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孫克:丁井文校長和早期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的建設

文:孫克    圖:孫克    時間: 2014.4.9

中央美術學院附中自1953年籌建,招收第一班50名學生開始至今,已經(jīng)40年過去了。從一無所有開始,年復一年慘淡經(jīng)營,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努力下,自1957年起,每年為各高等美術院校和文藝單位輸送一批經(jīng)過嚴格訓練、品學兼優(yōu)、素質(zhì)較高的畢業(yè)生。除了文革時期被迫中斷,40年來它培養(yǎng)出一批批美術后備力量,默默地做著巨大的貢獻?;仡欉^去的40年,每一位對學校建設出過力的教師和職工都不應被忘記,人們更不會忘記老校長丁井文先生所做的貢獻。

中國的現(xiàn)代美術教育事業(yè)開始萌芽是在本世紀初,辛亥革命后陸續(xù)在各地興起。它也是近代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后新興教育事業(yè)里的新事物。從師范教育中的國畫手工科開始,上海美專和國立北平藝專的先后開辦,宣布了中國的現(xiàn)代美術教育正式起步。在貧窮落后滿目瘡痍的舊中國,美術教育的美好而崇高的目標有如一種烏托邦的理想一樣,吸引著幾代人以無比的熱情為之獻身,徐悲鴻、劉海粟、呂鳳子、林風眠、滕固以及眾多美術教育家的名字永遠輝映在中國美術史冊上。然而在戰(zhàn)亂頻繁、帝國主義侵略、經(jīng)濟落后、民不聊生的狀況下,美術教育起步的艱難確乎是今天難以想象的。先驅(qū)者們在經(jīng)濟拮據(jù)、師資缺乏、經(jīng)驗不足的情況下摸索前進,幾乎沒有一所美術學校能長期維持,抗戰(zhàn)期間師生們甚至在離亂遷徙中度過學習生涯。在此情況下,系統(tǒng)正規(guī)的美術教學體系遠談不到。

1949年建國以后,這種情況有了根本的改觀。以中央美術學院為例,它是在原有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美術系和解放區(qū)華北聯(lián)合大學美術部合并后成立的新型美術學院,在建國初期穩(wěn)定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以江豐為首的來自解放區(qū)的美術工作者和徐悲鴻先生率領下的舊藝專的教師共同探索新的教學方案,尋求更系統(tǒng)完整而有效的發(fā)展中國美術教育的道路。此時的美院教學體系,實際上有三個參照系,一是以徐悲鴻為代表的民主主義思想為背景的西歐寫實主義美術,二是解放區(qū)美術家以延安文藝座談會思想為指導的革命大眾化的美術,三是開始迅速介紹過來而后呈居上之勢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前蘇聯(lián)"美術。幾十年來,這有同有異的三種美術系統(tǒng),在互為消長的情形下求同存異,主導了中國美術教育主流,不僅中央美院,就是本文要寫的美院附中的教學也始終沒有離開其磁力圈。

1953年,在我國著名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和江豐等前輩大師的倡導和關懷下,建立了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面向全國招收了第一班50名學生,丁井文出任校長。美院附中的建立,標志著中國的美術教育進入系統(tǒng)完備的階段,也表明對美術專業(yè)訓練的基礎性、系統(tǒng)性的要求更為明確。一方面它是參考了前蘇聯(lián)的中等美術學校的設置,另一方面它是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中,重視基礎教育、重視人材早期培養(yǎng)的思想的具體實現(xiàn)。徐悲鴻先生一直希望從少年階段開始培養(yǎng)美術人才,在他的親自關照下,劉勃舒等人就是從少年時代進入中央美院學習的。但是過早地進入??茖W習又易忽略基礎文化課(文、理化、數(shù)學、外語等)的學習,對培養(yǎng)高水平的藝術人才不利。美院附中的建立,的確有效地解決了上述矛盾。1953年9月1日上午美院附中舉行開學典禮,身著舊藍布長衫、笑容和藹的徐悲鴻先生對這群孩子們說:“中國的美術教育從你們這里開始才真正走上了正軌。”真是語重心長。

回顧美院附中的早期建設,無論在辦學方針、教學體系、課程配置以及教學設施的安排等方面都值得總結。但相隔數(shù)十年,留在記憶中最深刻的是母校最注重人的培育。當我作為第一班的學生和我們的丁井文老校長坐在一起從教師與學生兩個角度回顧當年的時候,我們的共同認識就是人一一人才的培育,是美院附中教育上成功的主要經(jīng)驗。

