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坦克雷迪回顧展:我對抗原子彈的武器是一片草葉

時間: 2017.2.6

近日,由盧卡·馬西莫·巴爾貝羅(Luca Massimo Barbero)策劃的“我對抗原子彈的武器是一片草葉:坦克雷迪回顧展”(My Weapon Against the Atom Bomb is a Blade of Grass. Tancredi. A Retrospective)于威尼斯佩姬·古根海姆美術館(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作品94件,將開放至2017年3月13日。

坦克雷迪·帕爾梅賈尼(Tancredi Parmeggiani)被認為是20世紀下半葉意大利最獨特、最高產(chǎn)的畫家之一。他于1927年在意大利費爾特雷出生,1964年在羅馬去世,是一位英年早逝的杰出戰(zhàn)后畫家。坦克雷迪是在杰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之后唯一一名有機會與佩姬·古根海姆建立合同關系的藝術家。佩姬·古根海姆曾于1954年在自己的宅邸——維尼爾獅子宮(Palazzo Venier dei Leoni)為坦克雷迪舉辦畫展,時隔60余載,坦克雷迪再次回到佩姬·古根海姆故居,以94件作品回顧他流星般短暫但耀眼的藝術生涯。此次回顧展展品包括佩姬·古根海姆捐贈到美國的一部分畫作,如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rden Art)藏品《春》、布魯克林博物館(The Brooklyn Museum)藏品《空間,水,自然,景象》(Spazio, Acqua, Natura, Spettacolo)、沃茲沃思學會(Wadsworth Atheneum)藏品《無題》(Senza titolo)等,這是自它們被捐贈以來首次回到威尼斯展出。

展覽開頭展示了坦克雷迪在50年代初的創(chuàng)作,包括少見的早期自畫像以及著名的《春》(Primavera),后者是1950至1951年間他首次嘗試紙上彩繪的成果之一。這段時期對于坦克雷迪來說是決定性的:結(jié)識佩姬·古根海姆對他藝術生涯的展開至關重要,她將自己宅邸的一部分提供給坦克雷迪作為工作室,并且收藏、推廣他的作品,使遠在美國的博物館和收藏家都聽聞他的名聲。得益于佩姬·古根海姆的幫助,坦克雷迪青年時就已經(jīng)在國際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2000年,焦爾吉奧·貝拉維蒂斯(Giorgio Bellavitis)向古根海姆基金會捐贈了坦克雷迪的9件紙上繪畫作品,這一組畫作記錄下了佩姬·古根海姆與坦克雷迪之間緊密的關系。

這一時期也是坦克雷迪個人風格日漸成熟的時候,一些評論家用“分子形態(tài)的”來形容他色彩繁多、空間細碎的風格:制圖工藝的應用、鮮明的色彩、碎片狀的畫面,強有力的筆觸和活潑的色彩恰到好處地、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富有生命力的緊湊的筆觸,鋪滿每一寸畫布。坦克雷迪曾表示:“我用非常簡單的‘形式’來控制空間:‘點’。點是最小的可以度量的幾何圖形,但也是理解起來最直觀的;點的四周被空隙圍繞,背面,側(cè)面,前面;你創(chuàng)造的任何一個點在形式上、幾何上、我的畫作能占有的任何一個維度上都是被空隙圍繞的?!?952年,坦克雷迪與盧喬·豐塔納(Lucio Fontana)一同簽署了空間主義運動(Movimento Spaziale)宣言,之后幾年在羅馬、米蘭以及威尼斯的卡爾洛·卡爾達佐(Carlo Cardazzo)的畫廊陸續(xù)舉辦展覽,作品被數(shù)位重要的美國藏家收藏。1954年,佩姬·古根海姆在維尼爾獅子宮為他舉辦的展覽鞏固了這位年輕畫家的地位。佩姬·古根海姆在自傳中回憶道:“漸漸地,他(坦克雷迪)從波洛克發(fā)展出了他自己的風格。在意大利人們稱他為空間主義者(Spazialista)。很快我的屋子里就掛滿了他的水粉畫,它們?nèi)绱司钣州p盈?!?/P>

展覽第二部分陳列了坦克雷迪在1955年至1959年間完成的作品,包括1954年開始創(chuàng)作的《自然》(Natura)系列畫、曾在紐約賽登伯格畫廊(Saidenberg Gallery)展出的數(shù)件畫作,以及1959年坦克雷迪移居米蘭后在巴黎保羅·法舍蒂畫廊(Galerie Paul Facchetti)展出的作品等。此時人物形象再次回到了坦克雷迪的畫面中,相比早期肖像畫而言人物多了怪異的變形處理。1960年,坦克雷迪游歷挪威后受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影響,越發(fā)喜愛火焰形的筆觸和荒誕變形的人物,并加入在威尼斯興起的反過程(Anti-procès)運動。此時正值危機時期,這時坦克雷迪的繪畫多了存在主義意味和政治意義,這也是此次展覽標題中的警句的來源:“我對抗原子彈的武器是一片草葉”——坦克雷迪對當時阿爾及利亞、越南等地戰(zhàn)爭和美蘇冷戰(zhàn)等沖突的回應。屬于這一關鍵時期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1962年完成的三聯(lián)畫《廣島》(Hiroshima),此次展出是該系列三幅畫近十年的首次重組。

展覽最后一部分傳達了坦克雷迪對仇恨和暴力的反對,他去世前的作品如《鄉(xiāng)村日記》(Diario paesano)、《由我和由其他人繪制的花朵101%》(Flori dipinti da me e da altri al 101%)中充滿了對戰(zhàn)爭和當時重大事件的隱喻。他將任何事物都放上畫布:自己的草稿,帶花朵圖案的墻紙,印花朵紋的布料,報紙和雜志的插圖等等,背景涂滿生動、鮮艷的圓形色塊。此時坦克雷迪的精神狀態(tài)似乎糟糕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貝爾托·莫魯基奧(Berto Morucchio)回憶中的坦克雷迪在1964年時已經(jīng)處于精神“破碎”的狀態(tài)中了,“結(jié)束”這個詞在他的筆記中頻繁出現(xiàn)。坦克雷迪不羈的藝術生涯在他37歲時戛然而止。

“你記得夏天早晨的山頭嗎,陽光已經(jīng)很熱辣但你還覺得有點涼,下午猛烈的陽光好像給你的骨頭加了點鈣,讓它們更硬,讓你的身體在地上更有分量,當你汗流浹背地爬上巖石,當你沉浸在花朵和榛子中,當你覺得你在實現(xiàn)一個童年夢想,當探險的樂趣在于生苔的石頭或者嚼口香糖……我覺得大部分的畫中都有一點這種東西?!薄箍死椎?,1961年。

圖文整合自佩姬·古根海姆美術館官網(wǎng)。

文/汪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