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我是被我觸及的樣子”:從零到引力波——王鐵華個展啟幕

時間: 2021.4.6

“畫恍如曠野中的回聲,是無法解釋的,它自我表白,自我肯定,自我重復,但不能自我描述。它是某個調子,某個氛圍,只能這樣:我是被我觸及的樣子?!?/span>

 ——藝術家王鐵華

“從零到引力波”王鐵華個展ZERO零藝術中心展覽現(xiàn)場

一種心性的符號表現(xiàn)

“觀眾的困惑在于,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藝術家完成的繪畫,而其創(chuàng)作中的謎一樣的過程,則無緣分享。由此,歸納梳理藝術家創(chuàng)作中的基因性的潛在元素與思維模式相當困難?!盵1]由于藝術家與觀眾的天然距離,藝術家作品中的那些源自藝術家自身學養(yǎng)、藝術經(jīng)驗及生命體驗等多重因素的釋讀于一般觀者而言往往不可達。這一點對于抽象藝術來說尤甚。

淺色為底,大筆狀似無規(guī)律的涂畫、黑色筆跡寫就的英文字母及抽象字符……在ZREO零藝術中心的展廳現(xiàn)場,王鐵華疫情期間的新作“零·手跡”和“摩西之杖”兩個系列作品與其一側陳列的過往作品,形成了某種對照與互文。這種對照首先來自觀眾直接可感的“形式”——山水畫的尺幅,暈染四開的紙張上顯露著點、劃,甚至潑墨的痕跡,王鐵華的前作擁有辨識度極高的水墨因子,以至于有學者以其作品為例,試圖為當代水墨的發(fā)展提供一個樣本[2];其新作則跳出這一視覺形式,更多地用抽象的符號表征來建構畫面。其次,王的前作多以詩句為作品名,新作品名“零”更像是一個有待闡釋的中性詞,“摩西之杖”則是典型的西方文化,它們的闡釋期待著藝術家或者觀眾的參與。而互文的地方則在于,藝術家一以貫之地堅持使用綜合材料來進行創(chuàng)作,并且留下了強烈的書寫性以及熟稔的空間表達。

圖3、王鐵華·零·手跡2020—20(41x41cm).jpg零·手跡2020—20 41x41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

圖4、王鐵華·摩西之杖—26(72x73cm)2020年.jpg摩西之杖—26 72x73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

圖5、王鐵華,東山高臥,紙本水墨綜合材料,17cmx28cm,2015.jpg東山高臥 17x28cm  紙本水墨綜合材料 2015 

“建筑與書法的營養(yǎng)決定了王鐵華繪畫的思想路徑和視覺特質。”[3]作為藝術家出場的王鐵華,其建筑師身份往往首先被捕捉。早在王鐵華的藝術出圈之前,他就已經(jīng)是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教師,曾為多地設計地標性建筑,中央美術學院燕郊校區(qū)便是一例。建筑師身份之外,王鐵華還是一位書法和繪畫熱愛者。王鐵華從小承繼父親的理想,接受著嚴格的繪畫訓練,但因高中文理分科時選擇了理科,而美術學院的繪畫專業(yè)不接受理科生,只能轉而選擇和繪畫相近的建筑學專業(yè)。他的博士論文研究古典園林,而中國文人的空間意識主要來源是文學、書法和繪畫,所以他開展了對于書法和空間的研究和實踐,發(fā)現(xiàn)了園林中文字、空間、書寫和身體的關系,是園林東方美學的核心。此外,他還多次利用出國考察的機會,近距離觀摩大師的作品,并潛藏于心,不事聲色地自我琢磨與實踐。 

王鐵華一方面保持著與繪畫的天然親近,另一方面廣泛涉獵,將其所學化為藝術的涵養(yǎng),最后經(jīng)由不同媒介和材料的形式表征溶于畫面,這也是從他前后作品中所有的某種共同的基因性的潛在元素。王鐵華熱愛繪畫,并將之視為一種“出神”——“繪畫對我而言是一種戀物,一種迷,和出神?!彼淖髌酚兴硽璧脑茪?,有墨分五色營造出的空間層次,有材料鋪陳疊加營造出的抽象語意,也有有待解讀的符號語言……王鐵華借由紙、布、氈、水墨、油彩等這些手頭的材料構成的形式營造,迷失其中。它們就像一種圖像禪語,“在不可解讀中,煥發(fā)出作者的身份、擾亂、超越、忽視、修辭上的徒勞?!盵4]他稱自己像一個被繪畫呼喚的調停者、解圍之神。在新作中,經(jīng)由點、劃、圈、筆跡等形成的符號在一片抽象的淺色襯托下,浮動、跳躍……王鐵華為自己打造了一片視覺幻境。這片幻境里,“物象榮粹,奄去,靡無歸期。舉目,凄切;天地,淹沒;山川,陷落?!盵5]正如學者殷雙喜評王鐵華前作時所言:“在其中將個人對自然的生命體悟,轉化為一種心性的符號表現(xiàn)?!?/p>

