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吮毫描來影欲飛——明清寫意人物畫的象與神”于北京畫院開展

時間: 2019.10.25

2019年10月25日,繼“越無人識越安閑——齊白石筆下的人物神情”之后,北京畫院攜手故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等七家文博機構,合力打造“吮毫描來影欲飛:明清寫意人物畫的象與神”。這是“中國古代書畫研究系列”的第六場專題展。展覽從寫意角度入手,旨在尋找中國繪畫綿延千載的內(nèi)在精神,并以此為當前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提供借鑒與思考。

“吮毫描來影欲飛”,源自本次展覽中羅聘所繪《丁敬像》的一首題詩。“古極龍泓像,描來影欲飛”將寫意人物的氣質與神姿描述地入木三分。此次展覽為了向觀眾清晰、全面地展示明清寫意人物畫的面貌,特別向各大博物館與美術館商借到諸多名家精品:徐渭的墨趣橫生、文徵明的淺淡用筆、戴進的頓挫有力、陳洪綬的高古奇駭……將在這里一一呈現(xiàn)。

尋找中國繪畫內(nèi)在的寫意精神

中國繪畫貴在“尚意”。北宋韓拙在其著作《山水純?nèi)分性裕骸胺虍嬚?,筆也,而所運在心。”可見,寫意不僅僅是以書入畫的瀟灑,是墨色淋漓的浩蕩,也是繪者主觀精神的寫照,是胸中逸氣的抒發(fā)。為此,展覽沒有局限于技法層面的“寫”,同時著眼于畫者內(nèi)在精神的“意”,力求找尋現(xiàn)今那似乎遺失的寫意精神,找尋中國人自有的審美體系。

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幾經(jīng)變革與省思,引發(fā)了畫家從“以形寫神,意存筆先”到“意筆草草,神完氣足”的轉變。寫意人物畫,萌芽于魏晉,發(fā)展于唐宋,高峰在蒙元,延續(xù)至明清?;蛞詴L入畫,或以變形入畫;或以禪味入畫;或以世俗入畫……名家紛呈、意態(tài)萬千。

此次展覽以風格流派為研究視角,系統(tǒng)梳理了中國人物畫中的“寫意”精神。通過“筆端萬象自傳真——意態(tài)紛呈”、“畫里形骸呈奇態(tài)——院體浙派”、“貌體古怪迥常類——揚州畫派”、“點睛取神宜高遠——海上畫派”四個板塊,勾勒出明清寫意人物畫的發(fā)展脈絡,在似與不似之間生滿紙氣韻。 

呈現(xiàn)寫意人物繪畫的多元圖景

明清時期,商業(yè)貿(mào)易繁榮與文人畫觀念復興。畫家之眾多,畫派之叢起,畫法之革新,呈現(xiàn)出異彩紛呈的繁榮景象。文徵明,以淺淺之筆,將平淡的美學趣味與活潑的生命精神發(fā)揮到極致??此圃频L輕,實則在物與我、古與今之間,感悟人生。陳洪綬,追求高古奇駭??此瓶鋸堊冃危瑢崉t在怪誕與迂拙中,注入生命的力量。改琦、費丹旭,以仕女畫見長,造型纖細、敷色清雅,將古代深閨女子的秀潤素淡、柔弱婀娜展現(xiàn)地活脫自然,對現(xiàn)代人物畫與民間年畫影響深遠。浙派畫家,遠承南宋院體馬遠、夏圭的勁健畫風,同時汲取元代文人畫率性的寫意技法,畫面瀟灑而富有逸趣。揚州畫派,打破了傳統(tǒng)文人畫的含蓄蘊藉和孤芳自賞,變得清新活潑而貼近生活。既能貼近市民文化而不失高雅,又可自抒胸意而雅俗共賞,大大拓展了寫意人物的繪畫題材與表現(xiàn)語言。海上畫派,繼承了揚州畫派抒發(fā)個性,取材生活的繪畫傳統(tǒng),更上溯至石濤、徐渭、八大直至兩宋的寫意精神,同時融合了民間趣味、金石氣息與西畫語言。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雅與俗、中與西的多元維度交織中,實現(xiàn)了中國古典繪畫向現(xiàn)代繪畫的轉型。

打造北京畫院人物畫專題年

北京畫院自2017年開始,結合“齊白石藝術系列”與“中國古代書畫研究系列”兩大品牌展覽,合力打造學術專題年。從2017年齊白石與何紹基的湖湘書脈傳承,到2018年齊白石與明清繪畫的山水情緣,再到如今齊白石與古代人物的寫意精神,追溯齊白石藝術的營養(yǎng)來源,思考古代繪畫向近現(xiàn)代的發(fā)展演變。力圖通過一個個專題,向觀眾呈現(xiàn)更深刻的藝術演進脈絡。 

為了使觀眾能夠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來思考明清寫意人物畫的藝術成因與面貌特征。展覽特別以多媒體的形式,從縱橫兩個方面,將其置入中國繪畫與世界繪畫的圖史中。梳理了歷代寫意人物畫的發(fā)展脈絡,并對比了同一歷史維度下西方人物畫的風格面貌。

展覽將持續(xù)至2019年12月15日。  

文/王亞楠、吳佼姣 

現(xiàn)場圖/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