聽。王受之先是簡短回顧了與央美的淵源,笑稱自己考央美是年輕時候的心愿,卻由于文革等原因不能如愿,而本次非常高興有此機會能到美院給大家講一些“一般的學術講演不太講的東西”。

波普藝術:從“非主流”到“主流”

許多學者將1907年畢加索創(chuàng)造《亞威農少女》立體繪畫認為是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開端,毫無疑問,畢加索的確做出了許多新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但其有一點沒有打破——高雅藝術與大眾藝術的界限。在畢加索的筆下,藝術仍然是處于高高在上的博物館內的殿堂作品?,F(xiàn)代藝術史從畢加索的立體主義開始,包括表現(xiàn)主義、未來主義,一直到戰(zhàn)后美國的抽象表現(xiàn)主義,都沒有把藝術里面的“高”和“低”打破,王受之說,“無論是波洛克還是其他藝術家,他們最后的作品還是想進博物館。”

而真正做到這一突破的,卻是60年代出現(xiàn)的以安迪沃霍爾為代表的波普藝術家:罐頭、可樂瓶子、招貼、瑪麗蓮夢露性感明星、政治人物……一切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都成為了藝術家手下的藝術品。這一批藝術家還包括利奇滕斯坦,其將漫畫放大變成繪畫,把街頭的Comic變成High Culture;還有畫街頭廣告牌出身的羅森奎斯特,其街頭廣告牌的設計,題材大多是口香糖、可樂罐子等,都是尺幅極為巨大的,在當時確實屬于非常末流的藝術家,并沒有人能想象到其會獲得成功。王受之進一步解釋,歐洲的設計文化是“Poster(海報)”,而美國的設計文化是“Billboard(廣告牌)”,美國的品牌是大眾品牌,而歐洲的品牌是精英品牌,兩者文化差異巨大。當帶有商業(yè)性質的廣告招貼等成為藝術的主題甚至取代藝術時,藝術之“high”與“l(fā)ow”就被真正打破了,而波普藝術的被認可,也就意味著以凸顯商業(yè)性為主的非主流藝術具有了主流的地位。

“這些做法打破了高和低的區(qū)別,真正變成了當代藝術的里程碑——這就是波普。”王受之說。

建筑設計:締造主流的推手——菲利普?約翰遜

許多年后,羅森奎斯特的藝術大獲好評,他的作品能拍賣到幾百萬一張,甚至進入了各大美術館,但其卻表示:“我從來就是非主流?!边@讓王受之開始注意到主流和非主流之間并沒有一個絕對的位置關系,兩者是可以互相調動的,不管是在藝術界還是設計界都存在著主流和非主流之間的倒置。王受之舉例,磯崎新就是從“主流”到“非主流”的轉變。

接著,王受之著重聊了美國建筑師、著名評論家菲利普?約翰遜與主流的關系。菲利普?約翰遜并非科班出身,他學的專業(yè)是古代希臘語和哲學,與建筑甚至完全沒有關系。但菲利普善于言談和觀測,對主流有著敏銳的嗅覺。畢業(yè)后菲利普在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設計部的工作,讓其真正接觸了藝術。菲利普去歐洲進行為期六個月籌備展覽的過程中,這個最開始完全和建筑設計界沒有關系的非主流人士,很快融入了法國建筑主流界,結交了后來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當時的柯布西耶剛剛嶄露頭角,其前衛(wèi)的風格并沒有得到太多人接受和認可,目光獨到的菲利普一下子就看到其未來的無限潛力。此后菲利普又到了德國,對米斯?凡德羅的“巴塞羅那椅子”贊不絕口,更是親自拜訪了包豪斯學院的院長瓦爾特?格羅皮烏斯。當時歐洲的主流建筑仍屬于新古典主義作品,并沒有什么現(xiàn)代主義的建筑,包豪斯學院這種“沒有裝飾的”、“少則多的”、“鋼管的”、“混凝土的”等較為異類的“非主流”的建筑風格并不為人所知。菲利普卻執(zhí)著的發(fā)出感嘆:“天啊,這套東西有一天會改變全世界!”

回到紐約后,菲利普?約翰遜與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合著《國際式風格》一書,并舉辦名為“歐洲現(xiàn)代建筑——國際主義風”的展覽,首次向美國介紹歐洲現(xiàn)代主義建筑。展覽一開幕,就將歐洲這些“非主流”的風格轉變成了美國的“主流”。而展覽本身也刺激到美國建筑本身,當時美國主流建筑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受此影響,在1937年做了其建筑生涯里最為經典的作品之一——“流水別墅”。菲利普的貢獻在于,他將這些歐洲“非主流”大師,通過美國市場扭轉為真正的“主流”,這些人在戰(zhàn)后基本上壟斷了世界的建筑界。

菲利普?約翰遜成立了設計事務所開始做建筑,從最開始受到米斯?凡德羅影響的風格,到1983年建成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大樓設計,約翰遜把歷史上古老的建筑構件進行變形,加到現(xiàn)代化的大樓上,成為后現(xiàn)代主義的代表作。可以說,菲利普?約翰遜是一個始終意識到自己要保持在“主流”的人,但其風格的多變,晚年也被批評為“過于追尋不同風格的追風者?!?/P>

何謂“主流”?

王受之認為,主流和非主流的倒置的需要兩個方面的條件,一個是時機,一個是要順從“潮流”。在整個藝術發(fā)展的背景中,如果某個財團或某個國家想要打造某種藝術,這便有了成為“主流”的機會,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國的抽象表現(xiàn)主義。抽象表現(xiàn)主義是美國為了與蘇聯(lián)抗衡,打造屬于自己特有的藝術文化潮流而發(fā)展的。

而現(xiàn)在的主流是什么呢?王受之認為,80年代以來藝術的主流已經消失了。西方的各種前衛(wèi)藝術運動,如行為藝術、大地藝術、觀念藝術等,使得現(xiàn)在許多藝術品無法收藏。這種發(fā)展將藝術品從一種可以觀看的真實作品本身轉化到了只能欣賞轉譯后的復制影像。現(xiàn)在主流藝術的潮流都往“實驗藝術”發(fā)展,大量的藝術都往“實驗”發(fā)展,同時又無法收藏,這樣導致了如今主流的缺失。

在講座最后,王受之強調,“主流和非主流沒有一個固定的關系,非主流某種情況下會變成主流,主流某種情況下會變成非主流,是一種倒置的關系。”

主講人簡介:

王受之,設計理論和設計史專家,1987年作為富布賴特學者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切斯特學院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學院從事設計理論研究和教學。現(xiàn)為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教授、美國南加州建筑學院教授、中國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曾著有許多具有影響力的著作,如《世界現(xiàn)代建筑史》、《世界現(xiàn)代設計史》、《世界平面設計史》、《世界時裝史》、《時尚時代》、《美國插圖史》、《哈羅!中產》、《置若網文系列之建筑集》、《置若網文系列之設計集》、《置若網文系列之游走集》、《王受之講述汽車的故事》、《王受之講述豪宅的故事》、《王受之講述建筑的故事》、《上海院子》、《威尼斯手記》、《巴黎手記》《北京手記》等。

文/林佳斌
圖/全晶
編/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