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后波普:東方遇見西方”波普藝術首次全面回顧展在倫敦薩奇畫廊開展

時間: 2014.12.3

倫敦時間2014年11月26日,展覽“后波普:東方遇見西方”(Post Pop: East Meets West)正式在倫敦薩奇畫廊開展,從東方至西方本展首次全面回顧了在所有的二十世紀藝術運動中,波普藝術對世界各地存有不同甚至對立意識形態(tài)區(qū)域中的藝術家們所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展覽集結了來自中國、前蘇聯(lián)、英國和美國的110位知名藝術家的250件作品,堪稱是迄今為止最大規(guī)模探討波普藝術形式和持續(xù)影響的展覽,展覽將持續(xù)到2015年2月23日。

展覽從波普藝術鼎盛時期在這些不同區(qū)域的藝術創(chuàng)作開始梳理,以棲息地(Habitat)、廣告與消費主義(Advertising and Consumerism)、名人與大眾傳媒(Celebrity and Mass Media)、藝術史(Art History)、宗教和意識形態(tài)(Religion and Ideology)、以及性別和身體(Sex and Body)六個主題進行展示。本展檢視了廣為人知的西方波普藝術和相對而言較少人了解的前蘇聯(lián)“蘇刺藝術”(Sots Art),以及中國的“政治波普”(Political-Pop)和“批判現(xiàn)實主義”(Cynical Realism)之間的關系。波普藝術被公認為上世紀最為意義深遠的藝術運動之一,充分運用了來源于大眾媒介和日常生活中可辨識的意象來反映我們所生存世界的本質(zhì)。運用幽默白話的表現(xiàn)語言,自如借用流行文化,波普藝術打開了后世代藝術家們探索流行視覺意象之門,并通過所鑒所用圖像的公眾熟悉度,建立起與普羅大眾的聯(lián)系。

“后波普:東方遇見西方”由知名藝術批評家兼作家、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前館長安德烈?愛羅弗雷(Andrey Erofeev),曾在歐洲、日本和加拿大策劃多個回顧展和波普藝術展的獨立策展人馬可?利文斯通(Marco Livingstone),以及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香港漢雅軒畫廊、亞洲藝術檔案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藝評人兼策展人張頌仁共同策劃實現(xiàn)。

本次參展藝術家作品涵蓋廣泛,從英國的格倫?布朗(Glenn Brown)、加里?休姆(Gary Hume)、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邁克爾?克雷格?馬?。∕ichael Craig-Martin)、馬克?奎恩(Marc Quinn)到美國的麥克?凱利(Mike Kelly)、杰夫?昆斯(Jeff Koons)、保羅?麥卡錫(Paul McCarthy)、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等等,再到中國的知名當代藝術家如艾未未、方力鈞、谷文達、邱黯雄、隋建國、王廣義、王興偉、曾梵志、邱志杰、張培力和周鐵海等等均有作品列入展中,而展中亮點還包括來自前蘇聯(lián)的多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首次亮相歐洲。

來源/ 薩奇畫廊
編譯/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