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21北京當代:過去的未來主義與烏托邦的終結

時間: 2021.7.12

動圖.gif

2021 年北京當代藝博會即將于 8 月 26 日至 29 日于北京全國農(nóng)業(yè)展覽館舉行,作為藝博會的策展單元,同時也作為北展文化藝術中心的開幕首展,“過去的未來主義——中國當代藝術中的過去與未來”于6月22日在北京展覽館開幕。此次展覽的標題與它的展覽地點相得益彰:北京展覽館幾乎就是對這個詞的絕佳詮釋,盡管它的形式基本是新古典主義的,但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這座曾經(jīng)的蘇聯(lián)展覽館龐大的體量和標志性的尖塔,都代表著一種對嶄新未來的想象,刺激他們建設一個屬于自己的現(xiàn)代社會主義國家。同樣,繼承近代以來的特征,大眾和文藝工作者們更熱衷于創(chuàng)造自己的新文化,這同未來主義者對傳統(tǒng)的不屑一顧有著相似之處。而在今天,這些想象似乎已經(jīng)隨著蘇聯(lián)一起被留在了過去,我們有了全新的理想與目標。但很顯然,在策展人鮑棟看來,未來主義不應該僅僅被視為藝術史的遺產(chǎn)。

03 王魯炎.jpg

王魯炎《W 雙向自動手槍D14-03》2013 拉絲不銹鋼 136×220×45 cm 圖片致謝藝術家

04 許宏翔.jpg

許宏翔《一條命》2019-2021鋁板、馬克筆、油彩、丙烯300cm×2000 cm 圖片致謝藝術家與藝·凱旋畫廊

在鮑棟的闡釋中,“未來主義”的觀念既直接地關聯(lián)著其在意大利和俄羅斯的藝術史源頭,又被附加了中國的本土意涵,從而超越單向度的時間認知。時間是未來主義的關鍵概念,“未來”是它的基本方向,意味著永不停止的運動和發(fā)展。本次展覽最大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在于,它通過“過去”這個前綴擴展了這種運動的方向。于是,就像展覽入口王魯炎的《雙向自動手槍》所展示的,未來主義的動力論 (dynamism)不僅僅意味著毅然決然地向前進,我們同樣可以回過頭去,從已逝的時間中汲取力量。在二層平行相望的兩個展廳中,過去與未來被有意識地分隔成兩條路徑。在連接東西展廳的走廊上,許宏翔的鋁板作品《一條命》展現(xiàn)的是與未來主義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日常風景,但在展廳的空間中,它似乎又構成了一個代表當下的錨定點,我們從這里出發(fā),將目光投向時間的兩頭。

05 李尤松 .jpg

李尤松《工業(yè)凱旋門》2010布面油畫200×200 cm 圖片致謝藝術家與非凡仕藝術空間

06 蒲英偉.jpg

蒲英偉《星際采礦:鉑族外交》2021布面油畫,紙本拼貼,郵票,絲網(wǎng)印刷,金銀箔,馬克筆,油漆筆,噴漆,礦物顏料,色粉,油畫棒 4件直徑為100cm的圓形、1件200cmx200cm方形、1件200x200cm異形、1件直徑為150cm的五角星形 圖片致謝藝術家與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07 崔潔.jpg

崔潔《人體工學椅2》2018 紙上彩鉛 29.6 x 21 cm 圖片致謝藝術家與天線空間

在西側展廳,向著過去的探索從近現(xiàn)代一直回溯到史前。李尤松的《水壩》和《工業(yè)凱旋門》出色地再現(xiàn)了開頭所說的過去的想象,并與同一空間內(nèi)的其它作品實現(xiàn)了對話:在它旁邊,蒲英瑋的《星際采礦:鉑族外交》表現(xiàn)了中國科幻作品中典型的對宏大敘事和意識形態(tài)沖突的癡迷,在其中唯一實現(xiàn)進步的似乎只有作為表象的技術;對面,崔潔的《人體工學椅2》描繪的椅子上,插入了一座典型未來主義風格的塔形結構,回歸從到馬克思到??碌墓餐掝}——沒有行動的政治,身體技術總是不可避免地淪為身體規(guī)訓,最終是人的異化。

