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展覽|“一言難盡”——《基于文字的藝術》教學展

時間: 2023.12.27

圖片1.jpg

圖片2.jpg


“‘一言難盡’——《基于文字的藝術》”在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與科技藝術學院的社會性藝術工作室舉辦,本次展覽作為一次基于文字的藝術教學展,參展藝術家包括王博、梁雨杉、楊丁懿、郭政、周宇涵、朱春曉、趙軒菲、付呂曄子、葉語、吳思琪、于涵、趙冠杰,指導老師為社會性藝術工作室教授章燕紫。

“基于文字的藝術”課程介紹

文字是文明的證明。

文字的意義在于記錄和傳承,文字的出現(xiàn)使信息在空間上的傳播更加廣闊,在時間上的傳播更加久遠。

文字開辟了語言表達的新維度,也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個活水源頭。該課程聚焦文字與藝術的關系,文字與語言的關系,文字的權力,文字的延展等幾個核心點,梳理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字體演變、書法流派,以及當代語境下國內外相關創(chuàng)作現(xiàn)狀。通過研究文字的社會性、功能性和表達性,并結合藝術史,探索其在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潛力,以及文字與藝術的融合之道。結合個體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分析,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實驗過程中大膽嘗試新材料新手段的可能性。 

王博.png王博,安徽亳州人,北京逐日計劃科技有限公司任職。

WechatIMG31.jpg《nothing》,紙本,261cm×33cm沒有什么 英/?n?θ??/美/?n?θ??/

pron.沒有什么;一無所有,烏有;<數(shù)>零;沒有一件,沒有一樣;沒有一件東西;不存在的東西;沒有一部分,沒有一丁點兒;無關緊要的東西;毫無趣味的事 

n.零;空話, 言之無物的話;無關緊要的人 (或事物) , 微不足道的人 (或事物) 

adv.并不,毫不;決不是 

adj.<口>無關緊要的,微不足道的,平淡無奇的;(衣著等) 不招搖的, 不引入注目的 

int.<美口>沒這回事

WechatIMG40.jpg

《地問》3-地球重量卷,布藝宣傳橫幅,60cm×長度不限/18件

追問了2000多年的《天問》,今天讀來依然不可思議,難以回答。除了天之外,我們對腳下的土地也有很多的疑問,于是我創(chuàng)作了《地問》,就大地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共13卷。本次展示的是《地問》第3部-地球重量卷的一些核心問題。

你知道地球有多重嗎?

地球的重量會變化嗎?

怎么計算所有空氣的重量?

地球重量的變化會影響時間的長短嗎?

怎么給地球增重?

怎么給地球減肥?

《2023年11月11日的宣言》,攝影作品,90cm×50cm/11件

這些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各種形式的文字展示。有警告,禁止,宣傳標語,黃色小廣告,手寫書等等。有的極具時代特色,有的早已失效,有的產(chǎn)生了歧義,總之這些文字大家早已司空見慣,甚至默許或無視文字的意義。而作為文字本身,這其中蘊含著各種可能性。于是我想嘗試做一些改變,與當下有一些互動,讓其成為一種時下怪誕的宣言。

周宇涵.png周宇涵,作品主要以裝置、影像、圖像為主,關注身份和權力結構問題。

《陶罐-詩人-大麻》(pot-poet-pot).jpg

《陶罐-詩人-大麻》(pot-poet-pot),綜合材料,1.5m*0.5m*2m

Pot和Poet只相差一個字母,但都和某種精神的指引關聯(lián)。這件作品來源于我的戲劇文本片段,文本改編自奈保爾的小說《布萊克·華茲華斯》。在英文中,日常的陶罐(pot)和注重非日常表達的詩人(poet)的書寫之間相差一個字母e,但它們可以通過在歷史和圖像敘事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古希臘瓶畫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非日常使用的陶罐,也是最早的詩歌形式之一。在小說中,故事的開始是一個自稱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的人敲開了少年的門,但隨著我反復思考文本,我開始懷疑這個詩人是真正存在,還是作者隱去不表明的少年的"幻想朋友"。在文藝屆中有許多和幻想相關的作者,甚至主動追求幻象的案例,我把煙頭粘在了陶罐口,在罐子內部點起具有特殊香氣的白煙,并在陶罐外寫滿了關于致幻的藥物名和替代品,來展現(xiàn)文學藝術以及幻覺之間的隱秘關系。 

