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OCAT 研究中心2017年度講座:雅希?埃爾斯納

時間: 2017.1.11

“雅希?埃爾斯納啟動講座系列”是OCAT研究中心2017年度公共項目的第一階段,也是“OCAT研究中心2017年度講座”的組成部分。該項目由OCAT研究中心主辦并策劃。啟動講座共分為三期,為從2017年春季開始的三期研討班做前期鋪陳,同時為2017年度第一期研討班的課題研討奠定歷史與理論背景。在2016年冬季第一二期講座臨時延期之后,啟動講座系列將于2017年1月、2月正式開展,并直接與3月的第一期研討班形成續(xù)接。

2017年度學者項目以史學史為核心主題,圍繞2017年OCAT年度講座主講人雅希?埃爾斯納介于藝術史、考古學和古典學之間的學科反思及研究展開。作為以學科理論與實踐之歷史脈絡為核心研究對象的衍生學科,藝術史學史在西方直到上世紀70年代起才真正開始受到學者的重視。繼而,“史論轉(zhuǎn)向”成為了當代藝術史諸多理論轉(zhuǎn)向的一個重要考古現(xiàn)場,建立起的既是一條歷史中的平行敘述,也是基于當下視角不斷被重新繪制的學科譜系。

埃爾斯納的史學史研究在將目光投向?qū)υ缙诶碚撐墨I的翻譯和文本研究的同時,也將藝術史重新敞開向二十世紀歷史、政治和宗教格局之變動的思想?yún)⒄障?,以此構建起學科史與思想史、觀念史的開放聯(lián)系。對于埃爾斯納而言,最具奠基意義的學科史案例便是從上世紀初延續(xù)至二戰(zhàn)后的兩代維也納藝術史學派。通過對李格爾《羅馬晚期工藝美術》中的形式研究和理念的挖掘,并同時結合二十世紀諸多藝術史家對李格爾藝術史觀念爭端不止的回應,埃爾斯納重新梳理了藝術史這門現(xiàn)代學科的文獻與思想脈絡中的諸多重要節(jié)點,以此為方法和理念上的傳承與對抗繪制了必要的譜系。與埃爾斯納基于文獻譯介的史學史治學相對應,年度項目啟動講座系列將邀請國內(nèi)兩位形式主義美術史和維也納學派的重要翻譯和研究者,從他們自身的治學與文獻研讀經(jīng)歷出發(fā),開展三期主題講座。講座以維也納學派的理論淵源與歷史流變、其開創(chuàng)的形式與結構分析在理念形成初期和二十世紀中葉與圖像學方法的多次交叉與抗衡為宏觀背景,以其靈魂人物阿洛伊斯?李格爾的治學理念為微觀焦點,通過學科史綜述和核心概念評述相呼應的方式開啟對這一重要藝術史流派及其對人文學科的精神遺產(chǎn)更深入且多元的探討。

講座主旨

希爾德布蘭德及其形式主義美術批評

阿道夫?希爾德布蘭德是美術研究的現(xiàn)代奠基人之一。他的《造型藝術中的形式問題》一書,篇幅雖然短小,但卻是后來形式主義美術批評及形式主義美術史的一塊重要理論基石。此書的出版,是19和20世紀之交歐洲學術界及藝術界的一次重要事件。此次講座將首先討論希爾德布蘭德與同時期歐洲思潮及藝術實踐的微妙關系。其中的分析重點是美學家費德勒和雕塑家羅丹。講座接下來詳細分析該書的框架結構、批評語言及其背后的理論思考。本次講座還將探討瑞士美術史家沃爾夫林對于希爾德布蘭德作品的誤讀、后期形式主義面臨的危機以及當代美術史家和美術批評家對于形式主義的拯救等問題。