08 張光宇.jpg

張光宇《西游漫記》第四章第六頁 1945 紙本水彩、水粉 36×25 cm 圖片致謝藝術家與勢象空間

09 邱岸雄.jpg

邱岸雄《新山海經(jīng)1》2006-2008 動畫,三頻錄像裝置 30'15' 圖片致謝藝術家

10 伍偉.jpg

伍偉《提豐》2020 金屬、紙張 150 x 500 x 50 cm 圖片致謝藝術家與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11 馮夢波.jpg

馮夢波《人類起源于動物》2012 光柵立體照片 70×100 cm 圖片致謝藝術家與非凡仕藝術空間

張光宇的《西游漫記》在此提供了歷史的記憶。與西方的未來主義者不同,對過去的中國人來說,現(xiàn)代技術的引入伴隨的是殖民壓迫的血淚。于是,即使像張光宇這樣熱切擁抱現(xiàn)代文明的中國藝術家也不會放棄傳統(tǒng)歷史。神話與現(xiàn)代文明的融合是展廳中眾多藝術家選擇的主題,在邱岸雄的代表作《新山海經(jīng)》中,神話似乎成為了關于現(xiàn)代的寓言。在我們以為文明已經(jīng)徹底進入了科學時代的同時,神話與想象也從未遠離我們。工業(yè)文明創(chuàng)造了以鋼鐵為骨肉的珍禽異獸,它們構成了今天的圖騰,就像伍偉用汽車零件重構的巨神,在馮夢波拍攝的自然博物館模型和李新建描繪的神話圖像之間,過去似乎又重新恢復了神秘和魔力。

12 劉展.jpg

劉展《陽臺》2018 裝置 268x100x268 cm 展覽現(xiàn)場

在未來主義敘事中加入的歷史視角,將基督教的線性時間轉變?yōu)橐环N新的形態(tài),在這種新的時間觀中,“自然”這一古老概念通過宇宙重新與未來相連接。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的概念會隨著空間的不同界定而發(fā)生變化。劉展的《陽臺》意外成為了這一時空觀的象征物——由于封閉空間屏蔽了短波信號,65臺收音機收起了原本嘈雜的電臺廣播,只留下了輕微的噪音,其中就有來自宇宙的輻射。宇宙的在場,提示我們不要對自己的認知過于自信,在這個最宏大的參照系中,人類的時間觀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13.jpg

展覽現(xiàn)場

14 劉芳.jpg

劉芳《功》2021 雕塑 80×80×80 cm 圖片致謝藝術家

盡管如此,對于人類來說,未來仍然是一個投射想象和欲望的永恒對象。東側展廳展出的作品似乎可以視作“今天的未來主義”,其中的一些作品也確實可以找到不少未來主義的影子,包括入口處劉芳的波楚尼(Umberto Boccioni)式雕塑。但與過去的未來主義者們近乎自大的豪邁不同,今天的中國藝術家們更清楚自身的局限,面對技術和未來都更為審慎。

15 高磊.jpg

高磊《神圣人-遺跡》2019 鋁板,透明樹脂,紗網(wǎng) 152×114×5 cm 圖片致謝藝術家與空白空間

這種審慎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是感官和知覺成為這些未來想象中重要的主題。高磊的《登月:萬物的簽名》虛構了一場日常物與月球表面的接觸,正如過去的未來主義者們在飛機上獲得了全新的體驗和視野。盡管歷史上的未來主義者也謳歌運動和新的視覺形式,但今天的藝術家們很少鼓勵狂奔突進,展廳中的作品也與位于對面展廳的“過去”形成對話。高磊的靈感來自吉奧喬·阿甘本(Giorgio Agamben)對“神圣”概念的討論,在阿甘本看來,“神圣”并非簡單等同于價值上的高貴,而是一種中性的他者身份——世俗加諸其上的,與其說崇拜,不如說是漠不關心。

