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聞道未遲——沈鵬詩書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時間: 2021.5.1

2021年4月29日,由中國美術館、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共同主辦的“聞道未遲——沈鵬詩書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之一。展覽得到了中國文聯(lián)、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國家畫院、中華詩詞學會、江陰介居書院、三介藝術等單位及人士的大力支持。展覽共展出沈鵬作品近80件,包括中國美術館舊藏、新近捐贈以及自藏作品,和從其他途徑借展作品。沈鵬歷年出版的畫冊、文稿、詩稿,以及他和吳為山合作的《斥筆圖》和《路遇圖》也在此次展覽中展出。

沈鵬1931年出生于江蘇江陰,是當代書壇巨擘,他精行草、善隸楷,其創(chuàng)作取法晉人,以漢隸筆意作大草,形成別于前人的獨家面目,為書法藝術開創(chuàng)了新的審美天地。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F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院長、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顧問,并兼任多種社會職務。他在主持書協(xié)工作期間,提出中國書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他平生熱愛古典詩詞,專注美術、書法理論和實踐研究,創(chuàng)作發(fā)表詩詞逾千首,撰寫評論文章百余篇,出版詩詞選集《三馀吟草》《三馀續(xù)吟》《三馀再吟》,評論文集《書畫論評》《沈鵬書畫談》《沈鵬書畫續(xù)談》《書法本體與多元》及各類書法作品集40余種。他的詩書雙絕,交相輝映,以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自由的筆墨意趣昭示文化對書法的重要性,他的書法藝術開創(chuàng)了新的審美天地,他以“中和”為旨,在“志氣平和,不激不厲”的規(guī)范之內發(fā)揮著最大的創(chuàng)造性,接續(xù)著中國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1號廳,將展出至5月23日(周一閉館)。

