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研討丨追溯歷史原境中的“宋步云”:宋步云藝術研討會舉辦

時間: 2020.12.31

0宋步云藝術研討會現(xiàn)場.jpg宋步云藝術研討會現(xiàn)場

2020年11月,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云水襟懷——宋步云誕辰110周年紀念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以“烽煙歲月”“巴山蜀水”“家國新貌”“河山勝境”“灼灼其華”“光影流年”六個板塊,通過豐富的作品、草稿、照片、實物、書信、影像等鮮活的歷史文獻,梳理并呈現(xiàn)出藝術家宋步云貫穿20世紀的藝術人生。展覽開幕以來,引起學界關注與熱烈反響,為進一步探討宋步云的藝術人生,“宋步云藝術研討會”于2020年12月中旬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會議室召開。

本次研討會邀請十余位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美術領域專家學者、宋步云藝術研究工作坊群體與宋步云先生家屬,圍繞宋步云先生在油畫民族化、國畫與水彩技法融合、版畫藝術、攝影藝術等方面的探索,和他為中央美術學院的籌建和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發(fā)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及其人生經(jīng)歷作為個體敘事與集體敘事之間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1研討會部分與會嘉賓合影.jpg研討會部分與會嘉賓合影

出席會議的嘉賓有: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社長兼主編尚輝,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鄭工,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李軍,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中國美術報》社長兼主編、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王平,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雜志社長張鵬,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策展委員會委員楊衛(wèi),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曹慶暉,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吳雪杉,中央美術學院學術科研處研究員劉禮賓,中國國家話劇院研究員顏榴,宋步云先生之子宋慧京、宋步云先生之女宋高陽、宋步云先生之子宋慧成、宋步云先生外孫女朱江、宋步云先生長孫宋華疆,以及“云水襟懷——宋步云誕辰110周年紀念展”策展助理趙晶、劉希言和宋步云藝術研究工作坊成員群體。研討會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次展覽策展人于洋擔任主持。

2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次展覽策展人于洋主持研討會.JPG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次展覽策展人于洋主持研討會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次展覽策展人于洋首先對于此次“云水襟懷——宋步云誕辰110周年紀念展”的策劃思路與展覽結構向與會嘉賓做了闡述介紹。他提出本次展覽旨在追尋和展現(xiàn)這位對于中央美院、對于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有著重要價值的先生,通過一個展覽來向美院師生、社會公眾,展現(xiàn)一個20世紀美術史語境中的宋步云。他還引述了20年前范迪安院長所寫文章《也是一種人生,也是一些歷史》中提到的“他認認真真地為新時代新生活寫照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了知識分子藝術家坦然和真誠的情懷?!庇谘笳J為通過這次展覽,我們有機會以三重視角來重新認識近現(xiàn)代美術史上的宋步云:一是在與美術史名師大家的關系中,以人物學案的方法視角體認、找尋宋步云的人物形象與藝術意象;二是通過直面宋步云的藝術作品,探尋、認知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風格淵源與路向選擇;三是在宋步云的影像和文獻中,觸摸一個立體的、有溫度的“復合型”藝術家。

3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致辭.JPG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發(fā)言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代表主辦方發(fā)言。他對宋步云先生的家屬將宋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無私地捐獻給校美術館,支持學院的教學體系建設表示由衷的感謝。隨后,張子康回憶了十年前自己負責出版《宋步云先生文集》的往事,并以宋步云先生的《白皮松》為例展開討論。張子康認為,宋步云的油畫風格吸收了印象派的特點,與徐悲鴻的20世紀法國學院派風格不同,是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中印象派風格本土化的代表之一。《白皮松》作為校史收藏中的重要代表作,體現(xiàn)了宋步云的油畫風景畫在20世紀中葉所取得的成就。徐悲鴻曾稱贊宋步云的《白皮松》為“杰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張子康認為在這幅畫中,宋步云先生對白色的掌控能力極強——這在其系列雪景作品中亦有體現(xiàn),他能賦予白色以無窮變化,展現(xiàn)出樹干紋理的質感,強烈的明度對比、冷暖關系和遠近景的空間感;此外,《白皮松》的構圖極具鏡頭感,局部刻畫充滿現(xiàn)代感,不突出全貌,而著重處理枝干,呈現(xiàn)出白皮松厚實的年代感,對比國內外畫家對同類題材的描繪,更體現(xiàn)出宋先生的水平高超。