主講人學術簡歷

王玉冬,曾就讀于北京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和芝加哥大學?,F(xiàn)任教于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主要研究興趣為中國中古美術史和美術史理論。發(fā)表過關于弗雷德、巴克森德爾以及薩默斯等美術史家的研究論文數(shù)篇。過去幾年主要致力于對德語國家美術史理論及美術批評理論的梳理工作。其中的研究重點包括,19世紀末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德語美術史黃金半世紀”以及上世紀40年代中到70年代初“德語美術史黑暗時代”兩個時期的形式主義美術史家(如布克哈特、希爾德布蘭德、沃爾夫林、李格爾及塞德瑪爾)和他們的批判者(如瓦爾堡、潘諾夫斯基、斯特里喬夫斯基、貢布里希)。目前正在進行大衛(wèi)?薩默斯《多元真實空間》一書的翻譯工作。

關于雅希?埃爾斯納

2017?OCAT研究中心年度講座主講人:雅希?埃爾斯納(Jas’?Elsner)

雅希?埃爾斯納(1962年生)現(xiàn)任牛津大學古典考古學和藝術史高級研究員,并從2003年起擔任芝加哥大學長期客座教授。早年在劍橋、哈佛和倫敦的多所大學研習古典學和藝術史,于1991年獲得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博士學位。在倫敦考陶爾德藝術研究院和牛津大學任教期間,他也同時在英國駐羅馬學院、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密歇根大學人文研究所和普林斯頓大學任客座教授。其專著涉及古代晚期的古羅馬藝術、儀式及視覺性,代表作包括《藝術與古羅馬觀者:藝術從異教世界至基督教時期間的嬗變》[Art?and?the?Roman?Viewer:?the?Transformation?of?Art?from?the?Pagan?World?to?Christianity]、《古羅馬之眼:藝術與文本中的視覺性與主體性》[Roman?Eyes:?Visuality?and?Subjectivity?in?Art?and?Text]等,并在《批判性探討》[Critical?Inquiry]和《藝術史》[Art?History]兩本核心期刊中發(fā)表持續(xù)至今的一系列藝術史學史專題研究和文本翻譯。自2013年起,埃爾斯納任牛津大學和大英博物館聯(lián)合研究計劃“信仰的多重帝國”[Empires?of?Faith]的主研究員,?研究計劃旨在探索公元200至800年間歐亞大陸中興起的世界宗教的視覺文化。

雅希?埃爾斯納的研究橫跨幾大學術領域,以古典考古學、西方古典學和世界史、視覺研究的互相滲透為其歷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從對古典文本與藝術傳統(tǒng)的再思考和現(xiàn)代藝術史及考古學對古典文化的再發(fā)現(xiàn)兩個角度,為西方藝術史學史和理論的批判性反思帶來了全新的格局。其對史學史的研究貢獻基于兩個相互映射的視角和方法——對史論文本的細致梳理和對學術史與思想格局之嬗變的全面把握。通過對由古典傳統(tǒng)延伸出來的修辭傳統(tǒng)和視覺體系的深入讀解,?埃爾斯納重新將藝術史論中諸多經(jīng)典議題帶入到更多元的反思和檢審中去。而現(xiàn)代藝術史對埃爾斯納研究的核心領域——古代晚期?(late?antiquity)——的“發(fā)明”和審視也促使他去深入挖掘一些藝術史學科發(fā)端時期的核心概念。這奠定了埃爾斯納對維也納學派和阿洛伊斯?李格爾、對藝術意志和結構分析等概念長久以來的研究初衷,以此逐漸生發(fā)向同時期學者和后人對這些重要理論先驅(qū)的反思與批判。對一些核心的德語藝術史論文本的語文學式鉆研構成了埃爾斯納史學史研究的一部分貢獻,為中國藝術史學史和史論的研習提供了方式上的基本參照。同時這些微觀視角在近年逐漸擴展為一種比較主義的宏觀視野。?埃爾斯納不僅于近年開始在全球古代藝術的歷史研究框架中試驗一種跨越不同文化傳統(tǒng)的提問、對話和比較模式,還開始嘗試一種比較史論(comparative?historiography)的研究方法,以二十世紀歷史、政治和宗教格局的大規(guī)模變動為思想?yún)⒄障?,重新梳理不同歷史、文化和民族語境下的藝術史書寫的動機、理論立場與意識形態(tài)。

