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對話丨宋協(xié)偉:疫情中關于危機設計的思考

時間: 2020.3.23

BrowserPreview_tmp (1).gif

編者按:

藝訊網(wǎng)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推出“2003-2020:往事并不如煙”專題系列采訪,為大家講述,經(jīng)歷過非典也正在經(jīng)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藝術家、策展人、學者的狀態(tài)與思考。本篇將帶來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xié)偉教授的訪談。

33887aef2cd749009d322f72a30b5cb9.jpg

宋協(xié)偉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教授

藝訊網(wǎng):非典期間,您在哪里?

宋協(xié)偉:非典時期我一直在北京,每天看看書,和一些老同事聊天,偶爾打牌娛樂一下。那時的北京還不像今日這樣干凈,整個城市像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鬼城”。疫情發(fā)生一開始,大家都沒有清晰的意識到這次災疫的嚴重性,所以并沒有什么緊張感。像現(xiàn)在的很多年輕人一樣,大家都會抱怨正常生活被打斷,不能社交,不能外出。當然,再之后的態(tài)度就變得完全不同。我清晰地記得那一年學校并未舉辦畢業(yè)展,這對于當時的畢業(yè)生而言也許是求學生涯中的一點遺憾吧。正是經(jīng)歷了這樣一次災疫,我對本次疫情期間學生的活動格外關注,明確要求這些年輕人遵照國家的要求堅持自我隔離。

藝訊網(wǎng):非典時期,有哪些創(chuàng)作或做了什么研究?面對災疫的思考,影響了您的創(chuàng)作或研究嗎?

宋協(xié)偉: 2003年非典的“災難”對我本人而言是一次對教育思考的重要轉折,印象極其深刻。某日我在家中觀看新聞,看到了鳳凰衛(wèi)視的報道。鳳凰衛(wèi)視的報道角度和當時央視等官方主流媒體不太相同,對中國危機學研究所進行了采訪(時隔近二十年,我不太記得具體的名稱)。當我看到“危機研究”的報道,整個人久久不能平靜,危機學的概念之前從未和設計有過關聯(lián)。那期節(jié)目讓我產(chǎn)生了很長時間的思考,非典時期我認真反思了設計、設計教育以及社會問題之間的關聯(lián)。面對非典這樣的傳染疫潮,如果我們還使用過往的思維模式思考設計顯然不足夠。原本使用專業(yè)的手段進行的產(chǎn)品設計、視覺符號產(chǎn)出等等行為,在當下語境看來對自然生態(tài)平衡或生命安全似乎欠缺了一些對責任和義務的思考。過往對專業(yè)技術的培養(yǎng)局限于健康、生存這樣的大問題面前顯然是不夠的。

那段時間我思考了很久關于設計如何作為一種手段應對更大的危機。面對諸如氣候變暖、南極冰山融化或大規(guī)模傳染性疾病這樣針對人類生存有所威脅的問題,面對人為活動和自然生態(tài)之間的平衡,設計除了輔助經(jīng)濟的發(fā)展,制造、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是否還能發(fā)揮更大的價值?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9.32.42.png

鳳凰衛(wèi)視《非典十年祭》

在這樣的思考下,我和當時的一些研究生探討了危機概念的形成進而開始了危機設計的研究,這也是我2003年最早提出來的一個設計的理念。我希望他們能夠從危機設計、危機學這樣的出發(fā)點去做一些研究,進而展開對如何提升設計在當下的價值以及有效力的探討。后來他們也確實利用危機設計的理念做出了一些實踐,輔助自己完成一些社會項目。這次對危機學的討論以及對危機設計理念的產(chǎn)出,對社會問題、生存問題以及全世界都必須面對的生態(tài)問題的思考延續(xù)到了我之后的教學活動,進而也成為了對設計學院教學改革討論的出發(fā)點之一:設計的教學應當以傳統(tǒng)定義為基礎,然后進行超越原有材料和工藝的創(chuàng)造提升。而設計學院的教學改革也是在建立了五大基礎板塊(戰(zhàn)略設計、科技設計、設計思維、產(chǎn)業(yè)設計、設計理論)后進行了各類新學科的延伸。