“從零到引力波”王鐵華個展ZERO零藝術中心展覽現(xiàn)場

將繪畫發(fā)展成一種思考的語言

盡管王鐵華在2017年于798圣之空間舉辦的首次個展上,即以一套成熟的、具有當下價值和意義的繪畫語言——水墨的暈染、空間的處理、綜合材料的運用、詩化的作品名……引起學者的關注及肯定。有學者甚至以黃賓虹的大器晚成作比,以此來說明王鐵華藝術出圈晚,但其所積累的厚度和質量不可小覷。王鐵華的繪畫出場[6],像極了一個對繪畫的可能性充滿好奇的創(chuàng)作者——作品形式風格多樣,此次在ZERO零藝術中心的展覽既擷選了以往的部分水墨和木板綜合材料作品,也集中展示了去年在紙本上的“變法”和今年的油畫綜合材料作品。我們不禁對他此次展覽顯示出的藝術形式上的變化產(chǎn)生好奇——是一次轉型的嘗試還是一次質的改變?

圖8、王鐵華·零·手跡2020—23(41x41cm).jpg零·手跡2020—23 41x41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

圖9、零 · 手跡 — 46  200x200cm 油畫綜合材料 2021.jpg零 · 手跡—46  200x200cm 油畫綜合材料 2021

圖11、零 · 手跡 — 48  200x200cm 油畫綜合材料 2021.jpg零 · 手跡—48  200x200cm 油畫綜合材料 2021

在接受藝訊網(wǎng)專訪時,王鐵華直言,這些變化根源于世界在這個時間段上的變化,讓他對繪畫帶來新的思考。身處新冠疫情當下的我們,被籠罩在一片口罩之下,滾動的確診人數(shù)和時刻需要保持距離的出行,這讓他一次次深感疫情之下“零”的突破帶來的巨變。同時,他從歐洲零派藝術(Zero Art)中獲得啟發(fā),想要創(chuàng)造一種不同于之前的創(chuàng)作,從對東方文化的水墨現(xiàn)代轉化,轉向一種更加自由的綜合繪畫方式,一方面用“零”這個宇宙的符號去叩問全球新冠疫情下對的人類命運,另一方面也希望對繪畫的思考重新回到零點?;谶@樣的理解,他不再滿足于東方的水墨符號,開始從20世紀的非具象繪畫、量子物理和后結構主義的符號學中汲取經(jīng)驗,希望創(chuàng)作體現(xiàn)當下時代精神的繪畫。

在不斷的畫面嘗試中,他構造了一些文明的意象符號,有的像地質化石,有的像倒塌的建筑殘骸,有的像剛涂了膩子,爛尾的廢墟的殘垣,并開始更多的加入一些文字和符號化的元素,甚至還雜糅了涂鴉和物理學公式,正如這個世界正在充斥一些糾纏不清的物質和思想的碎片,而宇宙中對于人類而言始終是痕跡化、印象化的東西,他似乎在這個階段力圖把他的繪畫發(fā)展成一種思考的語言。因此,在此次展出的新作中,我們看到了他的繪畫中既把意識當做符號化的主體,也創(chuàng)造了具體性存在的物質肌理,在他的藝術中,充滿著驟變與沉靜的張力,圖上覆圖,字上覆字,詞上覆詞,能指上覆能指,詩行歷歷在目,便成了某種儀式,可由此聽取原初意義的窸窣作響。

圖12、王鐵華·摩西之杖—03(96.5x179cm)2020年.jpg摩西之杖—03 96.5x179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

圖13、“從零到引力波”王鐵華個展ZERO零藝術中心展覽現(xiàn)場.JPG“從零到引力波”王鐵華個展ZERO零藝術中心展覽現(xiàn)場

“墟/境”王鐵華個展798圣之空間展覽現(xiàn)場

在“零”與世界和繪畫之間

從與王老師的交談可以看出,作為建筑學出身的藝術家,他對自己的藝術有著清晰且理性的認識,從此次展覽展題“從零到引力波”亦可見一斑。他從自身置于2020年的真實感觸出發(fā),創(chuàng)作一批面貌和形式新穎的作品的同時,在作品名稱和展覽題目上均植入更加思辨和理性概念,以期通過藝術的事件引發(fā)人類和個體命運的思考,“零”是當鴻蒙初辟,萬物還沒固化,一切歸“零”時,是宇宙的輪回。他在為此次展覽撰寫的前言中寫道:

"2020新冠肺炎蔓延了整個世界,人類從零到億萬被感染,數(shù)百萬人死亡,沒有送葬行列,沒有儀式,黑色,隔絕了接觸。數(shù)據(jù)的數(shù)位不斷增加零……“

"從零開始,就是在萬物起源之處,也就有了零的結束。在零點就出現(xiàn)了毀滅,毀滅歸結為起點……”

對于“零”來說它擊潰或懸擱人性和物性,究其本質而言就是宇宙的律令。而這就意味著,在“零”與世界和繪畫之間,存在著一場正在進行的重新思考……一場有關人和宇宙萬物的知識、經(jīng)驗、和符號的戰(zhàn)爭?!叭f物都是一種振動,文字也是聲音,想象、回溯,人類開口說了話,爭執(zhí)便開始了,voice  speech  voix,話變成了文字,分裂變得不能回頭”,而在他看來,在時間巨浪的淘蝕下,“引力”是維持世界的人的激情和夢想的唯一所在。引力是擴展空間,創(chuàng)造新的維度與宇宙相連,好像它連接無數(shù)個平行世界,突破零維的平面局限。

