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被遺忘的畫僧:懶悟筆墨禪境展在中國美術(shù)館啟幕

時間: 2019.11.7

禪,心慧也;畫,心印也;畫禪相濟,以心會心;活參活用,自解自得。在中國繪畫的歷史中,“畫僧”現(xiàn)象是一個相對小眾卻有十分獨特的存在,隱顯之間,一脈傳燈。遠紹五代兩宋,貫休、石恪、法常等在奇古高逸、不徇常法中開粗簡率意之風;近探明清兩季,“四僧”、擔當?shù)犬愜娡黄?,在禪意與文心的交匯中獨抒胸臆,將傳統(tǒng)寫意筆墨帶入有無相生的嶄新畫境。佛禪思想不僅與儒道同塑著中國文化的心靈,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也促發(fā)并參與到文人繪畫之始終。

在現(xiàn)實社會與文化語境遽變的二十世紀,在“畫僧”現(xiàn)象日趨衰微的歷史轉(zhuǎn)捩處,暗自獨立著一位舉止天然、一身禪意的純正畫僧——“懶悟”。2019年11月6日,由安徽省合肥市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主辦,合肥市懶悟?賀澤海藝術(shù)館承辦,安慶市懶悟藝術(shù)館協(xié)辦的“得自蒲團——畫僧懶悟的筆墨禪境”在中國美術(shù)館成功舉辦。本次展覽共展出懶悟法師山水畫作品五十余件套,共分三部分較為全面地展示了畫僧懶悟的生平行狀及其藝術(shù)成就,同時也將其挺立塵表的筆墨性靈與禪意文心洗禮觀者。

懶悟(1901-1969),河南潢川人,俗姓李,名奚如;法名曉悟,后又易名懶悟,晚年號莽張僧。懶悟自幼因家貧出家,稍長受比丘戒于湖北歸元寺;1925年由王一亭資助東渡日本留學,習法相宗;歸國后卓錫杭州靈隱寺;又經(jīng)太虛法師介紹入閩南佛學院深造。三十年代初由浙抵滬,溯長江而上欲作匡廬、峨嵋游。至安慶迎江寺為方丈心堅與竺庵法師所留??箲?zhàn)期間輾轉(zhuǎn)肥西紫蓬山、舒城春秋山。五十年代,至安徽省會合肥明教寺為客僧。六十年代中期,被逐至城南月潭庵,積郁成疾。年近古稀,寂然而終。懶悟隱于佛門,鐘于繪事,“懶悟”二字亦或可解為“賴吾之心”,心齋坐忘,思接千載,接續(xù)中國文化史上不絕如縷的畫僧傳統(tǒng)。

懶悟法師的山水畫初從四王入手,然后漸涉宋元,降而明清;后獨鐘佛門石濤、石溪、漸江諸家,并師造化。于皖中勝景有心會,融皖西山水之雄奇,皖南山水之秀麗,終成二十世紀后期新安山水畫派杰出代表。其畫風格獨特,極富個性和禪機;冷逸老辣,蕭散出塵,毫無人間煙火氣;觀之令人如服清涼散,如聆梵音;故備受當代諸名家推重。林散之先生詩贊曰:“人間懶和尚,天外瘦書生”。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合肥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朱煜,原合肥市委宣傳部部長林存安,安徽省美學學會長陳祥明,中國科技大學湯書昆教授,合肥市文聯(lián)副主席唐永忠,合肥市電視臺臺長陳飚,合肥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廖新,河南省潢川縣政協(xié)主席涂白亮,合肥市佛教協(xié)會秘書長、明教寺監(jiān)院界山法師,合肥市懶悟?賀澤海藝術(shù)館館長李昌松,安慶市懶悟藝術(shù)館館長張慶等。

