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薦展丨私人生活的告密者:菲利克斯·瓦洛東

時間: 2020.1.24

他是生活在巴黎的瑞士籍畫家,他是現(xiàn)代藝術中心巴黎城中的游蕩者,他是左翼文學刊物的插畫師,他也是一位富商寡婦的丈夫。近期,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展出的展覽《不安的畫家:菲利克斯·瓦洛東》(Félix Vallotton: Painter of Disquiet )就重訪了這位并不為人所知的畫家—菲利克斯·瓦洛東(Félix Vallotton,1865-1925)。展覽呈現(xiàn)了瓦洛東油畫和版畫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重要時刻,展出了包括從超過24家出借方那里借來的人物肖像畫、風景畫和室內(nèi)情境畫共計約80件作品。這也是數(shù)十年來,紐約首次舉行他的大型作品展。

1.jpeg

20歲的自畫像,1885年,布面油畫,55.2×70cm,?洛桑州立美術館

菲利克斯·瓦洛東,1865年出生在瑞士,1881年前往法國巴黎朱利安美術學院(Académie Julian)學習,后主要生活在法國。瓦洛東在學校師從學院派藝術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與其他同學一樣,主要臨摹和學習盧浮宮掛著的經(jīng)典作品。從學院畢業(yè)的第三年,瓦洛東為自己畫了一幅《20歲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at the Age of 20, 1885),畫中的瓦洛東穿著得體,帶著一副憂郁的面孔,而畫布上溫文爾雅的筆觸讓人聯(lián)想到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和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的繪畫風格。這件作品展示出瓦洛東從古典主義寫實傳統(tǒng)到印象派風格過渡的特征。

19世紀八十年代是印象派的鼎盛時期,身處巴黎的瓦洛東受到印象派的影響,他渴望跳出學院派寫實主義的窠臼,將創(chuàng)作重點轉(zhuǎn)移到光線影響下畫面顏色的變化上。1893年,瓦洛東出現(xiàn)在了法國藝術團體“納比派”(Les Nabis[①])第三次群展上,正式成為了一名“納比”。納比派”亦稱“先知派”,其主要成員是朱利安美術學院的學生,其中包括為人熟知的畫家皮埃爾·波納爾(Pierre Bonnard,1867-1947)和愛德華·維亞爾(édouard Vuillard,1868-1940)?!凹{比派”畫家們以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等極具開創(chuàng)性的后印象派畫家為師,嘗試利用多種媒介進行風格多元的藝術創(chuàng)作。他們致力于打破裝飾畫和傳統(tǒng)架上畫的界限,在印象派發(fā)展到極致的情況下摸索著藝術前方的道路。

2.jpeg謀殺,1893年,木刻版畫,14.6×24.4cm,?日內(nèi)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作為“納比派”成員的瓦洛東并不為人所知,甚至“納比派”內(nèi)部都尊稱他為“陌生人”(l’étranger),因為他總是改變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或者說他掌握的繪畫技術太多并且產(chǎn)出極高以致沒有穩(wěn)定的代表風格。為了謀生,瓦洛東成為了巴黎左翼雜志《白色評論》(La Revue Blanche)的插畫師。制作尺寸并不大的版畫非常耗費時間,但瓦洛東追求藝術創(chuàng)作的難度,相信節(jié)制和勤奮,這讓他成為19世紀末的版畫名家。瓦洛東的版畫主要以諷刺資產(chǎn)階級生活為主題,尤其善于表現(xiàn)“世紀末”[②](fin-de-siècle )巴黎城中兩性之間的秘密狀態(tài)[③]。和諧的婚姻生活外表下暗藏著令人生畏的威脅。在作品《謀殺》(Murder, 1893)中,床上的人正被一個黑衣人持刀襲擊,畫面沒有描繪被害人與黑衣人的樣貌,只露出了殺人的匕首,緊張的場面周圍卻是井井有條的房間布置,墻上好像是夫妻肖像的相框與室內(nèi)柜上臺燈都安然無恙,只有黑衣人腳下的小塊地毯被踩得有些變形。