4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鄭工發(fā)言.JPG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鄭工發(fā)言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鄭工首先深情回憶了20年前時任中國美術館館長的范迪安先生策劃的宋步云先生誕辰90周年展覽,以及10年前他主編《宋步云先生文集》時與負責文集出版、時任藝術研究院文化藝術出版社社長的張子康先生的往事。20年后兩人在中央美術學院再度與宋步云先生紀念展交會,令人感慨。他指出,此次展覽亦是宋步云先生的“回家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盡心盡力的策劃多維度地呈現(xiàn)了宋步云的藝術人生,如前往上海圖書館查閱宋先生的木刻版畫資料,豐富了此前未發(fā)掘的作品。鄭工還將宋步云的油畫技巧與其人生經(jīng)歷結合展開分析,認為宋步云的油畫在暗部處理方面極其精妙,對油層和色彩的精準把控使得畫面暗部透亮,結合宋步云50年代并不平坦的個人境遇,更使人感到他人格的敞亮和透明。最后,鄭工指出宋步云的人物畫和風景畫之間是有差別的,而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可以引發(fā)我們的進一步思考。

5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發(fā)言.JPG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發(fā)言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的發(fā)言為宋步云藝術研究指出了新的深入方向。殷雙喜首先指出新中國成立以后,文藝政策強調人物畫,風景畫處于邊緣。而中國20世紀的油畫風景畫領域,在徐悲鴻的帶領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現(xiàn)在尚無專題研究。宋步云的油畫受日本印象派影響,既能表達景深,又十分寫意,其風景畫的特點之一是采用俯瞰視角——這與后來蘇派的風景寫生不同。當時很多畫家都以北京的城市景觀為創(chuàng)作對象,他們以繪畫的形式填補了北京的城市建設發(fā)展史,這批繪畫具有圖證北京城建史的重要歷史價值。其次,殷雙喜認為,宋步云抗戰(zhàn)時期的版畫同樣值得深入研究,宋步云曾與已故版畫家王琦在重慶舉辦全國木刻展。為喚醒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團結,這批版畫曾被運往前蘇聯(lián)展覽,而后被全部收藏。如果能在俄羅斯找到這批作品,將進一步拓展宋步云的版畫研究。最后,殷雙喜強調宋步云的藝術在20世紀的藝術史上是被低估的,和其他徐悲鴻學派的畫家相比,對他的認識應該進一步加深。

6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李軍發(fā)言.JPG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李軍發(fā)言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李軍從現(xiàn)象學和中國傳統(tǒng)詩境的角度升華了我們對宋步云先生藝術人生的理解。李軍認為宋步云先生離開中央美術學院后,盡管淡出了主流歷史,卻成就了另一種散淡的人生。特別是從本次展出的風景畫中,可以感覺到宋先生一直在行走,捕捉并見證了北京街頭以及祖國各地河山中時代的章句,其畫中對“光”和“影”的表現(xiàn),有著明確的時間性。宋先生始終在其主體生命存在的過程中與這個世界同時存在、互相見證,用自己的情感和生命浸潤著他眼中、筆下的外部世界,李軍將此概括為“現(xiàn)象學式”的與世界的關系。李軍指出,正如此次展覽的名字“云水襟懷”所言,“云水”是世界,“襟懷”是主體,這二者相依相續(xù)。又如李白詩云:“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宋先生和他眼中的景象始終保持著“相看兩不厭”的狀態(tài),他的藝術人生為我們展現(xiàn)了50年代背景下,一種非集體性的、閑散而自足的個體敘事。

7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發(fā)言.JPG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發(fā)言

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圍繞老先生紀念展覽的策劃提出了“熟中生”“求根本”“尋新意”的思路?!笆熘猩笔侵溉绾卧谝淮未蔚闹苣昙o念展中不斷發(fā)掘出更豐富的老先生形象;“求根本”是指探求支撐藝術家的藝術不斷生長的歷史根源;“求新意”則是如何結合新時代的背景體現(xiàn)出展覽的新意。同時,吳洪亮指出,此次展覽中展出的實證材料對推進近現(xiàn)代美術史的具體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如大雅寶胡同甲二號作為徐悲鴻委托宋步云購置的北平藝專教師宿舍,是宋步云進入藝?;I建史研究視野的重要標記,徐悲鴻給宋步云信件中的“靜文代筆”落款實證對徐悲鴻書信的考據(jù)工作十分有益,以及北平美術作家協(xié)會成立日的合影暗含著協(xié)會成立對徐悲鴻1946年重返藝專并扎下根基的重大意義。此外,吳洪亮從宋步云的《白皮松》以及徐悲鴻與齊白石的交往關系出發(fā)提出一個新的研究思路——“白皮松”是否為中央美院寫生的慣用題材。

8《中國美術報》社長兼主編、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王平發(fā)言.JPG《中國美術報》社長兼主編、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王平發(fā)言

