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喬治亞·歐姬芙:“藝術、圖像、風格”亮相美國塞勒姆迪美美術館

時間: 2017.12.22

一直以來,著名美國女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1887年11月-1986年3月)在繪畫方面的成就掩蓋過她在服裝及其他藝術形式方面的造詣,2017年12月16日,展覽“喬治亞·歐姬芙——藝術、圖像、風格”(Art, Image, Style)登陸美國塞勒姆迪美美術館(PEM,Peabody Essex Museum),大量從未展出過的歐姬芙低調卻精心設計的服裝與一些人物攝影、繪畫作品一同亮相,歐姬芙作品中的現代主義美感與她自身散發(fā)的獨特個性得以全方位呈現。展覽由美國布魯克林美術館主辦,斯坦福大學著名美國藝術研究者萬達·M·科恩(Wanda M.Corn)女士擔任策展人。

“我將為了我的藝術放棄一切”

70多年來,歐姬芙一直塑造著拒絕標簽的自身形象,致力于獨立的生活態(tài)度和腳踏實地的藝術探索。她的審美傳承——堅實的質感、有機的輪廓、精細的式樣、克制化的色彩模式——一如既往地俘獲著當下藝術家、設計師、弄潮兒們的想象力,仍舊帶給大眾無限的靈感啟發(fā)和藝術滋養(yǎng)。

一生度過98年漫長歲月、作畫80年的歐姬芙本身就是個傳奇。她從來不會被潮流的趨勢所左右,反而很早就有了獨立傾向。她的高中畢業(yè)紀念冊里如是評價她:“一個在習性、風格和衣著上都特立獨行的女孩。一個不會為男人更別提為男孩花一分錢的女孩。”班級照片里的她穿著不同于同齡人的浮腫,歐姬芙身穿帶有合適袖口和袖臂的服裝,長長的直馬尾替代了高高的蓬松盤發(fā),這似乎更加強化了這個女人以堅持自己的方式做事情的形象。羅克斯納(Roxana Robinson)在1989年的傳記《喬治亞·歐姬芙:一生》中寫道,歐姬芙曾經向同學們宣布:“我將和其他女孩過著不同的生活。我將為了我的藝術放棄一切。”

展覽“喬治亞·歐姬芙——藝術、圖像、風格”以一種絕對全新的方式展現那個我們原本印象中擅長勾勒花朵、動物骨頭、海螺、西南山丘等元素的女藝術家,通過125件作品來豐富我們的視野,也能看到歐姬芙的“衣柜”與一些繪畫及攝影作品同時呈現。迪美美術館喬治·普特南美國藝術的策展人巴倫·奧斯丁·貝利(Austen Barron Bailly)評價說, “她生活的每方面都有意識地、有審美地驅動著——從她的衣著,到她寫信的方式,再到她置在斗篷上的裝飾物,當然,還有她的繪畫創(chuàng)作。” 在組建展覽前,貝利表示并不知道歐姬芙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服裝作品,事實上,這樣一個非常著名的女藝術家是在制作服裝方面非常有天分的,她鐘愛于簡單的線條,極簡的裝飾以及有機的形態(tài)。

中性風格下的女性魅力

歐姬芙出生于威斯康星州的一個小鎮(zhèn),她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使自己與眾不同。她的繪畫以抽象兼并寫實的手法聞名,而她也足以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裁縫,自己做衣服,并把這些衣服保存下來;歐姬芙把一些衣服保存了六十年,展覽中的一組女士襯衫也展現出了她在細節(jié)制作方面的投入:她喜歡珍珠母紐扣,偶爾也允許加入一些裝飾性的變化,例如褶皺或者蝴蝶結,她不喜歡使用戰(zhàn)時的合成型紡織物,較為偏愛絲綢、棉制以及羊毛的質感。

歐姬芙曾說過,她喜歡黑色并不是因為偏好而是因為黑色實用,如果讓她為裙子挑選顏色,她就沒有時間作畫了。她有時候會顯得非常忸怩,尤其在對于傳統(tǒng)的女性身份的認定方面——歐姬芙否認她所繪畫的花卉圖案與女性的生殖器有任何的相似性,特別是在其他人試圖給她貼上女權標簽時。“是否是一個好藝術家,性別并不是辨別的這個區(qū)別的基礎。”歐姬芙曾于受邀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參與一個女性藝術家選集時這樣表示,簡單的話語就將一個獨立的、自信的、充滿生命力的女性藝術家的形象傳遞出來了。

“如今,社交媒體讓我們很輕松地創(chuàng)建自我形象。瀏覽我們的社交軟件可能會碰到很多朋友很擅長塑造某種自我社會形象。而喬治亞·歐姬芙領先于他們幾十年,她生活的每方面都來自于其自身的審美驅動。”迪美美術館媒體《連線(Connections)》的雜志編輯記者蘇珊·弗林(Susan Flynn)如此評論。策展人科恩女士在采訪中表示,這對于她來說是一個通過研究藝術家的遺留物從而更為了解其藝術生涯的機會,這些衣物、家居裝飾和所顯露出來的生活方式聯系與她的審美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運用這種策展手法,我們能夠看到一個顛覆尋常的歐姬芙——她不只是一個出色的藝術家,她設計的服裝,在公共場合塑造的自身形象,包括在雜志和報紙上呈現出的非常有吸引力的模特狀態(tài),都是作為她的藝術生活和生命軌跡的顯現。

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該展覽的線索基于這樣幾個部分:早年時期,歐姬芙創(chuàng)作的一些無多余裝飾的標志性風格服裝;到二十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在紐約時,以黑白色調為主進行的創(chuàng)作;進而是晚年時期在新墨西哥州,一直到1986年她去世,一些隨西南地區(qū)的風景色彩影響而產生變化、向環(huán)境作出反應的作品。除了繪畫作品和服裝外,展覽上還有一部分是來自于她的丈夫阿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和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布魯斯·韋伯(Bruce Weber)和托德·韋伯(Todd Webb)等藝術家拍攝的與藝術家相關的照片,這些廣為人知的照片站立在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一步一步遞進地揭示著歐姬芙如何塑造和建立她的形象的過程。

通過展覽的策劃組織,我們可以把她的繪畫作品、服裝作品并置而觀。畫面中那些鋒利的、精準的邊緣與她服裝中顯現出來的精致的點綴之間的關系顯而易見,服裝上面的“V字型”抽線圖案在她的繪畫作品中反復出現。 “我們可以通過歐姬芙自我塑造和自身形象的鏡頭來探索她本人和她的藝術”展覽協(xié)調策展人貝利如是說,“我們可以認識到,她的衣著和她的創(chuàng)作都是其最真切的藝術表達方式”。

“當你看到她如此精致的亞麻長袍或絲綢襯衫時,你會(感覺像)要被風吹走一樣”貝利說,“她的設計如此簡潔高雅,再配合上精美的面料,一種細微的女性細節(jié)會在中性風格的外表下顯露出來”,“當你開始注意到了服裝與繪畫之間相似的美學特征,而如果沒有打開她的衣柜,你永遠不知道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據悉,該展覽將持續(xù)到2018年4月1日。

編譯/張譯之
(圖文整理自PEM官方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