圖16、王鐵華·零·手跡2020—36(41x41cm).jpg零·手跡2020—36 41x41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

圖17、王鐵華·零·手跡2020—26(41x41cm).jpg零·手跡2020—26 41x41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

圖18、王鐵華·摩西之杖—08(59.6x76cm)2020年.jpg摩西之杖—08 59.6x76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

“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也稱重力波,100年前,愛因斯坦首次在廣義相對論(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提到了這個詞。石頭被投進水中會有波紋產(chǎn)生,而黑洞等質量巨大的天體在劇烈運動時產(chǎn)生的“時空漣漪”(ripples in the space-time),則被稱為引力波。引力波很可能蘊含著宇宙誕生的巨量信息,引力波的發(fā)現(xiàn),將能為大爆炸理論(the big bang theory)和宇宙膨脹理論(the Inflation Theory)等各種預見性理論找到證據(jù)。2016年人類探測并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成為人類在科學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這也是人類遙望宇宙起源和進化的最新成就。從“零”到證實引力波的存在之間,暗含了對宇宙及人類命運的終極思考。而在展覽現(xiàn)場,這批具有哲思的作品,與展廳某處傳來的來自宇宙的引力波的聲音相映成趣,愈發(fā)彰顯這批作品及藝術家的思想深度。

繪畫是思想的物化,是一種吸引力

在采訪中,談及未來的藝術方向,王鐵華認為藝術家離不開他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世界對他的影響。早年建筑師的水彩、徒手草圖訓練,和常年的建筑圖像思維的符號表現(xiàn),使得王鐵華對肌理、紙面、水性以及層層覆蓋的畫面特質,有著深入的感受,這也是為什么前作帶有水墨基因——因為大量的時間在做建筑設計,而水墨作畫便捷且便于表達自身感受;而后者畫面則帶有在拷貝紙上層層涂抹的抽象符號的特點——疫情刺激之下,有了更多的對宇宙時空和類文字符號的思考和創(chuàng)作。同時王鐵華坦言,自己一直在追求藝術的真實性,追求一種作為對創(chuàng)作靈魂的直接表現(xiàn),一種充滿理性與理想化意味的藝術?!傲恪な舟E”系列是圖像無始無終的“能指鏈”,重要的是“焦慮”的過程,而“摩西之杖”是世界焚燒之后剩下的“灰燼”,“零·手跡”旨在對穩(wěn)定的、中心的破壞,而“摩西之杖”旨在對于“跡”的延續(xù)。繪畫本身也是原初聲音留下的痕跡,是近似回聲的存在,它們都處在回聲的游戲之中。

圖19、王鐵華·零·手跡2020—25(41x41cm).jpg零·手跡2020—25 41x41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圖20、王鐵華·零·手跡2020—37(41x41cm).jpg

零·手跡2020—37 41x41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

王鐵華說:“繪畫是思想的物化,不是一種直白的表述,它也是一種吸引力。繪畫是對我產(chǎn)生了引力的結果,一張白紙就是‘零’,其中蘊藏了很多可能性?!倍蹊F華就是在諸多物象中,付諸于一張白紙很多繪畫思考的人。西班牙藝術家安東尼·塔皮埃斯說:“作為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是如何從個人的角度去參與當代藝術,而非一定要以民族的身份去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或許這也正是他的追求。

文/楊鐘慧

圖/主辦方提供

注釋:

[1] 殷雙喜,“即物盡性——關于王鐵華的近作”,《景/識——王鐵華繪畫作品集》,安徽美術出版社,2017年,第5頁。

[2] 葛玉君,“當代藝術中的水墨基因——王鐵華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闡釋維度”,《景/識——王鐵華繪畫作品集》,安徽美術出版社,2017年,第12-15頁。

[3] 曹天成,“結構、介質與殘渣:談王鐵華繪畫作品中的三個向度”,《景/識——王鐵華繪畫作品集》,安徽美術出版社,2017年,第20頁。

[4] 王鐵華,“出神”,《景/識——王鐵華繪畫作品集》,安徽美術出版社,2017年,第2頁。

[5] 王鐵華,“出神”,《景/識——王鐵華繪畫作品集》,安徽美術出版社,2017年,第2頁。

[6] 指王鐵華在798圣之空間舉辦的首次個展和在ZERO零藝術中心舉辦的第二次個展。

藝術家介紹

王鐵華形象照.jpg王鐵華,博士,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建筑師,藝術家,學者。主要著作:《主人的居處:“看”視域的古典園林文化研究》、《景/識——王鐵華繪畫作品集》等。

展覽信息

海報.jpg從零到引力波:尋找宇宙?zhèn)鱽淼奈宋寺?/p>

王鐵華個展

2021.3.27 — 2021.4.25

ZERO零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