過去的雇傭式關系導致了定價出賣自身勞動力但不承擔后果的結果,隨著雇傭時代的結束,中國人的工作模式正在從“謀生”到“創(chuàng)造升級”。學生的教學應以塑造主動思考,主動解決為基礎竭力發(fā)揮自身特長,進而為社會和他人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雖然對設計學院這樣的設計教育觀存在部分人不同的看法,但一些個體角度出發(fā)的批判與其說是批評不如說是補充,畢竟只有對學生的培養(yǎng)具備了對世界、人類以及自我生存的負責態(tài)度,才能產(chǎn)出個體更具實用效力的創(chuàng)作。也是將這種負責的態(tài)度融入進教學改革才能說個體的設計是具有責任感的,我們對學生的培養(yǎng)是負責的。

download (1).jpeg

download (2).jpeg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19年教學開放周

2015年起進行的從考題改革到教學模式改革也正是希望能夠以教育的手段幫助學生塑造全方位的設計觀,在這樣的基礎上全學科的教學模式也是希望在思考問題時不被傳統(tǒng)設計的專業(yè)能力局限,進而提升他們對社會價值不僅僅局限于創(chuàng)造的能力。近幾年開展的科技藝術課程、社會創(chuàng)新課程、系統(tǒng)設計課程等等新學科或新研究方向也都將“危機意識”、“危機設計”、“危機研究”作為設計的先導性研究理念融入到學生的教學之中,利用“危機感”輔助“責任感”的塑造。從近幾年的課程展、教學匯報展以及畢業(yè)展中,我們也確實能看到學生們在社會問題方面提出了自己大量的思考。

download (3).jpeg

download.jpeg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19年教學開放周

2019121714406635.jpg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及副部長翁鐵慧一行人在考察設計學院

去年年底,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及副部長翁鐵慧一行人在考察設計學院時也對學院教學改革中建立的五大基礎板塊以及學生們在跨領域協(xié)作、問題式研究及全球創(chuàng)新趨勢和產(chǎn)業(yè)融合觀念下的研究型課題成果給予了設計學院一流學科建設充分的肯定,并著重強調了社會創(chuàng)新方向原有的“非線性未來預測”理念全方位推進;加強在學科和原有專業(yè)融合方面的“大空間交叉”、“寬口徑選擇”;進而在原有“基礎能力共享”之上實現(xiàn)整體化提高。

藝訊網(wǎng):這次疫情,你在哪里?面對各渠道的與情和現(xiàn)狀,您有什么想法?

宋協(xié)偉:這次疫情期間我嚴格遵守國家要求在北京家中進行自我隔離,但出于以往的工作模式,現(xiàn)在的居家辦公自然是不太習慣。設計學院明確要求全體教員和學生必須按照國家要求居家自我隔離,“信用”不止是現(xiàn)在,對未來也是人格的保障。雖然是居家辦公,但教學工作以及學院的運轉卻不能有所馬虎。在這樣的非常時期,設計學院更是要為學生提供負責的教學。在全體老師的努力下,網(wǎng)絡授課以及相關的畢業(yè)輔導工作正有條不紊的進行。身為教育工作者,此刻應當比學生更加鎮(zhèn)定,學校作為學生除家庭之外的另一個后盾,在此期間應當為學生解決任何可能出現(xiàn)的教學問題。院辦的教務老師們面對各種渠道的輿情也盡力為學生提供心理方面的疏導,不能讓這次原本對國家重創(chuàng)的危機再帶來學生心理的危機。

download (1).jpeg

download (6).jpeg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2019年教學開放周

而這次疫情當中互聯(lián)網(wǎng)的作用也突出了流量媒體的效用。商業(yè)角逐的核心不再局限實體經(jīng)濟,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意識更新經(jīng)歷了從地段到流量再到“粉絲”的三個階段:過往房地產(chǎn)經(jīng)營的就是地段;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營的就是流量;現(xiàn)在的自媒體經(jīng)營的就是粉絲。而這樣的粉絲效應勢必會帶來一些信息誤導從而造成錯誤判斷。面對疫情期間出現(xiàn)的輿情,我本人除了和學生們的日?;痈M力多為大家提供一些正向的書籍和資訊,希望他們能利用這樣的一段特殊時期除了陪伴家人更對自身的學習生涯有一個全新的思考。畢竟長時間的自我隔離是對每個人意志力和自覺性的絕對考驗。

藝訊網(wǎng):您能聊聊最近的創(chuàng)作或生活。每天宅家有哪些活動?比如下廚做飯,讀書或創(chuàng)作的作品?請為我們分享一ニ。

宋協(xié)偉:在家除了讀書,每日早晚看新聞,獲得充分的休息,更是逼得我一個不進廚房的人學會了做飯,算是掌握了一門新的生存技能吧。(笑)

在這樣充分休息的基礎上,工作思維令我再一次思考了關于社會危機研究以及2003年非典我所提出的“危機設計”的概念。2013年7月聯(lián)合國新聞中心發(fā)布預測,“預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突破90億”。2015年,“世界總人口目前約為73億,這一數(shù)字到2030年預計將增加到85億,到2050年升至97億,并在2100年達到112億……”而在2017年,相關預測數(shù)字就變成了,“世界人口在2030年將從現(xiàn)在的76億上漲至86億。到2050年達到98億,2100年將達到112億?!?/p>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9.42.52.png

2050能源相關的累計碳排放(GtCO2)