3.jpeg

巴黎街景,1897年,水粉和紙板油彩,29.5×25.9cm,?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4.jpg

第六屆世界博覽會:煙花,1900年,木刻版畫,日本紙,23.5×29.5cm,?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和印象派畫家一樣,瓦洛東也在巴黎蒙馬特咖啡館(Montmartre Cafe)里接觸到了日本浮世繪風格的版畫。在1897年的作品《巴黎街景》(Street Scene in Paris)中就能看見勞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864-1901)和日本木刻版畫對他的影響。瓦洛東將浮世繪風格中的扁平性與對線條質(zhì)感的追求融入到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對畫面的切割也蘊含東方韻味。在作品《第六屆世界博覽會:煙花》(The World’s Fair VI: Fireworks, 1900)中,烏壓壓的人群都抬頭看向天空中的煙花,每個人的表情不盡相同,零星的煙花就像進入新時代的訊號,讓所有人驚喜又膽怯。

5.jpeg

謊言,1897年,紙板油畫,24×33.3cm,?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

6.jpeg

親密系列五:金錢,1898年,木刻版畫,17.9×22.5cm,?日內(nèi)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世紀之交,壟斷資本主義逐漸形成,壟斷關系也影響到了私人領域。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說:“買賣婚姻的形式正在消失,但它的實質(zhì)卻在越來越大的范圍內(nèi)實現(xiàn),以致不僅對婦女,而且對男子都規(guī)定了價格,而且不是根據(jù)他們的個人品質(zhì),而是根據(jù)他們的財產(chǎn)來規(guī)定價格。[④]”這種親密關系中的異化狀態(tài)被瓦洛東精確捕捉,表現(xiàn)在了他的作品里,大面積使用的黑色陰影、限定男女主角的核心主題、精心布置的室內(nèi)環(huán)境……瓦洛東在作品中對空間和色彩的把握,讓人從空間和心理上同時感受到浪漫和不安。策展人安?杜馬斯(Ann Dumas)在評價《謊言》(Le Mensonge, 1897)時說:“我認為,這是一場陰謀。瓦洛東的畫面里總是有一對男女在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內(nèi)飾的幽閉空間內(nèi)纏綿。我們無法知道他倆到底是什么關系,甚至正在進行什么樣的交易。但不管怎樣,畫面總讓人覺得這對男女的關系不合法?!?/p>

瓦洛東始終在寫實主義和神秘主義中尋找平衡,在作品《親密系列五:金錢》(Money, Intimacies V, 1898)中可見一斑,畫面中的男人正在竭力向女人解釋著什么,可能是這對夫婦破產(chǎn)的消息,而女人似乎并不接受,她的一只胳膊已經(jīng)伸到了亮面的窗外。黑色占據(jù)了畫面的三分之二,正在侵蝕著男人的身體,只有左手和臉露在陰影之外。我們明白,這就是金錢,勢不可擋地介入了兩人之間的關系。

7.jpeg

燭光晚餐,1899年,布面油畫,57.2×89.5cm,?巴黎奧賽博物館

在創(chuàng)作《親密》系列的這一年年,瓦洛東迎娶了富商寡婦加布里麗埃勒?羅德里格斯?亨里克斯[⑤](Gabrielle Rodrigues Henriques),他也成為了三名子女的繼父。1899年創(chuàng)作的《燭光晚餐》(The Dinner, Lamp Effect)就凸顯了瓦洛東與孩子們之間的緊張關系。在暗色的布景中,瓦洛東只保留了自己黑色的剪影背對著觀眾,而在他的正對面是一個瞪著大眼睛注視著他的小女孩,在他的左手邊是正懶洋洋地啃著水果的大兒子,右手邊是身著粉色裙子的妻子。迎娶富商寡婦讓瓦洛東生活在了他所輕視的資產(chǎn)階級的隊伍中,然而,他終于可以不用考慮金錢進行全職的藝術創(chuàng)作。