此次展覽由中國美術(shù)館研究員鄧鋒為為學術(shù)主持、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王聰叢為展覽統(tǒng)籌。展覽開幕后,舉辦了畫僧懶悟筆墨禪境的學術(shù)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交流。其中包括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著名美術(shù)史研究學者朱萬章,中央美術(shù)學院博士生導師邱挺,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美術(shù)研究所研究員、著名美術(shù)史研究學者華天雪,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shù)報執(zhí)行主編王平,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呂曉,安徽省美學會會長、安徽黃賓虹畫院副院長陳祥明,安徽省博物院副院長董松,中國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執(zhí)行院長湯書昆,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總編、《國畫家》雜志主編楊惠東,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原合肥市委宣傳部部長林存安,江蘇省吳江博物館副館長汝悅來,安徽合肥懶悟?賀澤海藝術(shù)館館長李昌松,安徽安慶懶悟藝術(shù)館館長張慶等。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對懶悟的生平、師承、筆墨、風格等諸多方面做了深入而廣泛的研討,也圍繞懶悟的藝術(shù)更深入探討20世紀藝術(shù)多元樣貌。懶悟的山水畫初從四王入手,然后漸涉宋元,降而明清;后獨鐘佛門石濤、石溪、漸江諸家,并師造化。于皖中勝景有心會,融皖西山水之雄奇,皖南山水之秀麗,終成二十世紀后期新安山水畫派杰出代表。其畫風格獨特,極富個性和禪機;冷逸老辣,蕭散出塵,毫無人間煙火氣;觀之令人如服清涼散,如聆梵音;故備受當代諸位專家的推重。

因特立與純正、禪心與現(xiàn)時的遙隔,懶悟并不太為世人所知。我們可以此展覽為機,去體會“游于藝”的超然與安寧。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17日。

圖、文/主辦方提供
編/藝訊網(wǎng)

展覽介紹

展覽第一部分“師古兼綜”。就取法范圍而言,法師于宋元明清諸大家、甚至當世名家皆有所涉獵,如米友仁、吳鎮(zhèn)、黃公望、倪瓚、沈周、龔賢、石濤、石溪、漸江、王石谷、鄭珊等。從師法先后側(cè)重來看,其早期應是從“四王”筆墨入手,不急不躁,綿密細潤,頗有矩度;隨后上窺元明,既取元人隱逸蕭疏之氣韻,又法沈石田枯硬之骨力,兩相參揉,漸有自家風貌;至其中晚期,則“取其遠不若鄰其近”,獨參前輩畫僧石濤、石溪、漸江等,在禪心相印中悟得筆墨隨心之精髓。

展覽第二部分“靜參造化”。自出家后,早年游方湖北、江浙、閩南多地,留居皖中,更是飽覽山川之勝。在醉心于以筆墨證古印己的同時,法師也流連山水之間,對于皖中之浮山、歷山、齊山、九華山、大別山、大小龍山等,均是飽覽沃游,而后在游觀靜參后如宗炳所言“應目會心”,“目亦同應,心亦俱會”,進而在“應會”的模糊印象與直覺感受中參悟山川自然之“神”,最終達到“神超理得”。

展覽第三部分“詩畫禪”。懶悟法師詩詞不多作,一則借禪逃逸,如“我欲逃之逃不出,大荒之外皆充塞”;二則寫景入情,如“云從山腳起,人在樹頭行”,于云山造化中悟人心與天心之合。其畫中禪味,從整體而觀,則是或荒寒清冷、或機鋒突起,在隨心造境中自然流淌出一種瀟然出塵之感,“觀之如服一副清涼劑”。畫中時有泛舟者、拄杖者,莫不行止從容,更有老僧入定、獨坐林泉。法師詩云:“身騰空門衹自知,不諱前身為畫師……願作寰中散漫游,即寫此卷神仙住”。得自蒲團,臥游山川,在詩畫禪的一統(tǒng)中,懶悟法師自得圓滿。

展 覽 名 稱:得自蒲團——畫僧懶悟的筆墨禪境
展       期:2019年11月6日至11月17日
展 覽 地 點:中國美術(shù)館一樓五號展廳
主       辦:安徽省合肥市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
承       辦:合肥市懶悟?賀澤海藝術(shù)館
協(xié)       辦:安慶市懶悟藝術(shù)館
學 術(shù) 主 持:鄧  鋒
展 覽 統(tǒng) 籌:王聰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