1953年,40歲的丁井文擔任美院附中校長,此前他任美院人事科長、辦公室主任,在選擇附中師資時,在“擇優(yōu)”這一次點上有方便條件。至今丁校長回憶建校初期工作時,最得意的事情是選擇師資上的成功,這是主要經(jīng)驗。在1953年繪畫系畢業(yè)生中,挑選了品學兼優(yōu)而且適合做教師的人材,有尚滬生、馬常利、高亞光、趙允安、杜健、沈今聲(趙、杜、沈3位是54屆畢業(yè)生)、張大音等。第一學年美術專業(yè)課由尚滬生、馬常利擔任,高亞光、趙允安臨時教高中代數(shù)、三角、幾何、物理、化學等課程,張大音教高中語文,另聘請吳達志兼俄語課,常又明兼歷史課,詹易元兼體育課。教務和學生工作由半工半讀的尹珍擔任,總務后勤由陳延生一人包了。這是一群年輕的充滿朝氣又沒有任何包袱的教師群體。他們在T井文的帶領下,開始了美術教學新領域的開拓工作。

建國初期,社會風氣純正,青年人革命熱情高漲,在處理國家、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時,個人做出犧牲以服從整體幾乎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雖然尚未宣傳“做黨的馴服工具”、“做一個革命螺絲釘”等口號,但年輕人服從革命需要似乎更為自覺。解放戰(zhàn)爭結束不久,入城干部帶來解放區(qū)樸素單純的革命作風的榜樣力量仍然強大,而國家剛從舊世界蛻變出來,人們棄舊迎新的強烈熱情和新中國在百廢俱興中的欣欣向榮,都是形成當年青年精神風貌的主要原因。青年們的革命熱情是單純、熾烈而執(zhí)著的。當年美院附中的青年教員們就是用這樣的熱情精神激勵自己和教育學生。

丁井文校長對教師們的要求是嚴格的。針對這些年輕教師剛從美院畢業(yè),又是業(yè)務高材生的特點,他要求他們首先安心教學工作,把課教好,做好班主任和文化課、業(yè)務課的輔導等項工作。教師們不僅教業(yè)務而且更關心學生的全面成長,不惟擔任班主任的老師,其他課程的老師也都經(jīng)常和學生們在一起,關心學生起居,一起開展體育活動,指導學生課余活動,非常了解學生的思想,及時處理出現(xiàn)的問題,師生之間的關系極為親密。記得1954年杜鍵先生教我們素描課,非常關心同學們的成長,經(jīng)常和大家談心,耐心細致地解答同學們提出的一切問題。他不僅教業(yè)務,更教學生怎樣對待生活,教學生用唯物辯證的方法去分析問題,教學生認識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建立高尚的審美趣味和人生追求。我從杜先生那里受益匪淺,在后來長期坎坷經(jīng)歷中幫助我克服不少困難。其他各位老師也都是這樣關心大家的。

丁校長又很關心教師們的提高成長。美院附中40年來的實踐,證明它不僅培養(yǎng)了許多高材生,也培養(yǎng)了許多老師,這些人后來大都成為美院的教授和知名畫家。丁校長不僅用人,更培養(yǎng)人。教學相長,教師邊教邊學邊提高,備課進修都很認真。學校形成了教課與進修輪流制度,所以附中老師的水準提高得很快。像尚滬生、馬常利、杜鍵、高亞光、趙友萍、孫滋溪、盧沉、楊紅太、高潮、王德娟、溫碟、譚權書、衛(wèi)祖萌等都是從美院附中教師而成為名畫家的??梢哉f,美院附中不僅造就了一大批優(yōu)秀學生,同時也使許多年輕教師在這里進步成長,度過了人生道路上很有意義的日子。

在人們的印象里,丁校長是個很嚴肅的人,作風果斷,不茍言笑。在校時我們這些調(diào)皮的男孩子對他與其說是“尊敬”,毋寧說是“敬畏”更確切。但幾十年過去我深深體會到,丁校長實在是很重感情的,雖然多年從事行政領導工作,犧牲了自己的藝術事業(yè),但對幫助那些有才華的或處于困境中的畫家,卻是充滿同情而不遺余力。40年來,得到他的關心和具體幫助的人一一一包括那些今天享有盛名的畫家,真不知有多少。