8.jpeg

一次拜訪,1899年,紙板水粉畫,55.5×87cm,?蘇黎世美術館

作為本次展覽的招貼作品,《一次拜訪》(The Visit, 1899)乍看上去是一幅無害的柔情場面: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摟在一起,穿著得體,十分親昵,好像正在回味華爾茲舞蹈結束時刻的甜蜜。然而,仔細觀察畫面就會發(fā)現(xiàn),被摟著的女人脖子僵硬,肢體語言表現(xiàn)出一種緊張與恐懼。她的左手被男人攥住,甚至將要掙脫。這并不是情侶之間的共舞場面,而是男人對女人進行侵犯的序曲。男人的表情暗示出他明明知道他的動作讓女人難受,但他就是想這樣。他倆似乎即將倒向畫面的陰影中。

9.jpeg

劇院包廂中的紳士與淑女,1909年,布面油畫,38.1×46.2cm,?菲利克斯?瓦洛東基金會

劇院中的包廂為資產(chǎn)階級男女觀賞戲劇表演提供了絕佳視野,但在《劇院包廂中的紳士與淑女》(Box Seats at the Theatre, The Gentleman and The Lady, 1909)中的男女似乎故意躲避著來自舞臺方向的目光。畫面中戴著時髦大邊沿帽的女士將戴白手套的手搭在了包廂護欄上。但詭異的是,瓦洛東沒有讓我們看清男子的面貌,甚至只讓他露出了一個模糊的腦袋。女人的表情和攥緊的手勢露出一種羞恥與不安,瓦洛東捕捉到了進入新時代,人與人之間凝視與反凝視的瞬間。

10.jpeg貝爾坦女士,1907年,布面油畫,81.3×100.3cm,?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
11.JPG除了室內(nèi)情境畫,瓦洛東也畫同時代的作家,例如,法國自然主義小說家左拉、法國劇作家阿爾弗雷德?納坦森和活躍在法國的美國小說家格特魯?shù)隆に固┮騕⑥]的肖像畫。其中,以斯泰因為描繪對象的肖像畫《貝爾坦女士[⑦]》(Madame Bertin,1907)首次與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畫的《格特魯?shù)隆に固┮颉罚℅ertrude Stein,1906)并置展出。雖然斯泰因曾評價瓦洛東是“升斗小民的馬奈”,瓦洛東筆下的斯泰因卻并沒有像一年前畢加索那樣展示出立體主義的倪端,只是略顯保守地描繪了斯泰因的真實狀態(tài)。

12.jpeg

白色與黑色,1913年,布面油畫,114×147cm,?瑞士伯爾尼美術館
13.jpg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讓瓦洛東的個人生活越來越與世隔絕,他變得易怒甚至抑郁,他在日記里記錄了自己曾幾次試圖自殺的經(jīng)歷。戰(zhàn)爭期間的瓦洛東仍在堅持創(chuàng)作,并沒有像他的“納比派”摯友維亞爾那樣參與戰(zhàn)爭的應援工作。戰(zhàn)爭讓他感到絕望,自己卻又無所作為。1913年,瓦洛東以馬奈的《奧林匹亞》為靈感創(chuàng)作了《白色與黑色》(The White and the Black),作品中瓦洛東強調(diào)了黑人女仆體力勞動后抽煙休息的恣意狀態(tài),她注視著癱軟在床上的白人妓女,甚至傳達出審視的意味,白人妓女與黑人女仆之間的關系在這里得到了赤裸裸地反轉(zhuǎn)。

