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世間風土—— 當代藝術展”于山西太原展出

時間: 2022.9.29

2022年9月8日,“世間風土”當代藝術展在山西太原釋藝藝術空間新館開展。本次展覽選擇了國內(nèi)30余位當代藝術家的在廣泛意義上與“風景”有關的六十余件作品,以不同視角展現(xiàn)了藝術家眼中、筆下的“風土”。展覽由藝術史學者、策展人高遠策劃。

展覽現(xiàn)場

據(jù)策展人高遠介紹,在藝術領域,風土的考察一直都是關鍵的方法論之一。從赫爾德到黑格爾、從孟德斯鳩到丹納都有經(jīng)典論述。它并不是簡單地進行地域間差異的比較,而是具體地探究跨越文化的共通性。在地緣空間探討的同時,又能兼顧其社會性。藝術中的風土主要通過風景來表現(xiàn),不同于純粹意義上的自然景觀,這里的“風景”主要指的是近世意義上的“風景文化”。在早期現(xiàn)代以來的藝術和人文主義的語境下,風景卻代表了人類審美情感的覺醒的強符號。

當代藝術領域,一個經(jīng)常被忽視的問題就是當代藝術與文化景觀的關系。文化景觀,即是一個文化群利用自然景觀的介質生成的綜合體。“風土”,正是考察當代藝術地緣性的一面鏡子。當代藝術與特定社群及自然景物、山川湖海,就形成了有機聯(lián)系。當代藝術中的“風景”,正是今天需要關注和研究的話題,也是本次展覽的意圖所在。

 據(jù)悉,本次展覽將持續(xù)到10月8日結束。

圖、文/主辦方提供


展覽前言:“世間風土”——當代藝術與文化景觀及地緣性

文/高 遠

“沒有離開歷史的風土,也沒有離開風土的歷史”

——Augustin Berque(邊留久)

深受德國哲學現(xiàn)象學尤其是海德格爾思想影響的日本哲學家和辻哲郎在上世紀30年代出版了其討論文化哲學的著作《風土》(fudo)。書中的觀點顯然受到了啟蒙時代思想家赫爾德、黑格爾、孟德斯鳩等人的影響,將風土的考察視為人類精神的空間的延伸,更是社會空間生成的原因。在今天看來,這種文化類型學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是風土的類型論卻能夠幫助人們辨別差異,比較文化間的不同特質。

和辻哲郎的哲學從倫理學出發(fā),涉足領域廣博,但是關于人的哲學是他思考的核心。在他的哲學中,“世間”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人的世間性”是在討論實踐中的人之共同體。他以“世間”和“存在”的觀念呈現(xiàn)的空間和時間性作為思考,在他看來,時空是結合在一起的,并認為海德格爾所的理解的時間概念中,人只是作為個體的人的存在;而和辻哲郎關注的是“世間”,即人在種種社會關系中的存在。這樣看來,他所謂人與風土的關系也不僅僅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而是文化、傳統(tǒng)、習俗等社會因素與人的關系。人的本質是時間性和空間性的二元結合,而世間性則將討論的對象引向人的共同體。

和辻哲郎深受德國十八世紀精神史觀的浸染,認為風土的精神性是超越了生理和地理的風土與人的統(tǒng)一體。任何一種“風土”都是“人之存在將自己客體化的契機,恰恰于此,人也認識了自己?!本腿纭皯俚厍榻Y”一般,戀地的本質是戀自我,當場所被賦予人的情感后,人即與在地“合一”,這也是文化地理學家段義孚在其《戀地情結》(Topophilia)的主要觀點。

在當代藝術研究領域,一個經(jīng)常被忽視的問題就是當代藝術與文化景觀(culture landscape)的關系。所謂文化景觀,按照人文地理學家卡爾·紹爾(Sauer)的觀點,文化景觀即是一個文化群利用自然景觀的介質生成的綜合體。這與和辻哲郎對風土的定義和分類有密切的聯(lián)系。我們把“風土”視作考察當代藝術地緣性的一面鏡子,它既存在于社會層面又蘊含于人性之間。如此看來,一系列的歷史、社會話題都可以在“風土”之中尋找;當代藝術與特定社群及自然景物、山川湖海也就形成了有機的聯(lián)系。

我們不能忽視風土間的相遇與交流,在人文地理層面對于風土的考察,有陷入文化比較論的危險。十九世紀以來的民族國家論調(diào)以及后來的文化民族主義的極端化往往是產(chǎn)生戰(zhàn)爭和沖突的思想根源。但是,在藝術領域,風土的考察一直都是關鍵的方法論之一。它并不是簡單地進行地域間差異的比較,而是具體地探究跨越文化的共通性。在地緣空間探討的同時,又能兼顧其社會性。藝術中的風土主要通過風景來表現(xiàn),不同于純粹意義上的自然景觀,這里的“風景”主要指的是近世意義上的“風景文化”(La pensée paysagère)。風景的表現(xiàn)在歷史上都作為一種較弱的符號系統(tǒng),在各種學科的交融中年有所體現(xiàn)。生態(tài)學或經(jīng)濟學通過唯科學主義,試圖將風景簡化以融入它們自身的系統(tǒng)中(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市場),這些系統(tǒng)本身既與美學無關,也與人文邏輯大相徑庭。但在早期現(xiàn)代以來的藝術和人文主義的語境下,風景卻代表了人類審美情感的覺醒的強符號。

當代藝術中的“風景”也是我們今天需要關注和研究的話題。在厭倦了形式和技術層面的分析話語后,我們似乎可以將視角對準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景觀形成的符號系統(tǒng),以及它們共同生成的“風土”。展覽選擇了30位藝術家的廣泛意義上與“風景”有關的作品,但這些作品不僅僅是風景,還是文化景觀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可以看作特定的符號系統(tǒng)。這里既有人與自然關系的體現(xiàn),又有人的個體存在與自然與社會、文化景觀的復合關系,還有風景系統(tǒng)自身的風土邏輯。這即是和辻哲郎討論的“世間”與當代藝術的“風土”的考察,是需要我們研究和討論的關鍵點,也是展覽的意圖所在。

展覽信息

策展人 | Curator

高遠 | Gao Yuan

參展藝術家 | Artists

班學儉、蒼鑫、方力均、何汶玦、何云昌、金宇、李大治、栗子、劉軍、呂山川、莫芷、申亮、申樹斌、田芳芳、王建軍、王煜、武非、鄔建安、許宏翔、楊永生、耶蘇、葉向明、尹朝陽、張春華、張文彬、張小濤、鐘飆、周全、祝云業(yè)、主瑪·以賽爾曼

Duraition:2022.9.8-202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