丁校長對學生的要求一貫很嚴格。附中建校初期是設在美院里,地處繁華市區(qū),又因與大學部生活在一起,這些中學生(還有初中班)易受影響而變得散漫。為此學校制定了嚴格的紀律措施,作息時間有嚴格規(guī)定,課堂紀律分明,學校規(guī)定了全體同學住校,除星期六下午下課到星期日晚自習前可以返家和上街外,平日一律不得出校門。這在今天聽來似乎不可思議,但是當年的學生生活卻是緊張、熱烈和歡快的。下午下課鈴一響,全體學生一齊擁向操場,有跑有跳,有人打球,有人玩浪木打秋千。每當全院比賽,附中學生的籃球隊總是名列前茅。這些嚴格的制度確實保證了同學的身心健康,使學生心無旁騖地學好文化和業(yè)務課。

對于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最大的關懷和愛護,莫過于嚴格的要求,保證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使他們成為有用的干材。當年丁井文校長就是這樣做的。1953年末到1954年初,他出訪前蘇聯(lián)考察中等美術教育。從那里帶回來許多蘇方教學經(jīng)驗,并在美院附中和杭州、廣州、西安等地美術院校介紹,影響很大。此舉在教學上的得失問題本文不擬討論,但是從附中開始時就有的全面教育人才的思想,在他訪蘇后更為堅定了。培養(yǎng)具有高度文化素質(zhì)的藝術家是他十分明確的追求目標。所以在對學生的教育方面,特別注重思想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和文化課的高標準、嚴要求。

回顧當年,丁校長對同學的思想品質(zhì)要求看得很重,在附中建立時,他就把號稱“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的吳運鐸請到學校來住,讓他安心寫他的《把一切獻給黨》,組織羅工柳、尚滬生等老師給他畫插圖,并請吳運鐸給學生做報告,讓他給每個同學的日記本上題一句有針對性的鼓勵的話,足見當時用心良苦。丁校長在前蘇聯(lián)專門拜訪結識了衛(wèi)國戰(zhàn)爭女英雄卓婭的母親柯斯莫杰米揚斯卡婭,后來她來中國訪問時,丁校長把她請來做報告。類似的活動是很經(jīng)常的。學生生活中的細微處,學校都抓得很緊,把建立集體主義精神放在重要位置,教師帶領同學搞課余活動,周末為留校同學舉辦的晚會,春游、校慶晚會、除夕晚會、國慶聯(lián)歡等等活動吸引了所有同學,搞得有聲有色,十分活躍。通過這些寓教于樂的活動,增強了集體主義精神,活躍了思想,提高了審美品位,回憶當年其中不免有許多童稚氣息,但那童心的真姐卻在我們心中永遠保有其神圣的位置。

附中重視文化課,這是個優(yōu)良傳統(tǒng)。建校時沒有數(shù)理化教師,硬是從畢業(yè)生中挑出文化基礎好的高亞光、趙允安二位臨時改行教高中代數(shù)、物理、化學等課程。后來陸續(xù)聘請到兼課老師才將她們二位解脫出來。為了克服同學重業(yè)務輕文化的傾向,對我們第一屆學生尤其下了大力氣,從丁校長到每位老師,苦口婆心費了無數(shù)唇舌,團支部、學生會天天做工作,總算培養(yǎng)起重視文化課的風氣。學校規(guī)定文化課補考不及格者一律退學處理,并堅決實行。美院附中曾經(jīng)聘請過許多位水平很高又熱愛學生的老師,就早期來說,如評為北京一級教師的王光楣老師抱病教學、水平極高,給同學們印象最深刻。其他如宋淑蘭、唐麗蘭、李玉淑、張墨林、趙昔、孟澤霖、王應芳等都為附中教學付出了心血。老師們回憶說,每當文化課和業(yè)務課發(fā)生矛盾時,丁校長總是為文化課老師撐腰,使他們理直氣壯地要求學生學好文化。