啟動講座預告

主講人:陳平
維也納學派:世紀末的一個文化傳奇
2017年2月25日?14:00-17:00

“藝術意志”的概念:李格爾與20世紀西方藝術史學的形狀
2017年2月26日?14:00-17:00
地點: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

關于?OCAT研究中心年度講座

“OCAT研究中心年度講座”項目作為一個致力促進當代藝術史研究的開放性項目,旨在為探索當代思想境遇、重申當代藝術實踐潛在歷史的研究提供一個交流與對話的平臺,幫助國內(nèi)思想界和藝術界直接接觸到國際前沿的學術動態(tài),并借以建立和深化二者間的交流與溝通。作為OCAT研究中心公共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也將昭示和宣傳該學術機構在廣泛的人文學科的基礎上進行藝術研究的基本理念。

2015?OCAT研究中心年度講座:喬治?迪迪-于貝爾曼

OCAT研究中心在開館以來的2015和2016年,分別邀請法國哲學家、藝術史學家喬治?迪迪-于貝爾曼(Georges?Didi-Huberman)和美國著名藝術史家、批評家、策展人巫鴻(Wu?Hung)作為OCAT研究中心年度講座主講人。二位主講人分別進行了題為“圖像,歷史,詩歌:關于愛森斯坦的三場視覺藝術講座”和“空間的美術史”的學術系列講座。OCAT研究中心也圍繞著二位學者的代表性論著與策展實踐中蘊含的學術思想,策劃和主辦了系列的研討班和公共對談活動。同時,喬治?迪迪-于貝爾曼和巫鴻也受邀為OCAT研究中心分別策劃展覽“記憶的灼痛”(2015年)和“關于展覽的展覽:90年代的當代藝術展示”(2016年)。這一系列活動引起了國內(nèi)外藝術界與學術界的重視和討論。

2016?OCAT研究中心年度講座:巫鴻

OCAT研究中心榮幸地宣布,?2017“OCAT研究中心年度講座”的主講人為英國牛津大學雅希?埃爾斯納(Jas’?Elsner)教授,年度講座將于2017年9月中旬在北京舉行。圍繞這個講座項目,從2016年底至2017年9月,OCAT研究中心將陸續(xù)主辦啟動講座系列、研討班、對談、展覽、出版等公共項目。本年度公共項目的總主題為史學史?!把畔?埃爾斯納啟動講座系列”以維也納美術史學派和德國形式主義美學傳統(tǒng)為核心主題,構成這個計劃中的第一階段項目。講座系列共分為三場,由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的陳平教授和廣州美術學院的王玉冬教授擔任主講人。隨后的“雅希?埃爾斯納研討班系列”共分為三期,于2017年3月、6月和9月舉行。題為“超越藝術意志”的第一期將延續(xù)“啟動講座系列”的主旨,深入探討阿洛伊斯?李格爾對二十世紀與當代藝術史、現(xiàn)代文化與批判理論的意義。

關于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OCAT?Institute)是OCAT(OCT?Contemporary?Art?Terminal)在北京設立的非盈利性、獨立的民間學術研究機構,是OCAT館群的有機部分。它以研究出版、圖書文獻和展覽交流為主要功能,研究對象包括古代藝術和自上世紀以來中國現(xiàn)當代主義的視覺藝術實踐,研究范圍包括藝術家、藝術作品、藝術流派、藝術展覽、藝術思潮、藝術機構、藝術著述及其它藝術生態(tài),它還兼顧與這一研究相關的圖書館、檔案庫的建設和海外學術交流,它還是OCAT館群在北京的展示平臺。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種關于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的“歷史研究”的價值模式、學術機制和獨特方法,它的學術主旨是:知識、思想與研究,它提倡當代藝術史與人類精神史、觀念史、思想史和視覺文化史整體結合的學術研究傳統(tǒng)和開放的學術研究精神,關注經(jīng)典藝術史著作的翻譯出版與現(xiàn)當代藝術史與古典藝術史研究的學術貫通。

開放時間:10:00?–?17:00??每逢周一閉館
地址:?OCAT研究中心(北京朝陽區(qū)金蟬西路地鐵7號線歡樂谷景區(qū)站B出口向北100米)

圖文/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