短短四年時間,2050年的全球人口預測總量上漲了8億。而聯(lián)合國2018年5月16日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總量將增加25億,其中中國將新增2.55億。這種隨時間變化驟變的人口預測數(shù)字無疑是人類生存危機的外顯。城市的居住壓力除了已經(jīng)可知的日常生活問題,未來危機擴展遠比應對方案發(fā)展得快。自然災害在21世紀成為人類文明的主要威脅之一,全球變暖、海平面升高、洪水、地震和荒漠化等等自然災害隨時會發(fā)生在某一個國家或城市。同時還面臨著的淡水資源短缺、抗生素濫用、人口失衡一系列社會危機。2017年聯(lián)合國就向全人類發(fā)出公告:全球升溫需限于1.5℃,否則2040年世界將陷入危機。這一切離我們并不遙遠。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9.48.28.png

2050全球水資源短缺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9.51.22.png

2050抗生素使用死亡率與其他主要死亡原因比較

關于“危機”的概念,常規(guī)的理解可能會被資本社會發(fā)展以及全球化、城市化發(fā)展進程中的一些概念框限。此前我指導我的學生對國外一些危機研究相關文獻進行了翻譯,2月4日設計學院推出了一部《災難手冊》。這里使用“災難”一詞以及手冊內的“災難設計”其實是對“危機設計”概念可能出現(xiàn)的理解不充分的回應。我和研究小組的指導教師,設計學院智慧城市響應式環(huán)境實驗室的負責人景斯陽老師商議多日,最終決定在這次發(fā)布的手冊中使用“災難設計”這個詞以應對時下局面“危機”一詞可能帶來的理解不準確。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10.02.39.png

《災難手冊》一一災難設計:

htps://mp.weixin.qq.com/s/goomagkyVQIF5CFTICDPIQ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10.05.35.png

《災難手冊》一一災難設計:

htps://mp, weixin. ga. com/s/ goomagky VQIF5 CFTICDPIQ

手冊中除了有針對過往全球重大災疫的介紹外,更加入了針對突發(fā)災難的科普或預測等重要的應對設計案例。早在2018年設計學院舉辦的「未·未來」全球教育計劃第二部分活動“青年之為”中就有一組題為“為自然災害的生物設計”課題在日本展開。由日本材料科學家與仿生學設計師JUN KAMEI與中央美術學院教師周子書以及四川美術學院教師汪泓、要文瑾指導。在這次課題赴日工作坊期間,學生們經(jīng)歷了臺風“譚美”過境與一次4級地震,不僅感受到了日常災難頻發(fā)所帶來的恐慌,也對此次課題的研究有了更加真實的體驗。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10.12.36.png

為自然災害的生物設計:https://mp.weixin.qq.com/s/goOMAgkyVQiF5CFT1CdPIQ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10.12.54.png

為自然災害的生物設計:https://mp.weixin.qq.com/s/goOMAgkyVQiF5CFT1CdPIQ

回到當下,這次疫情過后中國乃至全球將面臨的一些變化需要被輕易地意識到。這些變化涉及多個方面,但針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對社會分工價值方面重新定位的深化需要引起重視。未來的社會角色可以概括為三類,自下而上依次是:價值提供者——價值整合者——價值傳播者。教育工作其實可以被定義為第三類——價值傳播者,而這樣的定位也應該是教育工作者的自身要求。

過去的教學工作可能更注重價值提供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通過個體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財富;之后一系列的跨學科、全學科的培養(yǎng)方案要求學生能夠整合多領域價值進行再創(chuàng)造;現(xiàn)在,僅擁有提供價值、整合價值的能力顯然不夠充分,學生的培養(yǎng)還必須要求是一個價值傳播者。不僅僅像是企業(yè)家或者組織的領導者促進社會資源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動,更是能夠依托教育的力量去讓三種類別流動起來,從而帶動新一輪的價值提升。在這次疫情當中,對于學生價值傳播能力我們也進行了充分的調動。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10.13.06.png

為自然災害的生物設計:https://mp.weixin.qq.com/s/goOMAgkyVQiF5CFT1CdPIQ

除了《災難手冊》的推出,設計學院整合了過往學生作品中對危機研究以及災難設計應對理念突出的作品進行推送,一方面響應學?!胺浅R咔椋で嘀Α钡奶栒?,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啟發(fā)包括學院對過往教學改革的反思。在這次疫情發(fā)生之前,設計學院著重發(fā)展社會創(chuàng)新類的設計研究方向,這次的疫情又給了我們新的啟示。社會創(chuàng)新過去使用的是已有材料和技術以及對已有工具結合進行創(chuàng)作,但是在災難面前,原有觀念的社會創(chuàng)新失去了部分話語權。