14.jpg貞潔的蘇珊娜,1922年,布面油畫,54×73cm,?洛桑州立美術館

瓦洛東在《貞潔的蘇珊娜》(The Chaste Suzanne, 1922)里將舊約《圣經(jīng)?但以理書》中蘇珊娜與長老之間發(fā)生的故事進行了現(xiàn)代化處理。巴比倫猶太富商妻子蘇珊娜在自家庭院中沐浴,被兩位長老偷窺。兩人威脅她做不道德之事,蘇珊娜不從,后被二人誣告后判通奸罪,最終因為先知丹尼爾的睿智而獲救?!妒ソ?jīng)》故事中蘇珊娜洗澡的浴盆被表現(xiàn)成豪華夜店里的粉紅色長軟椅,兩位長老則則變身為時髦闊氣的生意人,正在與帶著銀色帽子的女人談條件。瓦洛東特意突出了生意人禿發(fā)的腦袋,畫面緊張又神秘,好像一切都在算計之中。與《圣經(jīng)》故事原意不同,瓦洛東畫面中的蘇珊娜完全可以反敗為勝,去敲詐兩位長老。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1929-2007)認為,女性應善用女性氣質(zhì)展開“誘惑”策略,對“誘惑”的祛魅,則會導致女性權力的過度展示,反而會被象征世界控制[⑧],這也正是瓦洛東對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中兩性關系的敏銳觀察。

正如大多數(shù)年輕人那樣,作為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巴黎先鋒藝術現(xiàn)場的見證者和親歷者,瓦洛東以諷刺中產(chǎn)階級生活為樂,他的每件作品都散發(fā)出詼諧機智、具有破壞力的諷刺和扭曲的幽默感。1926年,瓦洛東因癌癥去世,享年60歲。在他寫的小說《謀殺的生活》(The Murderous Life,1907)中,一位年輕的巴黎藝術家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但所有人都因他的出現(xiàn)而死亡,每個人的命運都以暴力結束。資產(chǎn)階級生活或整個巨變的現(xiàn)代生活對瓦洛東來說就是一種暴力,瓦洛東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了自己的厭惡與惡心,但作品的窺探視角又透露出瓦洛東自己不是資產(chǎn)階級其中一員的謹小慎微。

編譯/劉一雯

附:文章內(nèi)容整合自展覽相關報道及英國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藝術評論文集《另眼看藝術》(Keeping an Eye Open: Essays on Art),作品信息及圖片來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網(wǎng)及社交媒體。

15.jpg

不安的畫家:菲利克斯·瓦洛東

Félix Vallotton: Painter of Disquiet 

2019年10月29日到2020年1月26日

Oct. 29th,2019 —— Jan. 26th,2020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參考文獻:

①“Nabis”阿拉伯語“先知”的意思。

②歷史學家用法語詞組“fin-de-sie-cle”來形容19世紀末的文化情境。這個術語不僅僅指時間,也指某種情感。19世紀末,歐洲各國出現(xiàn)了大量富有的中產(chǎn)階級,他們沉浸在無意識的感官享樂中,渴望得到過去只有貴族才能擁有的享受。這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專注于享樂的頹廢文化,與性、權力和變態(tài)的欲望聯(lián)系在一起,盡管世紀末的享樂文化不受壓抑、自由奔放,但是在享受生活的面具下掩飾的是政治動蕩和不穩(wěn)定的未來。

③瓦洛東對資產(chǎn)階級兩性關系的關注,可能對后來的美國畫家愛德華?霍珀(Edward Hopper, 1882-1967)產(chǎn)生了影響,霍珀1906年和1907年間在巴黎待過,那段時間里可能看過瓦洛通的作品。

④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 人民出版社. 2003.5. p81

⑤加布里麗埃勒是一位富商的遺孀,也是巴黎著名畫商加亞歷山大?伯海姆(Alexandre Bernheim)家族一員。伯海姆家族畫廊專門經(jīng)營印象派作品,也收購了不少印象派的藏品。

⑥格特魯?shù)隆に固┮?,美國作家,主要生活在法國,?0世紀法國名氣最大的文藝沙龍女主人,也是收藏畢加索等先鋒藝術家作品的藏家。

⑦這幅斯泰因畫像與安格爾的一幅著名肖像《貝爾坦先生》(Portrait of Monsieur Bertin)在許多方面十分相似,故取名《貝爾坦女士》。另外,同斯泰因一樣,貝爾坦也是一名作家、藝術收藏者。瓦洛東在完成《貝爾坦女士》肖像幾周后就將其贈與了斯泰因。

⑧讓?鮑德里亞. 論誘惑[M]. 張新木,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