沈先生——“聞道未遲:沈鵬詩書作品展”序

我習慣稱沈鵬先生為沈先生,一方面是因為他老人家具有傳統(tǒng)意義上為人做事的風骨、風采與風范;另一方面,沈鵬先生在詩歌、文藝評論、編輯出版、書法理論、書法創(chuàng)作、書法教學等多個方面成就卓越。當今,在“大師”之稱謂泛濫之時,稱“先生”更為有溫情,也體現了對德高望重長者的敬重。沈先生數十年來孜孜以求,潛心學問、修身養(yǎng)性、崇德尚藝、提攜后學,是一位認真而又超然的人。
中國美術館為其舉辦展覽,他卻遲疑“行嗎”,他總覺得在源遠流長的詩書傳統(tǒng)的洪流里,自己還需很好的努力。故沈先生將本次展覽的主題定為“聞道未遲”,足見先生在問道求真之路上的謙遜與不懈,以及沈先生為人為藝的人生高境。令我不安與為難的是,先生竟囑托我題寫展名。我雖推辭再三,先生仍堅持。恭敬不如從命,故我落款“敬題”,以表仰慕之情。
26年前,我曾由南京到北京拜訪沈先生,就藝術創(chuàng)作的相關問題向沈先生求教。先生和藹可親,并題寫了 “綠葉半含籜,新梢才出墻。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睘橘?,此乃摘自杜甫的《嚴鄭公宅同詠竹》,詩中隱去后兩句,為“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芍壬伎嘀呐c殷殷厚望。
沈先生的這次展覽,是詩書展。對于沈先生的書法,神采和風格已為世人所知、所稱道,他詩歌的成就與書法并進,彼此融化,而形成其獨特的“詩書”。以書寫詩,以詩入書。但是在讀圖時代的今天,先生仍沉醉于句讀的推敲,并以詩韻而唱和時代,這既是古賢之風,也是文以載道的現代知識分子的生活方式。沈先生在內心世界與歷史上的詩人通息,慕其長風,步其音韻,以古典格律詩描繪現代生活。其中一首《尤物》,詩中這樣寫道:“讀書萬卷托虛空,尤物粘連五指中。一網大千全打盡,剎時微妙許包容。機械力比人超速,高智商教爾失聰。知識親情殆掃地, 杞憂又把電源充?!睂⑼?、妙趣寓于對手機的描述中,仿佛語言的漫畫,活靈活現地展現了一部手機的功能。沈先生的這首詩具有時代性。智能手機本來是當下年輕人的熱崇。沒想到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長者,竟然如此熱愛生活,善于觀察,把手機時代人們的境遇通過一首古典詩表達得淋漓盡致,這與齊白石用傳統(tǒng)筆墨描繪那些前人所沒有表現過的題材異曲同工。沈先生還以古典詩評價與提煉經典文學作品?!蹲x魯迅小說詩二十四首》,別出心裁,耐人品味,如《狂人日記》之二“吃人人吃兩由之”句,初讀繞口,實為遞進。單從字面上來看,通俗易懂;若從內涵來品,極具畫面感與認知高度。這樣的詩是作者精神價值與思想觀念的一種表達。詩言志,其主旨正在于此。
沈先生對書法理論和對歷史上書法家的研究均有獨到的見解,且以詩表達,形成了他的論書詩。林散之與高二適是20世紀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峰。林散之、高二適文心相惜,彼此以詩傳意,稱為佳話。沈先生見《林散之致高二適詩卷》后,用理論家的視野、品評家的眼光、書法家的敏銳,創(chuàng)作了五言《題林散之致高二適詩卷十八首》,詩中寫道:“二老礪文藝,雙峰一扶持。得意洛下紙,問道山陰詩。識見人天合,肝膽義理齊。高山與流水,伯牙共子期。”續(xù)寫了這段歌詠相酬的新篇。他的詩歌除了抒發(fā)情感、描繪生活、表達思想外,更以宏闊的眼光、飽滿的熱情歌頌偉大的祖國。2015年11月,“夢筆新境——紀念中新兩國建交25周年美術作品展”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展出。當時,我電話請教沈先生:最近有沒有寫什么新詩?沈老告訴我,有一首在九三閱兵觀禮現場所作的詞:“長風激,碧天如洗雄鷹擊。雄鷹擊,彩虹飛畫,嘯呼鳴鏑。河山重建光陰急,長龍方陣東方立。東方立,高翔白鴿,夢圓和璧?!?我聽后非常激動,氣象宏大的壯美正是時代的寫照,我隨即請沈先生當天把這首詩寫成書法作品,以便我連夜帶到新加坡展出。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為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揭牌,并同時參觀了“夢筆新境”展覽。當習總書記駐足沈先生的這幅作品時,我誦讀該詩,并在讀到“夢圓和璧”時加重了語氣。我說,這是一位老藝術家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歌頌,對兩岸和平統(tǒng)一的深情期待。從習總書記的表情中,我能夠真切感受到習總書記的欣慰與贊許。當天,習總書記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交換意見。這件詩書合璧的作品與祖國命運緊緊相連。詩人何為?為人民,為時代,為偉大的民族復興。沈先生用古典詩歌詮釋了小我與大我,濃濃的家國情懷躍然紙上。
沈先生是詩人,也是編輯出版家、藝術評論家、書法理論家、書法教育家。沈先生長期在出版社工作,作為編輯出版家,他經手編輯與審定的圖書多達五百種以上,為推動新中國美術出版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藝術評論家,沈先生用辯證發(fā)展的眼光、高屋建瓴的視野、提攜后學的態(tài)度,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批評促提高,肯定成績找差距,為藝術家的成長糾偏匡正,指明方向。沈先生是書法理論家,他著眼書法創(chuàng)作本體,關注當代書法現象,構建書法批評坐標,思考書法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一系列獨到的書學觀點,如“書法是純藝術”“書法的原創(chuàng)性”“書法的內容即形式”“魏碑體的藝術獨立性”“書法本質追求的詩意性”“學養(yǎng)比技術更重要”“書法不能給人以知識”“不要過于迷信有些古人的書法觀念”“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應該具備創(chuàng)造的高度、情感的濃度、技巧的純度”等等。沈先生的書學思想不但具有理論高度與學術深度,而且對于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具有指導價值與現實意義。作為書法教育家,沈先生提出了“弘揚原創(chuàng),尊重個性,書內書外,藝道并進”十六字方針教學理念,他所培養(yǎng)的“沈鵬書法工作室精英班”的不少學員已成為書法界的重要力量,其中的佼佼者已經成長為當代書壇翰墨薪傳的主力軍。
當然,沈先生是成就卓著的書法大家。
沈先生的書法可以用他的一句詩來高度概括,那便是“八法虛渾融意象”。此句本是沈先生為我的雕塑而撰寫的一首古典格律詩中的句子,但我覺得用沈先生的這句詩來形容沈先生的書法是再貼切不過。“永字八法”是書法的基本用筆方法,而我在此所講的“八法”是沈先生在諸多領域所掌握規(guī)律而又靈活運用,且演化為自我理解、自我創(chuàng)造之法。其根本則在于沈先生對書法本體的研究,對各時期不同書體、不同書家、不同風格的經典碑帖之心摹手追。臨帖可以深入,讀帖有助深化,所謂出神入化便在于宏觀與微觀的相互觀照。沈先生在歷代書帖中探尋韻、法、意、態(tài)的形象對應,其書功之深在于出入于千數百家,各取其妙,便于書寫時自然流露,形、意、神瞬間妙造。
沈先生因為長期從事藝術評論,對美術形式極為敏感,且化形式為書法造型,故其書風更具形式意味。萬物有形,以美形容之謂之造型。造,是主客之統(tǒng)一。相較于書法之形,美術之形更為具象,隨自然萬象而生,須應物象形,參之主體表現風格。而書法則是抽象藝術,意象通過抽象升華凝練。線條成為書法表現的重要因素。沈先生在長期實踐中將詩意化入字形,結體構成境界,時出新意,奇構與妙造,筆法與墨韻,充分體現了先生對曲直、方圓之于視覺的精神價值之深悟。他的作品往往通篇奇險崢嶸、跌宕起伏而又氣貫神通,一瀉千里。這是他對書法本體之法和對造型藝術之造的深厚修養(yǎng)和深刻洞見的實踐。沈先生的書法,文質合一,書畫互參,風格獨特。書如其人,沈先生的書法是情性的表達、內心的抒寫、人格的外化。他參用畫意而恰到好處。書畫同源,其實是針對文字生成和繪畫始初而論的,然書法與繪畫畢竟各有體系。倘若書法中參有更多的美術造型則是畫字,便失卻了書法于法中見變的美。而一味追求某家某體,將形視為法,便使原本充滿生命活力的書法藝術固化了,成了“書奴”?!皶笔侵髟撞涣松幌⒌乃囆g的,更不能在墨、水,紙、筆的相互依存與相互激蕩中表現出文和質、風和格的創(chuàng)造力。古人書個個不同,其理便在于斯。歷代書法之法依托于文化精神之本,仿佛大河的潛流,有著強健的偉力和明確的方向。而書體的流變、風格的多樣,正是在時代精神驅動之下激起的波瀾與浪花。沈先生作為當代書壇的巨擘,引領書壇走過高原、邁向高峰。
把握當下,記錄歷史,這是中國美術館收藏的職責所在。把握收藏的當下,就是為收藏的歷史積累財富。沈先生的捐贈使中國美術館書法典藏的寶庫再添活水。
流水潺潺,必有知音。沈先生不寂寞,因為文化在…… 

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