16 蔣志 .jpg

蔣志《注定之物之4》2015-2016 藝術微噴 146×196 cm 圖片致謝藝術家與魔金石空間

蔣志的《注定之物》系列同樣提供了一種他者視角。藝術家利用磁力技術將鐵屑組合起來,構成介于天然晶體和雕塑之間的結構,在微距鏡頭下,這些微小的結構又仿佛置身于沙漠或其它星球。蔣志將作品描述為對“命運”——神話中的經(jīng)典主題——的探討,將傳統(tǒng)自然觀中的客觀對象還原為主體知覺介入的結果,在這里,主體不再是未來主義式的萬物主宰,我們既脆弱無力,又從不缺乏影響世界的意愿和力量。

展覽現(xiàn)場

在這些探討未來現(xiàn)象學的作品中,新的視覺和媒體技術仍更多地保持工具的屬性,而那些著重表現(xiàn)新事物與未來關系的作品,則與之形成了沖突和張力。毫無疑問,技術是展廳中最突出的主題,當下的流行科幻元素在這批作品中幾乎無一缺席:虛擬空間、NFT、賽博格、未來城市……然而,這些對新技術的圖像復制卻并沒有給我們提供足夠的安全感。盡管這里的藝術家極少會和曾經(jīng)的未來主義者一樣,聲稱某項新技術會指引人類的未來(這種角色現(xiàn)在已經(jīng)轉移給了大型科技公司的CEO們),但在這些作品中,其標出性仍首先來自它們同新技術的關系,而這種依賴最終——至少從其展示上來說——限制了它們對技術的反思。

19 劉嘉穎.jpg

劉嘉穎《赤金美術館》2020 CV 建筑視頻 5'00'' 圖片致謝藝術家

新潮的NFT藝術如何為其巨大的能源消耗辯護?這也許是一個所有展陳中的NFT藝術無法回答的問題。劉嘉穎的《赤金美術館》代表了這一新潮流,它矛盾地在表現(xiàn)自己的商業(yè)潛力和社區(qū)開放性上搖擺。美術館的外形絕佳地表現(xiàn)出NFT藝術的欲望:在虛擬空間中重構藝術品本雅明式的“靈暈”(Aura)。諷刺的是,盡管仍保持了使用上的開放性,NFT的特征始終在于對數(shù)字信息的占有,而那看不見的證明所有權運算過程才是新“靈暈”的來源。從這個角度來說,坐在專門布置的放映區(qū)觀看影像是搞錯了這件作品的欣賞方式——為了真正感受作品的魅力,觀眾需要的不是觀看作品,而是瀏覽它的交易記錄。

20 宋琨.jpg

宋琨《賽博格軀體-Show me》2019 布面油畫 220 × 140 cm 圖片致謝藝術家

賽博格如何成為一種反性別、反有機-無機二元論的新主體,而不是淪為一種反德勒茲式的“無身體的器官”?展廳中,宋琨的《賽博格軀體》和《泛靈境界生物體》如同被抽離得只剩軀殼——要如何把《泛靈境界生物體》中的水母和觸須,同唐娜·哈拉維(Donna Haraway)的“克蘇魯紀”(Chthulucene)聯(lián)系起來?當然,這種聯(lián)系不是必然的,可如果不明確一種總體上的后人類視角,這些形象就會滑向“好看的科幻模特”。就這一主題來說,對作為審美活動的主體不加反思的傳統(tǒng)美學態(tài)度將是一場災難。

