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徐累:空的魔法

時間: 2013.10.17

當代中國藝術的明線,在于一種政治化的敘事,借助西方人文主義精神以及現代主義以來的各種語言手段,以對峙和消解現行的意識形態(tài)與制度。而始終與此相并行的另一條線索,是一些專注于美學本身遠遠超過其它一切的藝術家,對于這樣的藝術家而言,顯得生死攸關的是畫面中一個個細節(jié)的放置,其中,徐累稱得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徐累的獨異之處,首先在于材質與面貌之間的張力。他運用最為傳統(tǒng)的宣紙與筆墨,創(chuàng)造出極具現代意味的畫面,使得因為歷史語境轉換之后變得難以為繼的中國畫,找到了一條自如穿越于現代世界的活路。他從宋畫、明代戲本的插圖與中國園林中參悟意象和結構,從勒內?瑪格利特、伊夫?克萊因乃至馬塞爾?杜尚那里汲取了現代藝術的觀念,甚至從老照片那里挪借圖像,達成一個獨特的自我。這使得他迥異于那些依附于傳統(tǒng)框架、自得于筆墨小趣味的中國畫家。另一方面,他使用的材質也使他與先鋒藝術相疏離,由此注定了他作為一個獨行者的宿命。

徐累的繪畫特征一言以蔽之:實像虛設。實像之意,在于他以近乎寫實的方式畫出種種意像;虛設之意,說的是這些意像之間的關系是虛擬的,具有超現實的意味,正如他自己所說,“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如何去畫,而是如何調弄圖像之間的思維關系、修辭關系”。然而,如果說西方超現實主義對于意象的處理經常是一場“焊接”,太過蠻橫與暴力,徐累更迷戀于溫存的編織,縱然是再突兀的意像組合,落實到畫面中來,必然是整飭而妥帖的,營造起一派空朦惆悵的畫面氛圍。而他經常運用的那些意象,就好像一副撲克牌經過魔術師之手,產生出無數種奇妙的組合,令觀眾在癡迷之下想要窺知: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魔法?相對于一個真正的魔術師所做的純粹娛樂,藝術家總是有他要講述的主題。因此,在徐累這里,我們的問題就變成了:在這種障眼術的背后,他又講述了什么?

這一答案就隱含在他最典型的布局之中,他往往以帷幔隔開外部世界,以屏風引導我們的視線進入到一個幽深內在的空間,釀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并且,將我們被引逗起來的欲望調動到某個臨界點上。我們靜觀,最終發(fā)現的是一些虛幻的影子,一些物質的零星片斷———換句話說,這個內在世界不過是一個空殼罷了。

這些繪畫,也不妨說,這些視覺陷阱,所呈現的正是空幻感,是根深蒂固于東方審美意識之中的“空”的觀念。徐累通過他的修辭術將空幻還之于空間中的物象,空于是具有了色相,而色相仍然是為了驗證空,是以紛陳的表象述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保婊勰埽┲?。他的修辭術中的這一層“悖謬”,可以用羅蘭?巴特對日本包裝術的觀察來比照:日本人總是精心制作層層疊疊的禮品外皮,“似乎這種工藝勞動(制作)的發(fā)明,就在這種外皮上,但是因此里邊裝的那件物品卻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變成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保ㄒ姟斗柕蹏返?2章“包裝”)而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對于“陰翳”的贊嘆,又恰可以為徐累在畫面中對于陰影的運用作一個注釋,谷氏論及東方住宅之中以木材與板壁構合成的壁龕,會自動產生一個陰影的世界,擁有了超過任何壁畫與裝飾的幽玄氣氛,使人頓生對悠悠時光的一種疑懼。這一神秘的關鍵在哪里呢?它就是“陰翳的魔力”,如果將房間各個角落里的陰影一掃而光,壁龕歸于敞亮,這份陰翳被驅除,一切神秘的意味、言說的意義仿佛就不存了。徐累的這些畫亦給人以這種壁龕之感,或說是這樣的房間,深掩于帷幔和陰翳之中,如夢如幻。

在現代主義樣式里,徐累的作品與“反現代的現代主義”相契合,卡林內斯庫于《現代主義的五張面孔》一書中述及“頹廢”時,曾經闡述到反現代的現代主義,這種承繼于法國象征派詩歌的一種頹廢美學意識,表現的是歷史即將發(fā)展到終點的衰亡感。現時空洞而無意義,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與波德萊爾所說“我有比活了一千年更長的憂郁”可謂是同道。與象征派詩人喜愛以沒落的羅馬帝國為題一樣,徐累對歷史的剪貼亦是偏向奢欲、繾綣的一面,并且,有效對應了時空的劇變和蒼茫。他所出生和長期居住的江南一帶,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明最為精致化和頹廢化的地域,他的氣質之中似乎打上了那種昔日貴族或浪蕩子的反光。在他最人熟知的意象“青花馬”之中,古代瓷面的圖飾被移植到馬身,馬因而祛除了原始的生命力,不復暴烈與野性,僵滯于時空之中,而富于賞玩感,成為了純粹審美的對象,成為了籠中之物,隱含著受虐的色欲之感,與自然無涉,屬于人工化之后的矯飾世界。隨之,我們也進入到他所布設的一種頹廢的幻境里,追求某種超越時空的幻覺。

對于中國人來說,人生無常,繁華轉眼成空,是一種根本的美學和世界觀。徐累年輕時亦曾嘗試過一些極端的實驗性藝術,后來他堅執(zhí)于“空”的表達,在他的這種魔法演繹中,我們仿佛貼近了自身的情感和美學,依稀窺見它蒙于面紗之下的姿影,既迷醉,又惘然。這樣的藝術并非回避或徹底地麻木于政治現實,而是強烈地受召于藝術本身的律令——歸根到底,藝術是一種帶領我們超越現實世界,尋找到快樂與安慰的方式,哪怕只是片刻的沉醉,它的輕逸之感正好反射出現實沉重而駭人的壓力,而它對于空幻的揭示,也恰好映襯出權欲世界的貪婪與丑惡,也許,正是這種認識導致了徐累對美國詩人弗羅斯特一句話的喜愛,“始于愉悅,終于睿智?!?/P>

(朱朱,中國著名詩人,藝術評論家,藝術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