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趙堅:王鐵廣義建筑設計觀念

王鐵廣義建筑設計觀念(形與型的表情——王鐵先生作品集側視)

一  王鐵與廣義建筑學觀念

王鐵先生由日本歸國后的8年時間里,除熱心于教學之外,非常重視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他的工作經歷為他在建筑設計與環(huán)境設計方面廣泛,多角度的觀察和探索提供了最合適的職業(yè)選擇。在王鐵先生的諸多著作中,《王鐵建筑?室內空間環(huán)境設計》、《室內建筑空間創(chuàng)造》是項目作品集,書中以圖片為主,配以文字說明,這些項目有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王鐵先生認為人類的居住環(huán)境包括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人工環(huán)境的整體,而建筑學所包括的內容早已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建筑學的概念必須擴大。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空間環(huán)境設計是人類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的重中之重,是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創(chuàng)造空間環(huán)境過程。從某種角度上說,這種相互作用所產生的新空間視覺構成形式稱為“空間設計”。王鐵先生在書中寫道:在廣義空間設計里,建筑設計是個體設計,它要服從于整個環(huán)境景觀設計;室內空間設計是建筑空間設計的二次劃分,不能獨立的看待任何一方。在大量的設計實踐中,王鐵把建筑設計,景觀設計放在主導地位,并據此延展到室內空間環(huán)境設計,用他本人的話說,設計可以統(tǒng)歸為一體,那就是廣義建筑設計觀念。

 二 王鐵廣義建筑學觀念與建筑類型學

書中的建筑、景觀、室內設計項目的特點與限制條件各不相同,但其背后都潛藏著同一的“元”——即類型,不同的設計方案是同一“元”在不同場所及條件下的轉換和生成,在他的廣義建筑觀念后潛藏著類型學建筑思想。類型的方法區(qū)分出“元”、“對象”及“元設計”、“對象設計”的不同層次,然后生成一套屬于“元語言”層次的基本形式與方法,再用這套“元語言”去生成具體的設計作品。王鐵先生在廣泛研究了現代建筑流行的形式語言后,專心研究各個時期經典建筑的尺度、比例、形式構成和幾何類型。對歷史上的建筑類型進行總結,提煉建筑語言,尋求建筑本質,抽取出歷史中能夠適應人類基本生活需要及于一定生活方式相適應的建筑形式,并去尋找形式與生活的對應關系和對社會的持久意義。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對自己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

除了在中央美院執(zhí)教,王鐵同時也是一位開業(yè)建筑師,但他的事務所更像一個研究室。王鐵把設計項目都作為研究課題來做,嚴謹而又有創(chuàng)新。這個研究室在反映王鐵建筑成就的同時,也反映了他藝術上的成就和強烈的個人風格。研究室里有大量書、繪畫、建筑模型、古代家具、工藝品,王鐵先生就像作家在圖書館一樣,不斷收集資料來豐富形式和類型。這些高質量的內容就如同新書進入藏書家的書架,一旦放到了合適的地方,就會得到欣賞、查閱并享用一生。王鐵先生所積累的設計元素,就像實驗室中無數化學元素,在設計中使之化合為類型的規(guī)則。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形與型的關系是設計師追求一生的課題”。

王鐵先生采用一些基本方法,如分類,總結已有的類型,將其造型化為簡單的幾何圖形,并出現其“變體”,從變化中找尋出固定的要素。固定的要素即簡化還原后的城市和建筑的結構圖式,設計出來的方案與歷史、文化、環(huán)境和文脈就有了聯系。

王鐵將這種類型學的應用分為兩步:

⑴ 從歷史各個時期經典建筑形式的還原(抽象)中獲取類型。

⑵ 將類型結合具體場地的限制條件還原到形式。

這種從形式——類型——(新)形式的設計過程正是王鐵類型學方法在設計形態(tài)建構上的體現。

王鐵在將類型結合到具體項目設計中時堅持以下觀點:

1.形式與類型是歷史信息的傳遞媒介

王鐵認為圖形是具有可識別性的,當代建筑研究的中心課題是如何尊重與調和城市已存在形態(tài)與建筑的多重關系。設計師要完全擺脫前人的影響是不可能的,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接續(xù)人。城市建筑的發(fā)展始終伴隨著城市化的過程而不斷前進,就其發(fā)展的全過程來看,它是一個有生命的客觀存在。因此,新的建筑、建筑群體和城市的產生應該被視為是傳承城市生長的結果。將歸類分組的方法體系作為設計過程,才能使具有相似結構的形式分類,并在這個過程中呈現特定的文化形象。這樣的設計使建筑建立起與過去的聯系,使人能夠識別出那個時刻的隱喻性。也就是說,形與型的關系解釋了建筑背后的原因,通過它的連續(xù)性來強化建筑的永恒性。這時,形式和建筑間的聯系被人所理解。將類型結合的場所、景觀、建筑或室內空間與一些形式聯系在一起,產生一種隱含的邏輯關系。

2.形式與類型是與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

設計體現對人的關懷,做到以人為本。而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中,景觀、建筑、室內均留下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印記,類型正是潛藏在這些形式結構中的。類型作為一種內在規(guī)則,凝聚了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是人類生存與傳統(tǒng)習俗的積淀。因此,特定的形式往往是與人的生活方式緊密相關的,同時也揭示了建筑的永恒性,體現了人類共同的心理結構。對類型的選擇和轉換要充分考慮人類心理經驗與形式之間永恒關系。

3.類型是可以變化和轉換的

王鐵先生認為類型的應用不是一種機械的重復,而是在其中進行變化的框架蘊含了發(fā)展變化和轉換。將作為具有形式語言的類型符號帶入現實項目的設計過程中,類型會因現實環(huán)境和條件限制的不同生成不同的設計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建筑師要根據需要靈活的處理類型。類型在現實環(huán)境中的使用是一個由抽象形式逐漸生成真實建筑環(huán)境的發(fā)展過程。建筑并不完全是理性推導的過程,理性范圍內的感性是極其重要的。在設計過程中,“理解美和審美是兩個概念,真正把類型結合到設計中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要帶著感情的,要激動,要流暢,要一起而成”。在這個過程中,類型對具體的環(huán)境與條件做出回應,轉化為反映場所特定環(huán)境的具體形式。

結語

運用類型學是王鐵先生的這兩本項目作品集背后豐富思想的一部分。因為類型和場所并不能說明一個建筑作品的完全內容。即使一處場所已暗示出欲求的形式,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描繪具體的形式,氣勢。對此,王鐵先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追求探索。他將感情、思想融合在設計中,仔細品位場所向他表達的一切,并及時反饋到設計中去,將時間、空間、材料、文化、歷史等因素融合起來,使設計作品得以不斷的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