自我隔離這段讓社交受到重創(chuàng)的漫長的時間,不管是視覺符號還是產(chǎn)品在原有的定義中進行設計都沒有了原有的效用,如何應對?自然災害發(fā)生之后,設計領域相關聯(lián)的會有所變化,生發(fā)新的思路。要讓我們原本的設計教育更加發(fā)揮服務社會的作用,危機和災難相關的研究內容就必須加以考量。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10.31.56.png

口罩設計方(一)

https://mp.weixin.qq.com/s/Tt_vHnk7GDK0mbeVSMg0bw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10.51.34.png

口罩設計方(二)

https://mp.weixin.qq.com/s/Tt_vHnk7GDK0mbeVSMg0bw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10.54.11.png

口罩設計方(三)

https://mp.weixin.qq.com/s/Tt_vHnk7GDK0mbeVSMg0bw

除了把危機意識引入設計的先導研究中,危機設計如何實踐?這樣的話題可能有些沉重,但是卻不得不進行教育性的探討。當然,沒有人希望黑天鵝事件出現(xiàn)。許多大公司或者大型機構在針對人類生存危機方面作出了科技研發(fā)的應對,針對生存危機的概念產(chǎn)品由此產(chǎn)生。我想這是一條思路,是應該鼓勵學生們力所能及去進行這樣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作。

但除了預測性的設計,對危機進行預案,我們也必須清晰地意識到未來的技術不能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盡管暢想可以是無窮無盡的。如何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工具、技術,去進行對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解決?對當下問題的關注以及過往問題經(jīng)驗的總結又提供了另一條思路。設計學院有很多學生針對這次疫情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醫(yī)療資源供給不足或者社交中斷,給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是否存在什么方法讓危機不出現(xiàn)或對可能出現(xiàn)的危機盡可能的預防?對于氣候正在變暖,生態(tài)正在失衡這樣的共識性問題有無緩解方法?這是第三條思路。誠然,根據(jù)自身的擅長和興趣點,不同的人會產(chǎn)生不同的思考。但我也希望大家在執(zhí)行危機設計的時候不要忘記三個關鍵維度:對過去總結,對未來預測,對當下解決。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10.34.37.png

《疫情設計模塊化城市應急救援系統(tǒng)》

https://mp.weixin.qq.com/s/Qpt055-3KmkyDCjlLwSYyQ

屏幕快照 2020-03-12 下午10.35.11.png

AKSO:5G智能城市疫情救護單元

https://mp.weixin.qq.com/s/Qpt055-3KmkyDCjlLwSYyQ

這里我再次強調危機設計和應對災難的設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國精神文明的紅利期正在到來,傳統(tǒng)的物質文明進展步伐已經(jīng)開始放慢。工業(yè)化進程已經(jīng)將社會各項硬性設施布局完善,物質的野蠻增長期已經(jīng)過去;而互聯(lián)網(wǎng)又已經(jīng)把所有的鏈接搭建完畢,柔性內容開始兇猛增長,新文化行業(yè)勢必是一個增長點。

不論是中美貿易戰(zhàn),還是國際反恐問題,或是這段時間發(fā)生的澳洲大火,非洲蝗災等等一系列的人類危機,在這一段非常時刻都給予大眾警示。我們對危機的理解不能再局限于與日常生活相距甚遠的報紙網(wǎng)絡大眾媒體上的描述,而危機設計也不再是一種空談,這種作為設計先導的危機研究意識與危機設計的概念應該融入進每個人的學習和實踐中,不論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還是為了應對生存這樣最簡單直接的愿望。

采訪/藝訊網(wǎng)編輯部

整理/林路

(圖文由采訪者提供)


版權聲明:所有發(fā)表于“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資訊網(wǎng) CAFA ART INFO” 中英文版(http://clickitbucks.com) 及所屬微信公眾號“中央美院藝訊網(wǎng)”的內容均應受到國際版權條例的保護,未經(jīng)授權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如需申請獲得合作授權和內容轉載許可,可后臺留言“轉載”,查看細則并留言聯(lián)系?;蜞]件聯(lián)系editor@cafa.edu.cn(中文)/artinfo@cafa.edu.cn (英文)。獲得授權使用的轉載,并注明“來源:中央美院藝訊網(wǎng)/CAFA ART INFO)。未經(jīng)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或摘錄編改文字和圖片,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Copyright notice
??CAFA ART INFO,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various pages of CAFA ART INFO web site and WeChat is issued by CAFA ART INFO (http://clickitbucks.com) for public distribution. It is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under national laws on copyright. For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authorization and reproduction permission, please contact editor@cafa.edu.cn(CN)/artinfo@cafa.edu.cn(EN). Any us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eb site or WeChat updat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n acknowledgement of CAFA ART INFO as the source, citing the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of the article. Unlawful copying and re-using parts of our copyright protected texts and images will result in legal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