《中國美術報》社長兼主編、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王平從“云水襟懷——宋步云誕辰110周年紀念展”的觀展體驗出發(fā),肯定中央美術學院對老先生的敬重,認為此次展覽充滿溫度,有助于加深美院學生對宋步云先生的認識。特別是展覽中展出的宋步云先生的相機與其所攝的老照片,發(fā)掘出了一個重要史料——宋步云是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歷史的照片記錄者。王平指出,作為一個藝術家,宋步云先生極具干事之才與責任感,他犧牲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時間為中央美術學院的籌建四處奔波,作為徐悲鴻先生的左膀右臂處理大量行政事務,更體現(xiàn)出他對中國藝術教育事業(yè)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正因為他有這樣的襟懷,才擔起了這些事務,才能畫出格局開闊、意境深遠的作品。從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如帶有寫意風格的肖像畫,具有書寫性的筆調,亦能看出他對民族審美精神的追求。 

8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曹慶暉發(fā)言.JPG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曹慶暉發(fā)言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曹慶暉就如何進一步發(fā)展美院老教授紀念展的策展思路提出了一些思考。他認為,進入21世紀,梳理學院老教授藝術生涯的展覽在全國高校范圍內形成了一個小浪潮,這一浪潮的價值在于梳理和發(fā)掘材料,其影響始終局限于校史研究的系統(tǒng)中,且誕辰紀念展的思路難以維繼。曹慶暉指出,下一步的工作應當思考“如何突破小歷史,進入大歷史”,使對老教授的研究納入到中國近現(xiàn)代的美術史結構中。此外,他認為當前我們對于近代留洋藝術家的留學經(jīng)歷了解還十分粗淺,無法細化和深入。就推進這些研究而言,美術館的固定陳列顯得尤為重要,當歷史的網(wǎng)絡關系有了大致框架后,具體的人事關系、團隊關系以及話語權的問題才能被放入歷史的語境中顯現(xiàn)其價值。

9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雜志社長張鵬發(fā)言.JPG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雜志社長張鵬發(fā)言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雜志社長張鵬首先深情回憶了20年前自己還是美院畢業(yè)生時,面對宋步云先生紀念展的心境。時值中央美術學院遷至望京新校區(qū),作為處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美院人,看到宋步云先生所畫的50年代的北京城,不禁心生一種對老城與新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錯更迭的感慨。隨后,張鵬結合自身對宋遼金元至近代的北京城的歷史研究,將宋步云的北京風景油畫納入這一大的歷史脈絡中。張鵬認為宋步云先生作為一代知識分子,有著自覺的家國情懷,宋先生有意識地選取遼金元明清以來的北京歷史建筑,如五塔寺、碧云寺、琉璃塔、盧溝橋、前門、德勝門、頤和園佛香閣、故宮等,而非四合院、四九城與北京城南民俗文化,放在新的歷史語境下。這種將各個時代的歷史感嵌入北京城文化記憶中的做法,張鵬認為宋步云先生是把北京城的古代建筑變成他自己“新的家園”,這也是此次“回家展”的另外一重“回家”的含義。

10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策展委員會委員、湖南師大美術學院教授楊衛(wèi)發(fā)言.JPG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策展委員會委員、湖南師大美術學院教授楊衛(wèi)發(fā)言

湖南師大美術學院教授楊衛(wèi)將藝術家大致分為“弄潮兒”與“文獻性”兩類。宋步云先生可歸入“文獻性”一類,具體特征有以下三點:一、宋步云的人生經(jīng)歷貫穿了20世紀中后半葉的歷史進程,大致可分為留學日本,投身中央美術學院籌建,進入改革開放這三個時段,他以藝術家身份見證了時代變遷;二、宋步云參與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事業(yè)建設的過程中,作為親歷者和記錄者,他為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史中的歷史事件拍攝了重要的歷史照片;三、宋步云作為中國20世紀第一代到二代之間的藝術家,其作品具有很強的文獻性。在民國時期,宋步云的作品有民國時期的油畫特點。50-60年代宋先生離開美院后,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出“通透”氣象,體現(xiàn)出極強的藝術感受力。進入改革開放后,宋先生的創(chuàng)作以水墨為主。最后,楊衛(wèi)指出,藝術品和文獻是人的一個符號,保存下來可以為后人提供研究的可能。

12中國國家話劇院研究員顏榴發(fā)言.JPG中國國家話劇院研究員顏榴發(fā)言

抗戰(zhàn)結束后國立北平藝專復校,為從國民黨守軍處收回校址,歷經(jīng)三年輾轉與艱辛,期間宋步云先生靠自己的智慧與膽識代表校方與李宗仁的交涉,最終用西京畿道和東總布胡同兩處校產交換到帥府園一號的產權。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現(xiàn)為中國國家話劇院研究員的顏榴談起這段往事滿懷感恩。顏榴從以下三點論證宋步云先生的藝術在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史上的獨特價值和地位。第一,宋步云留日期間師從日本印象派畫家中村研一,歸國后他通過自身努力為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的發(fā)展做出貢獻。將中村研一40年代作為隨軍畫家來華所作的水彩寫生明信片與宋步云同時期所作的水彩畫相比,可知他已比導師更長于把握光線和色彩。第二,在徐悲鴻的寫實主義繪畫體系中,宋步云是唯一以留日身份融入的西畫家,他對徐悲鴻的追隨,從精神人格的仰慕到藝術創(chuàng)作題材的確立,譜寫出中國近現(xiàn)代藝術史上感人至深的佳話。第三,宋步云的繪畫藝術成就體現(xiàn)在中西融合這個命題上,其北京風景畫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有我之境”,堪稱中國油畫彰顯京城文脈的典范。顏榴還就中村研一留法期間師從羅丹,以及宋步云留日期間作品的調取等問題提出進一步研究的可能。