教師工作之所以永遠值得崇敬,在于它是一種無私的奉獻一一燃燒自己照亮后人。丁井文校長多年來一直這樣要求附中的老師們,他自己也一直這樣身體力行著。他早年在河南開封藝術師范學畫,后在延安魯藝美術系學習,他的業(yè)務課學得很好,成了王式廓先生的好助手。1949年調(diào)到美院,開始時還教過素描,但很快服從組織需要去當了人事干部,就象當年從魯藝調(diào)到部隊,當了保衛(wèi)黨中央的光榮戰(zhàn)士一樣,后來便是搞附中教育,一干就是幾十年。如今他真的是桃李滿天下一一而且是最美最盛的桃李。

丁井文校長1913年生于河南焦作博愛縣,6歲后到信陽隨當阿訇的祖父長大?;貞涍@段時光,他說祖父不重視文化,自己文化基礎不足。但他畢竟畢業(yè)于河南開封藝術師范,擔任過小學和中學的老師。1938年為抗日在信陽地區(qū)組織了一百余人的抗日游擊隊,任中隊指導員,這是一支共產(chǎn)黨領導的隊伍。1939年被批準去延安,帶著幾個學生,長途跋涉經(jīng)洛陽、西安最后到達革命圣地延安。在抗大學習一年,畢業(yè)后又到魯藝美術系第四期學習。教師中有力群、王式廊、王曼碩、胡蠻、蔡若虹等。在那里經(jīng)受了革命洗禮,學生們要自己開窯洞修門窗,自己種菜吃,自己燒木炭取暖,自己割馬蘭草換土制紙畫素描,他曾經(jīng)隨王式廓到安塞下鄉(xiāng)體驗生活,畫了許多頭像。1940年3月18日入黨,因為從小不知道生日,后來就把這一天當了生日。1944年他到中央警備團,做了一名美術戰(zhàn)士,在延安的棗園后溝住下,為部隊畫領袖像、寫美術字。也經(jīng)常到部隊去為勞動模范、戰(zhàn)斗英雄畫連環(huán)畫、肖像畫。用很短的時間準備出一個展覽會,很多首長也來看過。1945年抗戰(zhàn)勝利,不久,胡宗南進攻陜北。部隊分兵兩路,一路隨毛主席轉戰(zhàn)陜北,另一路過黃問東隨劉少奇去西柏坡,丁井文就到了河北,接受任務組織加強連保西柏坡。從1948年到1949年3月整整做了一年緊張的警衛(wèi)工作。丁校長回憶說,這一年收獲很大,接觸了許多中央首長,接觸總理最多。(由于這一層工作關系,1953年董希文創(chuàng)作了油畫《開國大典》后,便由他安排聯(lián)系和帶領畫家把油畫拉到中南海。)丁校長回憶說,當時毛主席看了很高興。侯波拍了六七張照片,可惜后來只給了一張,就是美院保留的那張。1949年丁井文轉業(yè)來到中央美術學院。在中央美院做過人事科長和辦公室主任,擔任統(tǒng)戰(zhàn)委員。他清楚記得剛從香港回來的黃永玉便是由他接待的,多年來二人保持了最良好的關系。美院許多老教授如李樺、艾中信、董希文、周令釗等位入黨都是經(jīng)他辦的入黨手續(xù)。最早的留蘇學生也是他送出去的。

在這里還應該寫一筆的是,丁校長在50-60年代,為美院附中搜集購買了一大批名畫。當時舊畫價格很低,許多古畫和近代名家如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作品在社會上流落,丁校長憑著他對藝術的熱愛,憑著他獨具的眼光,為附中收集了大量的精品。這些藏品不僅成了學校難以估價的巨大財富,而且為國家保存了大量文化財寶,免于流失出去,為陶冶學生們對中國優(yōu)秀繪畫傳統(tǒng)的情感,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我前面講到在他嚴肅的商孔下有一顆重情感的善良的心,據(jù)我所知丁校長在北京乃至全國是最受崇敬的老畫家之一,這是因為他對人的同情、熱心,曾經(jīng)幫助過許多人,當70年代文化部組織中國畫創(chuàng)作組的時候,就請他來擔當此任。

丁校長今年80歲,進入老年他比40年前胖了許多,也健康了許多,每天還騎著自行車代步,所有的畫展幾乎是場場必到,看得十分仔細,還要和畫家談談,仍然是老教育家的習慣不改。

敬愛的丁校長,在你80歲的時候,祝賀你桃李滿天下,祝賀你健康、長壽!

本文原載于《美術研究》199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