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蒲皓琳:失憶與記憶

時間: 2003.7.21

失憶與記憶……難道這不是一對互為矛盾的概念?當然是矛盾的,不過,這正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美術領頭人張曉剛所感興趣的。那時還是1993年,張曉剛正迷戀于記錄著文化大革命家庭歷史的塵封照片。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悲痛的年代,它扼殺了整整一代人。文化大革命初,在短暫的歡愉后,狂熱的紅衛(wèi)兵大聯(lián)串,傳播毛主席的思想。老百姓尤其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生活在白色恐怖中。張曉剛1958年出生,他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親身經(jīng)歷并目睹了這個年代。他因年齡太小未能加入早期紅衛(wèi)兵;文革后期,他下放到云南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這些經(jīng)歷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記憶中。
那么,是什么記憶?或者說是什么難以忘懷?記憶就是一個人對記住往事的能力。而忘卻,也就是失去回憶。清洗頭腦,這該是一個多么不可思議的缺憾。

古希臘的哲人把一位抽象的神叫做“忘卻”。為了表現(xiàn)這為“忘卻”神,他們把他描繪成一位江神雷特。在神話中,雷特把愛麗舍田園天國和地獄塔隸塔奴永遠隔開。死者的靈魂喝上一點江水就能忘掉生前的生活;那些將要轉世的靈魂喝點江水為的是把曾經(jīng)死過的事永遠忘掉。

今天的中國人似乎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

那么,這種反常的集體忘卻有什么特點呢?當然,消除心靈的創(chuàng)傷是需要一定時間。不過,中國人學得快,似乎忘得也快。那些遺忘的歲月似乎早已混在了一起。從哪里開始的呢?首先是一場運動不能癥,也就是忘掉盲目的紅寶書天天讀;其次是無辨覺癥,也就是忘掉一些具有象征含義的東西,比如那種草綠或深藍的毛式中山裝。當時整個中國差不多有兩代人都穿過這種人人一樣的制服,就象張曉剛油畫中的人物;再者是失語癥,也就是忘掉一些時代用語;張曉剛把他的一組畫命名為《同志》決不是偶然。這個稱呼在二十多年前還沒有任何詞能替代,今天終于在現(xiàn)代用語中消失掉;最后應該是健忘癥。

不過健忘很難。今天,一些勇敢的藝術家和知識分子正在觸及文化大革命這一極端敏感的主題,激勵當代人去思索。這是一種慎而又慎的使命,它要游弋在政治正確的范圍內。即使今天的政府對這個悲哀的年代已經(jīng)做了總結,不過還是認為毛澤東時代是七分正確,那么剩下的三分是什么呢?凡是親身經(jīng)歷,耳聞目睹過這些錯誤的人;凡是曾經(jīng)度過了所謂的雷特江被打入地獄的人,只要對張曉剛的畫看上一眼,就會猛的勾起那些已經(jīng)淡忘,卻令人震撼,令人恐慌的回憶。

因為張曉剛從他研究繪畫的第一批作品中就體現(xiàn)了這種失憶與記憶對立矛盾的主導方向。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這位年青的畫家迷戀上“少數(shù)民族”。比如:那些在中國現(xiàn)代化初期被人遺忘的西藏人或新疆維吾爾族人。九十年代初,張曉剛創(chuàng)作了《手記》和《遺夢集》,作品折射出那個對天安門事件充滿思想沖撞的年代,這個事件是現(xiàn)代歷史中另一個黑暗的時期,老百姓再次緘口不語。這時的張曉剛在思考自己的奮斗目標:筆端游走何種信息?他終于打開了文化大革命這個創(chuàng)作畫夾,誕生出組畫《大家庭》。畫中的人物初一瞧都是來自這個年代,細一看各人物間有這一種奇特的親屬關系。他們差不多像克隆出來的,一條淡淡的,不易被人察覺出來的紅線把一個個人物,一幅幅畫連在了一起。在這些人的鬢角上,或嘴角邊都帶著淺淺的色彩標記。畫家就是用這種方法去表現(xiàn)記憶中遭受痛苦的痕跡,用一條象征著奇特血緣關系的紅線條去展示共同的過去,也就是中國人在六十年代的遭遇?!拔覀兙拖褚粋€大家庭。在這個家庭中要學會面對各種血緣關系,包括家庭血緣、社會血緣、文化血緣……這是一個誰也回避不了的集體。在這個各自為政、但關系親密的‘家庭’中充斥了各種相互制約,相互傾軋和相互依附?!闭堅倏匆豢此麄兇魷难凵瘛Hツ暌詠?,張曉剛不太畫他的《同志》系列了,這是因為他畫筆下的人物開始成了有血有肉的人,他們走出了《大家庭》,成長為獨立的個體。他們經(jīng)常表現(xiàn)成一個孩子,總是帶著那種標記,那條貫穿畫面的彩線,那種眼神……從去年起張曉剛育走向了一個新的思索時期。

