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14位女性藝術家齊聚銀川,揭示何為“日常的智慧”

時間: 2021.4.29

最近的十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女性越來越多地介入到藝術實踐中,從而使當代藝術延展出更多的可能性。后疫情時代,中國女性藝術家以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敏銳的視覺在自我探尋中形成具有獨立品格的文化風景。她們所揭示的精神和感知領域,豐富了人們對生活的認知。

本次在銀川當代美術館開幕的“日常的智慧——當代藝術邀請展”并沒有讓女性主義的視角先行,而是聚焦“日常”這一理念,通過邀請14位女性藝術家集中展示她們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多種媒介的作品,以此引領觀眾以更加直觀和浸入的方式,接近當下女性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樣貌。

_MG_8990.jpg

展覽現(xiàn)場

“日常性”是本次展覽貫穿的線索。日常性不僅是當代藝術的一項重要特征,也往往與女性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關聯(lián)起來。實際上,正如男性與宏大敘事的關系一樣,所謂的女性創(chuàng)作視角與日常性的關系,需要更仔細的體察與分辨。

值得注意的是,為避免某種先入為主的可能,本次展覽并沒有從女性主義視角的進行切入,但這并不意味著展覽抗拒整理與研究女性藝術家的作品特質。展覽選擇為觀眾提供出某種更含蓄,也更沉浸式的觀展體驗,鼓勵人們自發(fā)體味女性藝術的獨特風景,以及可能存在的某些特質——它可能是日常的、機敏的,可能是沉浸式的、幽默的甚至嚴肅直接的,也可能是關乎身體因而也更接近靈魂的.....展覽試圖超越性別議題,回歸到對“日常”的研究與體悟,以及對女性表達不帶倚重的展示中。

歸根結底,藝術不僅關乎女性,更關乎人性。

_MG_8955.jpg

王葉子,《標準化堆積:以歐式為例》,綜合材料,尺寸可變,2020微信圖片_20210401110241.jpg

張姍姍,《雙生》,布面油畫,200×120cm ,2011

張琳,《被燦爛和被毀滅的》1-2,布面油畫,80cm×60cm,2018

當下,虛擬化視覺與現(xiàn)實的融合,全球化與地方性知識的交錯,造成了眾多新型文化景觀,形成了一個具有“混合”特質的時代。我們已經很難去用傳統(tǒng)的單一媒介和敘事方式來面對今天生活內容的突變,藝術家自身也不得不去探究這樣的文化變遷?;诖?,藝術家們走向一種更具流變意識的創(chuàng)作方式,為今天的藝術現(xiàn)場提供了更多差異化的視角和體驗,提供一種不同于過去的視野,釋放出有別于日常的智慧活動。在此次展覽中藝術家分三個部分,建構日常經驗與智慧交融的立體場域。

第一部分為“直接化體驗”。一方面在女性藝術中包含大量的身體表達,以實現(xiàn)自我映照和再現(xiàn),自喻以及他喻。另一方面,女性藝術家在面對具體事物時,善于捕捉與自身體驗具有直接對應關系的日常事物,將自身的生命體驗滲透在具體的事物中,形成物質性與精神性的直接對應。這種本能化的感知以潛在的方式煽動著情緒與意識的共鳴。

_MG_9043.jpg

林欣,《有風的空間二》,三屏數(shù)字動畫,1′45″,2016

麗莎.png

魯婷婷,《麗莎》,三屏動畫,3′42″,2016

消逝的輪廓 截圖 3.jpg

王維思,《消逝的輪廓》,動畫,3′26″,2019

第二部分為“日常與異?!薄?/strong>藝術家借助在日常體驗中獲得的差異物理屬性的感知,轉化為創(chuàng)作中個人智慧下多元表達。在表達、釋放的過程中,實現(xiàn)一種綿密的對于物質表面、形態(tài)、質感等方面的細致體驗,同時將這種微妙的體驗融入自身的精神塑造,最終形成自我精神與異質化物質的融合。

郭子,《Unlimited 3》,布面丙烯,50×40cm,2021

郭子,《unlimited 4》,布面丙烯, 50X40cm 2021 布面丙烯

劉彥瑢,《這段時光》NO.1-No.3,炭粉、?彩、明膠、哈內姆勒博物館蝕刻紙,50×65cm,2020

第三部分是“情境的建構”。當下藝術生產的形態(tài)中,美術館空間提供的是一種物質化的場所,而在藝術家的介入下,場所變成由特定作品脈絡所編織而成的場域,成為了作品的敘事底色和空間語匯。不同的藝術家對于空間的編織與再造,形成不同的藝術情境,在美術館的空間中不斷交織,構建出一種具有語言編碼的沉浸式場域。同時,觀者的視線也在場域中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動態(tài)語言情境。

童文敏,《城堡》,行為,德國、中國,三頻錄像(彩色,有聲),14’42”,2018

gai貨郎圖小劇場之美杜莎木筏.jpg

王苑,《貨郎圖小劇場之美杜莎木筏》,水彩,56cm×76cm,2021

5.JPG

魏三三,《融系列 4》 ,綜合材料,80c×80cm,2019

沃土.png

楊納,《沃土》,布面油畫,450×200cm,2013

_MG_9085.jpg

張移北,《蛇的尾巴和身體》,綜合材料,尺寸可變,2019

在商品化極度繁榮的今天,對于消費群里的隱形控制,使得社會被塑造成為了符號化的景觀。而對于日常生活的批判,從重復的、數(shù)量化的物質生活中覺醒,則是在重塑一種文化感悟。同時,當日常照進藝術,它所形成的是一種慣性的累積,映射著自我意識的堆積與再現(xiàn)。如何在日常的經驗或慣習中,保持對生活的懷疑態(tài)度,將日常轉化為充滿遐想的空間。已經愈發(fā)成為女性藝術家為文化生產拓展外延的路徑。展覽試圖與藝術家、觀眾一起將日常納入藝術創(chuàng)造,折射出日常之外的文化內容,形成關于藝術文化新的詮釋。

藝訊網綜合編寫

圖文致謝主辦方

展覽開幕現(xiàn)場:

“日常的智慧——當代藝術邀請展”策展人,四川美術學院教授、批評家、策展人俞可在開幕式上發(fā)言

展覽開幕式2.jpeg銀川當代美術館藝術總監(jiān)呂澎在開幕式上致辭

開幕嘉賓合影

展覽信息:

日常的智慧.jpg日常的智慧——當代藝術邀請展

策展人:俞可

時間:2021年4月24日-6月17日

地點:銀川當代美術館 5#、6#展廳

參展藝術家(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蔡雅玲、郭  子、林  欣、劉彥瑢、魯婷婷、童文敏、王  苑、王維思、王葉子、魏三三、楊  納、張 琳、張姍姍、張移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