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

時間: 2017.9.19

位于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中心的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與巴黎盧浮宮、圣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日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并稱為世界四大藝術(shù)博物館。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位于美國國會大廈西階,國家大草坪北邊和賓夕法尼亞大街夾角地帶,由兩座風格迥然不同的花崗巖建筑組成,西館為新古典式建筑,具有古希臘建筑風格;東館是一幢現(xiàn)代風格的幾何形建筑。這座藝術(shù)品寶庫收藏著歐洲中世紀到現(xiàn)代、美國殖民時代到現(xiàn)代的藝術(shù)品約10萬多件,涵蓋繪畫、素描、印刷品、攝影、雕塑、獎章等種類。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收藏了大量的歐洲繪畫,尤其是從印象派到立體派的大量繪畫作品,可謂序列完整,這部分收藏主要是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的捐贈者安德魯·梅隆(Andrew w. Mellon)(1855-1937年)的捐贈。這位擔任美國財政部長11年之久的安德魯·梅隆,是個狡詐、冷酷的銀行家、生意人,同時對藝術(shù)品具有強大的占有欲。從25歲開始,他就在歐洲購買藝術(shù)品,他幾乎每年夏天都要去一次歐洲,不斷地購買歐洲名畫和雕塑。最后在華盛頓捐資建造了一座昂貴的美術(shù)館,正如他所說:“使美國人民在自己的首都看到世界上最好的藝術(shù)品”。                          

1937年,美國巨富、曾在哈定到胡佛總統(tǒng)期間任11年財長的安德魯·梅隆個人捐資1500萬美元,請約翰·波普設計興建了國家美術(shù)館,即現(xiàn)在的西館,于1941年建成并開放。美術(shù)館從1968年開始擴建,由威廉·梅隆之子保爾·梅隆出資,邀請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擔任設計師。東館于1971年5月動工,1978年6月1日竣工開館。東館外墻和西館一樣,全部采用田納西州的大理石飾面,外表光潔柔和,所以東西兩館就像是一個整體。

國家美術(shù)館西館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長240米,中央圓頂、高大的門柱廊、桃紅與乳白色大理石的外墻貼面,由于大量使用昂貴的大理石和花崗石,當這座美術(shù)館竣工的時候,它成為世界上使用高級石料最多的國家美術(shù)館。館內(nèi)底層建筑面積為46450平方米,以圓形大廳為中心,向兩側(cè)延伸出兩個雕塑廳,并可通向建有噴泉和花木的室內(nèi)庭院,雕塑廳四周有125個展廳。西館收藏有達·芬奇的《吉內(nèi)佛拉·班其(Ginevra de' Benci)》、彼得·保羅·魯本斯的《獅穴里的丹尼爾(Daniel in the Lions' Den)》、埃爾·格列柯(El Greco)的《拉奧孔(Laocoön)》,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的《愛之戰(zhàn)(The Battle of Love)》、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自畫像(Self-Portrait)》、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的《女人與遮陽傘 - 莫奈夫人和她的兒子(Woman with a Parasol - Madame Monet and Her Son)》、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的《熱帶森林中的猴子(Tropical Forest with Monkeys)》等名作,還有安吉利科修士、彼埃德羅·德拉·弗朗西斯卡、貝利尼、倫勃朗等歐洲古典藝術(shù)大師的作品。在18世紀到19世紀,美國跟隨歐洲的繪畫傳統(tǒng),出現(xiàn)許多優(yōu)秀的肖像畫家和優(yōu)秀作品,包括著名畫家吉爾伯特·斯圖亞特(Gilbert Stuart)的《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薩維奇《華盛頓的一家》等名畫,以及科普利、伊肯斯、霍默等人的作品亦在畫廊中熠熠生輝。在二層展覽區(qū),各類展廳分別展示了不同時期的歐洲和美國繪畫作品。展廳被劃分為威尼斯及意大利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佛羅倫薩及意大利中部文藝復興時期繪畫、17-18世紀意大利繪畫、西班牙繪畫、佛蘭德和德國繪畫、17-18世紀法國繪畫、19世紀法國繪畫、美國繪畫、英國繪畫等相對集中的主題展示,向參觀者系統(tǒng)地展示各地區(qū)各時期藝術(shù)大師的珍品。  

美術(shù)館的擴建計劃(東館)從1968年開始,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擔任設計師。作為一名華人建筑師,他主張把中國建筑的內(nèi)在精華融合在現(xiàn)代建筑之中。東館所在地正好是賓夕法尼亞大街和大草坪北麥迪遜大道之間的夾角,是一塊面積為3.64公頃的梯形地帶。他畫了一個草圖:一條對角線穿過這片梯形的直角頂點,將這片用地劃為一個等腰三角形和一個直角三角形。這條線成為東館設計的絕妙發(fā)端。東館建造起來,必須與四周的原有建筑相協(xié)調(diào)。貝聿銘將東館—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線與西館的東西軸線重合,東館的西墻面對西館,東西呼應。東西兩館之間,貝聿銘別出心裁地設計出一個7000平方米的小廣場,全部用鵝卵石鋪砌成,仿佛圓形向心狀“石地毯”。地面聳立起一串金字塔形的三棱鏡地面采光窗,合理地利用了自然光。采光窗北邊是一排噴泉,泉水涌出后順著石階向南沿著采光井向地下流去,正好成為美術(shù)館東西兩館地下連接通道的銀色水簾,也給地下通道帶來躍動的韻律。

東館的大門北側(cè)安放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創(chuàng)作的大型抽象銅雕Knife Edge Mirror Two Piece,其立意、造型和位置都與東館的整體建筑相得益彰。從西大門進入東館,這個等腰三角形建筑的中央是一個高24.4米的大廳。大廳中央布置了喬木、休息長椅和藝術(shù)品等。大廳上方懸掛著出自抽象藝術(shù)家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之手的紅色翼狀裝飾物。自然光從1500平方米大的天棚上傾瀉而下,使整個大廳顯得氣韻生動,大小不同的展品陳列室環(huán)繞中央大廳而設。東館重點展示現(xiàn)當代藝術(shù),包括畢加索、亨利·馬蒂斯、杰克遜·波洛克、安迪·沃霍爾、羅伊·利希滕斯坦、亞歷山大·考爾德等大師作品。東館的研究中心一側(cè)為八層樓,第一層和第四層與展覽館相通,有一個三角形閱覽大廳。研究中心內(nèi)還有會議室、文物保護實驗室、照片檔案館以及管理辦公室等。        

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從1941年開始收藏版畫,現(xiàn)在除了一部分插圖書籍外,還收藏了75000幅版畫,其中包括丟勒和倫勃朗的版畫珍品,這些畫就像一幅巨型拼圖,再現(xiàn)從中世紀到20世紀的美國和西歐藝術(shù)面貌。所有藝術(shù)作品以及特別項目均由私人捐贈和贊助。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接受私人和公共捐贈,同時,美國聯(lián)邦政府每年撥款支持美術(shù)館的運作和維護。   

(圖文來源: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官網(wǎng)和相關網(wǎng)站)

編譯:陳佩華

參考:

https://www.nga.gov/content/ngaweb.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Gallery_of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