畫出痛苦的過去是否把他從燃燒的回憶重負中解脫出來?事實相反?!伴_始我以為畫完這組畫,就會從過去解脫出來??墒俏以疆嬆繕嗽阶?。我不得不從新進入那個另人反省的年代去了解我向何處去?!边@時在他的畫板上出現(xiàn)了一位側身的成年人,他有時雙目緊閉,陷入沉思,很像十年前組畫《遺夢集》中的個頭比較矮的一位。有時出現(xiàn)的是《同志》的孩子,他表情痛苦,也在思索。這是張曉剛第一次把《失憶與記憶》這個永恒的主題引入他的創(chuàng)作,并成為他新近創(chuàng)作的作品的名稱。

有的作品人物帶著口罩,蓋住了鼻和嘴。藝術家說,這和困擾中國的“非典”毫無關系。張曉剛作品中第一個帶口罩的小孩的出現(xiàn)要比第一例“非典”早近一年。真是奇特的預兆!張曉剛解釋說他只想批評同時代人的行為——懼者自衛(wèi),勿信于人。今天的人太信這一點了。張曉剛要向每一位被他的畫感動的人,向每一位中國人,向我們所有在現(xiàn)代化生活中生活的人吶喊:“走出健忘吧!”

“我提出的主要問題是:怎樣古為今用?我們的過去和現(xiàn)在是多么的不同!許多人感到迷?!^去和現(xiàn)在之間是矛盾的。這矛盾是今天社會中的主要問題。生活本生就是一種矛盾,它使生活充滿了樂趣。當然每個人都想忘掉過去,只留下那些美好的回憶。比如:一位來北京的民工想盡快適應新生活,首先要忘掉的是自己來自何地。這是他的矛盾,因為他的過去也會激勵他更加努力的工作。”

今天的中國并不完全是過去的延續(xù),它的變化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特別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短短的幾年中,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生活方式現(xiàn)代時尚,行為準則與世同步。中國自1992年以來實行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突飛猛進。當社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時,卻丟掉了他自己的特性,而當今社會追尋的就是這種特性?!敖?jīng)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再一次對待這種經(jīng)驗?!睆垥詣偳闷鹆司?,當然敲的還不是道德的警鐘?!爸袊鐣拇_在發(fā)展,我首先是贊賞,但不同意的是不破不立,自我否定。”

中國的偉大作家魯訊用《為了忘卻的紀念》為文章標題,贊賞一位在反政府游行中被殺害的,主張改革的女大學生的勇敢精神。張曉剛決定用他的畫筆去觸及歷史的傷疤。他說他喜歡哲學,不過,他更是一位藝術家?!拔夷荞{權的是過去,是面對現(xiàn)在的過去。過去能給人一種自由的感覺。因為再現(xiàn)往事能加上很多夢幻和想象?!?/P>

太多的往事可能會成為一種阻礙——面對現(xiàn)實的障礙。而張曉剛不是那種喜于消沉的知識分子?!艾F(xiàn)在最重要。我感興趣的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溝通,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我從來不畫現(xiàn)代社會;但是,我要表現(xiàn)的是我同時代人的內心感受。我喜歡那些社會與人面對過去的種種矛盾……藝術不是用來預見未來。它是生活歷程中的一個記錄。藝術應該真實地反應生活?!?/P>

當我們在失憶與記憶中進行選擇時,留下的是回憶和回憶與現(xiàn)實的對抗。因此,我們就要對已走過的路和它的特點進行思考。我從何來?故我在!“記住你的名字!”十七世紀法國詩人、劇作家高乃依寫下這句名言。張曉剛要通過油畫中表現(xiàn)出的朦朦朧朧,虛虛實實的畫面,希望中國人和熱愛他們的人記住他們自己是什么樣的……

為了更好地建設現(xiàn)在。

蒲皓琳
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