《Modern Love》,紙本拼貼,546*389mm

《紐約時報》同名專欄"Modern Love"專欄自2004年設立,至今仍在刊載關于"愛"的故事??d的故事里,愛情常與永恒等唯美概念綁定,但這種唯美的背后似乎總潛藏著謊言。在愛情類型片里表演經(jīng)典愛情模式的演員,在現(xiàn)實中奉行的是完全相反的愛情價值觀,這是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了資本主義悖論的側面。

趙冠杰.png趙冠杰,就讀于社會性藝術工作室,任職于北京逐日計劃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3D技術和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作。

《一位真空音樂家的演出工作臺》.jpg

《一位真空音樂家的演出工作臺》,水墨、油墨、望遠鏡、镲片、ipad影像,1m*1m* 1.7m

《百年孤獨》中的失眠癥寓言似乎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種未來的可能性——由于失眠引發(fā)普遍的失憶, 于是居民使用在物品上寫字標注的方法來對抗遺忘。我基于這個設定虛構了這個未來景觀:在資本主義唯效率論的未來,人們普遍患有由于失眠導致的失憶。失憶的未來人根據(jù)物體的結構重新推理工具的作用,并將與之有關的信息記錄在物體本身上。將镲片視為星盤,將望遠鏡視為樂器,將身體的姿勢作為銘牌,同時忘記了真空和音樂的相悖屬性,并試圖在宇宙中進行音樂表演。這一荒謬裝置由表面寫有《琴操》的望遠鏡、表面寫有《甘石星經(jīng)》的镲片和身體及身體投影組成的影像銘牌構成。

《人工智能的天書》,虛擬圖像 AI工具,尺寸可變

通過AI訓練生成書法。但由于AI模型的圖像生成機制,無法生成可識別的文字,產(chǎn)生陌生的視覺體驗。

《字如其人》.jpg《字如其人》,人物掃描模型、書法貼圖,尺寸可變

掃描得到人物模型并將表面替換為其書法作品,用這種方式詮釋“字如其人”這一概念。

于涵.png于涵,一個悉心為被作品誤傷的觀眾準備了創(chuàng)可貼和消毒棉簽的好孩子《自由不在鼻梁之上》.jpg《自由不在鼻梁之上》 (2).jpg

《自由不在鼻梁之上》 (3).jpg《自由不在鼻梁之上》,石膏板、釘子、電腦、納米膠、A4紙, 15*15cm、21*29.7cm、51*60cm

我用盲文來做作品,卻讓觸摸的動作受到阻礙,這使其變得荒謬。在盲文面前你我都是文盲,對此人們卻總是視而不見。

趙軒.png趙軒菲,美國加州藝術大學肄業(yè)。中央美術學院在讀。

《紅與黑》.jpg

《紅與黑》 (2).jpg

《紅與黑》 (4).jpg《紅與黑》,綜合材料,尺?可變

人們對于“長久”的愿望,推動著文明的進步,人均壽命的延長,以及日漸完善的工業(yè)化的養(yǎng)殖與屠宰。在司湯達的小說《紅與黑》中,紅色和黑色分別代表了神權和君權,也代表著理想與現(xiàn)實。紅肉拼成的字被燒焦成黑炭,是帶有憐憫的安置,也是一種對暴力的提煉;并置可以食用的豬肉脯,帶有挑釁意味,也蘊含了一種殘酷的、繼承性的意象一-分食得以生存。在展覽時,我進行了對稱的布置,使其更具宗教祭壇感。

葉語.png葉語,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與科技藝術學院本科生。

《歲月失語》.jpg

《歲月失語》 (2).jpg《歲月失語》,宣紙,毛筆,墨汁,69×138cm/3張

將宣紙裁小后疊層書寫長詩,再分層依次拼貼成整首詩。而最后一層,就好比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被有意無意淡忘的,或是被或多或少曲解的文化。

吳思琪.png吳思琪,實驗藝術與科技藝術學院,社會工作室,本科大三在讀。

《神曲》.jpg

《神曲》 (3).jpg《神曲》 (4).jpg《神曲》,紅花油,植被,繩子,墨水,紙本,4.5m×1.2m

作品主體靈感來自紅花油這種藥物對身體和心靈能起到一種鎮(zhèn)定的作用,繁體字 “楽”和“薬”兩個字只差一個“艸”,在五線譜上根據(jù)五音療法中的樂譜種上植被,加上紅花油獨特的香味擴散,做成一篇安撫身心的獨特的“神曲”。 紙本上的樂譜同樣是根據(jù)五音療法中樂譜,用墨水紅花油畫的小草,越到后面,墨水的顏色越愛越淡,紅花油的占比越來越高,味道也就越來越濃。