21 范文南 .jpg

范文南《中國2098》2020 數(shù)字版畫 尺寸可變 圖片致謝藝術家

新的城市如何成為在社會空間中推動新政治(它尊重各種主體)、新生產(chǎn)(它是真正可持續(xù)的)、新主體(他們獲得了更多的解放)的形成?在展區(qū)的盡頭,年輕的藝術家范文南的繪畫《中國2098》系列表現(xiàn)了一個依靠工業(yè)技術克服了環(huán)境災難的未來中國圖景,其中,今天的社會問題或是在強大的生產(chǎn)力下被自然解決,或是用標語口號暗示了終將解決的結局。范文南可能是參展藝術家中最接近歷史上的未來主義者(尤其是俄羅斯未來主義)的人,但也突出反映了這種傳統(tǒng)未來主義觀念在今天的尷尬:盡管藝術家努力展現(xiàn)自己的政治立場,但這些圖像提供的與其說是歷史分析與展望,不如說是提供視覺快感的景觀,也因此,它們變得同其批判的美國好萊塢式大眾文化——或者用格林伯格的話說,庸俗——難以區(qū)分。

22 陸明龍.jpg

陸明龍《中華未來主義》2016 高清影像,立體聲 60'00'' 圖片致謝藝術家、BANK及賽迪HQ畫廊(倫敦)

在這個意義上,陸明龍的影像《中華未來主義》也許是最充分地保留了其原本批判性的作品(盡管其長達一個小時的時長影響了現(xiàn)場觀看)。作為一名旅居海外的華人藝術家,陸明龍通過他的影像與我們的經(jīng)驗之間微妙的錯位,提醒我們值得反思的不僅是關于“未來”的概念,還有我們在進行這些思考時所處的主體位置。

23 吳羽篪.jpg

吳羽篪《西游 | 托塔李天王》2019 炭筆素描 38.9×54.6 cm

最終,隨著展廳的后半部分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景觀,觀眾的反思能力也在這些龐大的信息和圖像流中受到了限制,而這也可能是策展人的有意為之——在展覽手冊中,鮑棟引用《蘭亭集序》的末段:“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彪x開東側展廳,回到中間的走廊,當我們再次面對許宏翔的《一條命》時,也許會有新的體會:對歷史的反思并不意味著確保一條通往未來烏托邦的路線。為了與張光宇的《西游漫記》相呼應,展覽特意展示了一個叫吳羽篪的小朋友繪制的西游人物,在他稚嫩的筆下,托塔天王手中的“神舟”火箭就是最突出的未來符號。朝向未來的目光最終要返回此刻的自我,而即使是神通廣大的孫行者,也無法洞察一路上的艱難險阻,甚至無法明確西行的目的——直到最后,真經(jīng)的內(nèi)容都是對一項對師徒們的考驗。我們始終要面對未知,并為我們的行動承擔責任。

文丨羅逸飛

圖片致謝主辦方

展覽現(xiàn)場

24.jpg

策展人鮑棟在進行導覽

展覽信息

過去的未來主義-展覽海報.jpg

展覽名稱:過去的未來主義——中國當代藝術中的過去與未來

主辦:北京展覽館、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

展覽地點:北京展覽館2號館2層 (北京市西直門外大街135號)

展期:2021.6.15 - 8.31(因公眾安全考慮而產(chǎn)生的臨時閉展日期詳見主辦方媒體平臺信息)

開放時間:9:30 - 17:00 (16:30為最后入場時間)

策展人:鮑棟

展覽總監(jiān):汪頻

藝術家(按字母順序排名):

aaajiao、奧吉卡(AUJIK)、蔡磊、曹斐、陳熹、崔潔、范文南、馮夢波、高磊、簡策、蔣志、李漢威、李舜、李新建、李尤松、劉芳、劉嘉穎、劉展、陸明龍、馬良、歐勁、蒲英瑋、邱岸雄、施政、宋琨、宋陵、唐暉、童昆鳥、王魯炎、鄔建安、吳羽篪、伍偉、徐震、許宏翔、楊光南、楊茂源、張光宇、張暉、張英楠、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