13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吳雪杉發(fā)言.JPG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吳雪杉發(fā)言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吳雪杉指出,研究徐悲鴻就一定會關注到宋步云。宋步云先生在40年代的美院是一個核心人物,但對于宋先生的研究和學術論文的總體數(shù)量還非常少,其中作品的傳播、出版較少,展覽較少是一個影響因素。吳雪杉指出,盡管自己做了一段時間的黃河圖像研究,但是此前從未見過宋步云的五張黃河題材油畫,此次展覽的推出,在豐富自身研究的同時,也將豐富宋步云藝術研究的維度。由此,他認為學界此前對宋步云先生的藝術缺少更深入的了解,但現(xiàn)在開始猶為時未晚。

14中央美術學院學術科研處研究員劉禮賓發(fā)言.JPG中央美術學院學術科研處研究員劉禮賓發(fā)言

中央美術學院學術科研處研究員劉禮賓圍繞宋步云先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談了兩點問題。第一,從宋步云的自畫像切入,劉禮賓認為宋步云盡管有精準的寫實能力,卻在作品中有意識地加入漫畫特征,其中原因值得探究。第二,從早期油畫寫生到80年代的寫生,宋步云先生的油畫風格和特征發(fā)生了變化,40-50年代間尚有處于壯年期間事無巨細的描畫方式,80年代以后的風景畫變得更為舒闊,老年時期的花鳥畫則帶有明顯的書法用筆的意味,這恰契合了其自身人生狀態(tài)的轉變。

15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社長兼總編尚輝發(fā)言.JPG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社長兼總編尚輝發(fā)言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社長兼總編尚輝對宋步云的藝術人生做總結性發(fā)言。他認為宋步云先生的個人命運折射了時代的變化。宋步云早年投身木刻運動,抗戰(zhàn)爆發(fā)后從事革命美術,至40年代末期,他作為徐悲鴻的左膀右臂,客觀上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事業(yè)留下了徐悲鴻所代表的寫實主義陣營,也為中央美術學院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石。而解放初期,他因歷史原因離開中央美術學院,直至80年代平反復出。而宋步云的藝術,其油畫有著自覺的本土化探索,特別體現(xiàn)在暗部色調與景深處理上,其風格屬印象派與后印象派之間,雖受到寫實主義的影響,但終歸與吳作人等人不同,這在徐悲鴻的寫實主義陣營中可謂絕無僅有——從中體現(xiàn)出徐悲鴻的廣博胸襟,以及二人在藝術與志向上的惺惺相惜;其水彩畫在歷史中熠熠生輝,對瞬間光色的精妙捕捉達到了筆簡而意勝的境界;其國畫成就主要體現(xiàn)山水畫和花鳥畫上,能將水彩畫的光色有機地轉化到國畫中,并在傳統(tǒng)脈絡中探索國畫的新發(fā)展。尚輝最后總結:宋步云先生是一本打開的書,不論什么時候,只要我們走進就能閱讀到20世紀中國美術的變遷。

16宋步云先生之女宋高陽女士代表家屬發(fā)言.JPG宋步云先生之女宋高陽女士代表家屬發(fā)言

研討會最后,宋步云先生之女宋高陽代表家屬對參會的專家、策展人以及美術館的工作人員表達誠摯的感謝,并從宋步云先生貫穿一生的家國情懷以及晚年轉向國畫等方面提供了細節(jié)補充。作為宋步云先生的后代,宋高陽特別對父親宋步云的人格精神和藝術理想進行了深情回顧,并用兩個案例來說明宋步云的家國情懷,其一是宋步云青年時期甘冒生命危險參加濟南學生愛國請愿團;其二是1981年中國女排奪冠后,時年71歲的宋步云帶著畫好的彩墨蟠桃圖親自騎車送往女排所在單位,以表慶賀。宋高陽表示,此次展覽與學術研討會作為對于宋步云先生藝術與人生全面、精彩的展示和研究平臺,將為宋步云藝術研究乃至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及中央美術學院院史研究做出重要的推動貢獻。

文/蘇暢
編輯/楊鐘慧
圖片/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