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花開敦煌——常書鴻、常沙娜父女藝術作品展”舉辦

時間: 2019.7.17

“我的名字不只是一個稱謂,它還是一種隱喻和暗示,甚至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一生?!?/em>

——常沙娜

2019年7月15日上午,“花開敦煌——常書鴻、常沙娜父女作品展”開幕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常沙娜先生,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姜勝耀,中宣部辦公廳副主任宮秉祥,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甘肅省博物館黨委書記肖學智,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原副主任王明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曾成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覽評審委員會委員呂品田,蘇州江南織造府研究所所長戚秋蘭,普康集團副董事長王心廣,策展人黃炫梓,清華美院師生,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委員及顧問,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志愿者等20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

姜勝耀、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蘇丹、魯曉波、趙聲良,常沙娜先后致辭。中宣部辦公廳副主任宮秉祥致辭并宣布展覽開幕。開幕式上還舉行了捐贈儀式,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向常沙娜先生頒發(fā)捐贈證書。開幕式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鄒欣主持。

父女作品七十三載重逢

“學藝術,要學傳統(tǒng),學大自然。大自然本身的色彩是協(xié)調的,如漂亮的花卉、蝴蝶、鴛鴦,色彩是大自然造化而成的,有的是出于生態(tài)平衡保護自己的需要,有的是出于繁衍的需要,它們一同構成了大自然絢麗多彩的和諧?!?/em>

——常沙娜

本次“花開敦煌——常書鴻、常沙娜父女作品展”是父女作品跨越七十三載后的再次重逢。展覽講述常書鴻、常沙娜父女兩代人與敦煌之間的深情,以敘述的方式“從巴黎開始”為起點,進入“血脈相連”,最后走進生活藝術的應用部分,讓我們清晰理解“師古而不泥古”的真正應用。展覽展出父女二人的油畫、速寫、壁畫臨摹、花卉創(chuàng)作、裝飾圖案設計、服飾設計等200余件作品,貫穿了兩代人在不同時期的藝術經歷,完整表達了“花開敦煌”展覽的核心精神——“守護與傳承”,引發(fā)當代人思考面對自身文化應該承接的使命。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常沙娜的藝術來自于敦煌,也來源于大自然。敦煌壁畫的花卉元素是她創(chuàng)作的淵源,自然的生命形態(tài)更是她設計的靈感。

常沙娜的花卉作品秉承寫實的原則,以科學性、嚴謹性將植物結構表達得清晰準確。同時,唯美的筆觸讓畫面頗具藝術觀賞性。她說,自己在下放時,得空就畫畫,這些鄉(xiāng)間野花野草含苞待放,算不上嬌媚,也并不打眼,但不論是多惡劣的環(huán)境,多狹窄的空間,多細微的裂縫,只要有土、有水、有陽光,都能看見這些植物們不屈不撓、不畏不縮地努力向上生長,在大自然中栩栩如生的活出自己的特色。比起名貴的梅蘭竹菊,她更喜歡在沙漠中、田間小路上不知名的小花;微風吹來,柔韌低腰,頑強的生命力,拼命生長,似乎想要對人們展現(xiàn)最美的自己。這也給予她面對生活挑戰(zhàn)的鼓勵。她用繪畫向野花野草強韌的生命力致敬。

兩代藝術家,一生敦煌情

“回憶起20年代我剛從浙江工業(yè)染織科畢業(yè),赴法國里昂勤工儉學,在國立里昂??茖W校染織圖案系攻讀時的往事。當時老師告訴我們,是法國著名的機械師茄卡得(Ja-cquard)創(chuàng)造了提花織機,但是當我1943年到達敦煌,看到金碧輝煌的服飾織物圖案時,恍然悟到這些織物圖案是在6世紀前后的隋唐時代繪制的,比茄卡得早一千多年,顯然不是由茄卡得織機制造的。那么,誰是6世紀時中國的茄卡得呢?是我所尊重的中華民族古代的工藝大師們。”

——常書鴻《敦煌歷代服飾圖案》序言

常書鴻、常沙娜父女均為我國知名的敦煌學家。常書鴻1927年赴法國留學,是早期中國留法藝術家中油畫的佼佼者,返國后于1943年開始扎根敦煌。在他辛勤工作的幾十年中,組織修復壁畫,搜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寫了一批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論文,還臨摹了大量的壁畫精品,多次舉辦大型展覽,出版畫冊,為保護和研究莫高窟藝術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敦煌守護神”。其女常沙娜受父親影響,自12歲起隨父臨摹敦煌壁畫,承載父親遺志,一生亦致力于敦煌藝術教育推廣。常沙娜展露出過人的藝術才華,赴美留學歸國后,在林徽因的指點下走入工藝美學領域,以敦煌圖案為藍本,完成了如人民大會堂建筑裝飾等國家重點設計任務。同時,向自然的生命形態(tài)攫取藝術靈感,創(chuàng)作一批花卉作品。常沙娜以純粹的藝術態(tài)度,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傳統(tǒng)文脈中融入當代設計方面具有突出貢獻。敦煌與常書鴻、常沙娜父女兩代人有著血脈不解的深情,正如常沙娜所說:“100年對敦煌的歷史是短暫的,而對父親常書鴻在敦煌的50年人生是凝重而珍貴的。作為常書鴻的女兒,早期曾隨父親在敦煌經歷了難忘的少年時代,與敦煌結下了深厚的情結,是敦煌的風土培育了我做人應有的淳厚;是敦煌的藝術給予了我學習傳統(tǒng)藝術的功底?!?/p>

弘揚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如果說常書鴻在敦煌看到了傳統(tǒng)藝術的崇高,張大千在敦煌收獲了青綠山水的畫境,董希文悟得了民族繪畫的韻味,那么,常沙娜則在其中發(fā)現(xiàn)在古典藝術的優(yōu)雅與莊重、裝飾世界的豐富與多姿?!?/em>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

常書鴻父女的展覽,充滿了堅韌患難中的溫情,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看見時代變遷中藝術家的擔當與情懷。常書鴻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文人以藝術救國的愛國情操,他守護的不只是敦煌,更是守護與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宏觀歷史。常沙娜則承襲父輩的精神,將敦煌偉大的藝術和精神應用到更多藝術創(chuàng)作當中,貫穿到藝術教育當中,一代代傳承發(fā)揚下去?!盎ㄩ_敦煌——常書鴻、常沙娜父女作品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舉行,就是希望年輕一代能夠從兩位藝術家的經歷中感受他們熱愛祖國、執(zhí)著藝術、肩負使命、忘我奉獻的高尚品格,能夠從他們的作品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在新時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貢獻。

本次“花開敦煌——常書鴻、常沙娜父女作品展”是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繼2019年4月-6月舉辦的“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之后第二個絲綢之路主題的相關展覽,將從另一視角詮釋“絲綢之路”的文化、藝術與歷史意義。展覽將持續(xù)至2019年9月15日。

圖文資料由主辦方提供
編/張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