梁雨杉.png梁雨杉,陜西西安人,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專業(yè)社會工作室。

《吹?!?(2).jpg

《吹?!?(4).jpg

《吹牛》,氣球 墨汁,9cm*4cm

在吹大的氣球上用墨汁書寫繪畫,留下筆跡,墨汁干涸后將氣球放氣或氣球自然放氣,墨汁形成的筆跡隨著氣球萎縮,變成似結晶狀。

在氣球上寫下吹牛的話,墨汁會因為自身濃淡和氣球表面的氧化狀態(tài)聚集成不同的形態(tài),有些話會縮聚成一個一個的水珠,有些話則會清晰的留在氣球表面。筆跡干涸之后,有些依舊清晰,有些只可以依稀辨別,有些則已經(jīng)完全看不出原話。而一些氣球會在墨汁干涸期間逐漸縮小成原來大小,吹牛的話也會由原來膨脹的形態(tài)萎縮變型。當再往這些氣球中注入氣體時,氣球會因為干涸墨汁的拉力而爆炸。

另一些氣球上旋轉的圖形,似迷宮,似人眼也似漩渦,在吹牛謊言之中穿插,凝視著虛偽的話語也意味著吹牛的人被謊言吸進無盡的漩渦。而這些話語到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癟掉”,還是被書寫者親自“引爆”是一個未知數(shù),就像寫下它們時是留下清晰的痕跡還是聚不成型也是未知的……

朱春曉.png朱春曉,共青團員,深水動漫社社長,喜歡音樂與英語。

《人》,麥芽糖 食用色素,3M x 1.5M

作品主體為以各色麥芽糖漿寫成的“人”字,懸掛在高處的“人”較為精致且顏色各異,鋪在地上的“人”則較為暗淡。觀展者可以踩過地面上的“人”字,感受到易碎的糖被踩得咯吱作響。就在不遠的過去,糖對一部分人來說象征著尊貴奢靡的享受,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則象征著無休無止的勞作、炎炎的烈日、一望無際的甘蔗田、運轉不息的榨糖機器,以及在作為奴隸為產(chǎn)糖而勞作時比糖輕賤易碎得多的命。

楊丁懿.png楊丁懿,出生于2003年,河南鄭州人,現(xiàn)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專業(yè)社會工作室河南鄭州人。

《我制造了一個蟲洞》,毛衣、毛線、花瓶、干花、手織花、信封、衣架、麻線桌布,約150cm x 100cm

基于媽媽一件保留了23年的衣服產(chǎn)生的創(chuàng)作,左邊這件衣服是媽媽的初戀所送,在上面蟲洞處繡上自己寫的一段文本,右邊是手織領帶,彌補了當年沒有機會送出禮物的遺憾。主要想呈現(xiàn)溫暖,懷舊的感覺,每個人的衣櫥里總有一些有著獨特記憶的衣服,每當看到這些衣服,總能帶給自己溫暖。

付呂曄子.png付呂曄子,河南鄭州人,現(xiàn)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本科三年級,共青團員。擅長寫小說,正在探索裝置藝術中。

《職業(yè)歧視》,電路板、電子元器件,20CM × 30CM/6張

作品由電路板上焊接的電子元器件組成,但是并沒有實用性。這句話本來是一種嘲諷,用以諷刺那些通過電子競技或游戲直播達成或渴望達成階級躍升的網(wǎng)癮少年。如果他們的電競或直播生涯失敗,那么進廠打工已經(jīng)成為了許多低學歷年輕人的唯一退路。但同時這句話對工人是一種歧視。他們組裝焊接了全世界的電器,卻失去話語權,無法保證自己的未來。為什么會這樣?

郭政.png郭政,湖南人,現(xiàn)就讀于中央美院實驗藝術大三。

《選擇》,58mm x 3m小票熱敏紙,五卷

文本上,隨機選擇了年月日,查詢黃歷上當日的宜忌,以及北方新聞網(wǎng)所記錄下來當天對應的新聞事件?;谠撎斓囊思桑暨x了部分新聞,形成了一組準確預測的文本。被互聯(lián)網(wǎng)所記錄下來的歷史,是一小部分可知的可被看見的故事,依據(jù)宜忌,再一次重組,選擇。形成了小票上的,購買/選擇的文本。

圖文整理|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