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傳統(tǒng)的復活——中國當代藝術的另一條線索

時間: 2015.5.29

“傳統(tǒng)的復活”中國當代藝術系列展覽始自于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至今已在法蘭克福、倫敦、 北京、土耳其成功舉辦過四屆。2015年,中國擔任在紐約賈維茨中心(Javits Center)舉辦的美國國際書展(BOOK EXPO AMERICA)主賓國,“傳統(tǒng)的復活——中國當代藝術的另一條線索”作為主賓國的重要活動之一隆重亮相。

“傳統(tǒng)的復活”這一主題的提出來源于我們對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脈絡和現狀的一些思考:近年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的重新認識和評估,主動對接傳統(tǒng),從傳統(tǒng)中尋找靈感和資源,成為很多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共識。當代藝術家們對傳統(tǒng)的集體性回顧實際上暗含了對于中國藝術現代化進程的反思。

自二十世紀早期新文化運動以來,對傳統(tǒng)的批判一度成為思想界的主流,美術界也不例外。當中國在西方的沖擊下開啟其現代歷史之時,我們以貌似主動的方式放棄了自己悠長的歷史和傳統(tǒng),而這個行為背后實際上是受壓迫的歷史背景和近代普世價值思潮:社會達爾文主義。而最近二十年來,伴隨著中國的崛起,藝術家們得以以一種相對從容的態(tài)度,在全球性的文化視野中,重新審視和評估自己的傳統(tǒng)。曾經代表現代性的西方藝術也不再那么神秘,藝術家們反求諸己,從自身的傳統(tǒng)中尋求能代表本民族精神的象征就成為一種必然。對傳統(tǒng)的回溯并不等同于復古,也不必然指向文化上的保守主義。傳統(tǒng)不僅僅是關于過去的,也是關于未來的。每一代藝術家都是在一個既定的藝術傳統(tǒng)或者現實之中創(chuàng)作,而他們的創(chuàng)作又會引起這個傳統(tǒng)的變化和調適,促使一種新的秩序的形成。正如艾略特所說:過去因現在而改變,正如現在為過去所指引?!皞鹘y(tǒng)”并非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封閉結構,而是一個開放的動態(tài)結構,正是在與新的現實的不斷碰撞,在與不同文化的交流中,它才得以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此次展覽是《傳統(tǒng)的復活》系列主題展的第五回,集結了李津、李象群、潘魯生、徐累、封巖、武藝、趙夢、姜吉安、史金淞、張見、劉文濤、高茜、彭薇、徐華翎、馮海濤、路昊、吳笛笛17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實踐,試圖以視覺藝術特有的方式從不同角度闡釋“傳統(tǒng)的復活”這一概念。作品形式包括油畫、水墨、版畫、雕塑、攝影、裝置等。這些藝術家的共同點以及重要性是,他們以成熟的當代形式、國際化的視野提供了一種屬于今天的文化品質——他們的創(chuàng)作充分體認和表達了這種復雜性,試圖打破“東方”與“西方”,“傳統(tǒng)”與“當代”的二元對立,使傳統(tǒng)產生當下的相關性,同時使當代具備歷史的維度,他們以自己獨特而具體的創(chuàng)作實踐找到傳統(tǒng)與當代的契合點,并深入挖掘和延展。

與此同時,展覽期間我們還將與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聯(lián)合舉辦“傳統(tǒng)的復活——中國當代藝術的另一條線索”學術研討會,由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尹吉男教授擔任學術主持,參與研討會的學者有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與考古系副教授,現代藝術部主任約翰?拉基克曼(John Rajchman)、普林斯頓大學唐氏東亞藝術中心主任,中國藝術史教授謝伯軻(Jerome Silbergeld)、哈佛大學藝術史系洛克菲勒亞洲藝術史專席終身教授汪悅進(Eugene Wang)、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qū))東亞研究系系主任徐鋼(Gary G. Xu)等著名學者,相信這場中外學者的思想交鋒一定會別具意義。

傳統(tǒng)的復活——中國當代藝術的另一條線索

展覽時間:2015.5.27-2015.5.31
開幕時間:2015年5月27日上午11:50
展覽地點:賈維茨中心 中國展區(qū) 中國文化館 美國紐約市西34街655號 
出品人:徐娟
策展人:唐澤慧
參展藝術家:李津、李象群、潘魯生、徐累、封巖、武藝、趙夢、姜吉安、史金淞、張見、高茜、劉文濤、彭薇、徐華翎、馮海濤、路昊、吳笛笛
主辦: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承辦:美博文化
協(xié)辦: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凱撒世嘉文化傳播責任有限公司、山東泰山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綠橋國際有限公司(紐約)、紐約文化藝術傳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