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王鏞:“差異”的個性與“手繪”的情感

時間: 2015.11.25

大韻堂藝術機構策劃的“追求卓越”系列展覽,一直致力于打造屬于自己的學術品牌。這次研討會圍繞的兩個話題:“中國美術學院教育的差異性”與“圖像時代的油畫教育”,以期深化展覽的學術性。

中國美術各大院校的油畫教育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中國美術學院是中國油畫的一個主陣,并有著深厚的油畫歷史底蘊。中國美術學院傳承的是林風眠先生的油畫之路,也就是林風眠先生在法國學習到的歐洲印象派和現(xiàn)代藝術。這個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中國美術學院的油畫教育并一直延續(xù)至當下,反映在當下的中國美術學院的師生的作品之中。相比之下,中央美術學院油畫教育則以徐悲鴻先生倡導的寫實主義為主。這恰恰就是中國學院油畫教育的差異性,不僅是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在強調學院之間的差異,要和中央美術學院的徐悲鴻寫實主義拉開距離,同時在這次展覽中還能看出學院內的藝術家也在思考這種差異性。

差異性是值得提倡的,尤其是在現(xiàn)在所有的藝術都在趨同,個性相對消亡的時候。各個藝術院校可以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但是還應該保留和強化自己的個性。若是如此,中國的油畫才能形成一個多元互補的格局。中央美術學院的寫實主義有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但同時也在吸收表現(xiàn)主義,更強調從民間的油畫主題當中提煉現(xiàn)代油畫的表現(xiàn)主義。這就意味著每個學院內部也有一個“小”的多元互補,從全國院校來講,是一個“大”的多元互補,就避免了當代中國油畫創(chuàng)作趨同的現(xiàn)象。

從這次展覽來看就是一個“大”的多元互補,每個院校的油畫展示出不同的特色,每一位師生的作品也有不同特點,學生又是在學習老師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融入了自己的個性。學生經過本科學習規(guī)范的階段,到研究生階段就應該強調個性,這種個性是應該得到認可和鼓勵的。

對于“圖像時代的油畫教育”這個話題。我認為,要說圖像應該從19世紀開始,因為當時攝影術對西方傳統(tǒng)的寫實油畫造成很大的影響,很多藝術大師也會參考攝影,比如說莫奈、羅丹。但是他們有一個傾向,正如羅丹所言,照相是說謊的,藝術家是說真話的。這其實是在講藝術的本質是什么。羅丹說,藝術的本質是情感的表現(xiàn)。他一方面承認他自己也參考照片,同時他又說不能一輩子依賴照片,不能讓畫家變成了復制機械的另一種機械。因此,機械復制的圖像和手工繪制的繪畫還是有區(qū)別的。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機械復制的圖像是對情感的稀釋,而手工繪制的繪畫則是對情感的濃縮。而藝術的本質應該說是情感的表現(xiàn)。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復制的圖像好像是電腦打出來的字,千篇一律,它缺少個性化。而油畫則相當于手寫的字,它有個性,是承載著個性的痕跡,生命的痕跡。

毫無疑問,藝術家應該堅持這種手工繪制的油畫,這點不能因為進入圖像時代而失去信心。對人類來講最寶貴的情感價值,機械復制的圖像在這方面是無法取代繪畫的。

因此,這反映到油畫教育方面,參考照片、圖像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放棄寫生和手工繪制。而且近十多年我也經常到歐洲各國去考察,我發(fā)現(xiàn)這些地區(qū)的藝術現(xiàn)狀大部分還是以機械復制的圖像為主,比如攝影、裝置藝術等。但從第五次世界威尼斯雙年展開始,歐洲藝術已經開始出現(xiàn)了一個繪畫回潮的勢頭,而且許多藝術大學的教授也認為藝術在向繪畫回歸。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西方藝術已經開始對這種圖像時代、機械復制藝術的反思。因為這種圖像復制千篇一律的東西,對視覺來講由從視覺沖擊變成感覺麻痹,在這種機械復制的圖像當中觀賞者是找不到情感的歸屬的。

由于中國藝術沒有真正的經歷諸如西方現(xiàn)代藝術、后現(xiàn)代藝術那種激烈的變化,反而更多的是借鑒和吸收西方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的東西,而且基本上是一直努力于架上繪畫的現(xiàn)代轉化。所以在圖像時代,中國油畫教育還應該堅持把繪畫作為情感表現(xiàn)的最有力的工具,這樣教學也可以引導學生們更深刻的表現(xiàn)情感,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

我想,若是這樣,當代中國油畫肯定會越來越向真正的卓越這個高度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