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讀書丨傳奇漢學家高羅佩畢生心血之作——《中國書畫鑒賞》中文版首次面世

時間: 2021.6.2

5.jpg 【圖書信息】

作者: (荷) 高羅佩

出版社: 湖南美術出版社

譯者: 萬笑石

ISBN: 9787535690708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

【編輯推薦】

傳奇漢學家高羅佩的代表作中文版首次面世

高羅佩,癡迷中國文化、涉獵廣博的荷蘭漢學家

他是風靡世界的東方偵探小說《大唐狄公案》作者,著有琴道》《長臂猿考》《中國古代房內(nèi)考——中國古代的性與社會》等中國文化專著,《中國書畫鑒賞》更是其畢生心血之作。

他是柯律格力薦“第一位涉獵物質(zhì)文化的漢學家”,柯律格的代表作之一《長物:早期現(xiàn)代中國的物質(zhì)文化與社會狀況》(Superfluous?Things:Material?Culture?and?Social?Status?in?Early?Modern?China)中Superfluous?Things即源自高羅佩對文震亨《長物志》的翻譯。

1.jpg書畫鑒賞的“奇書”,開現(xiàn)代美術研究先河

與傳統(tǒng)鑒賞不同,本書提供一個客觀、嚴謹、新穎的中國書畫鑒賞視角,注重實物舉證和物質(zhì)材料的分析。圖書注重區(qū)分中、西方藝術原理的不同,對透視風格、摹本價值和原創(chuàng)性等問題的思考至今仍具有重要價值

古代文化的圖景呈現(xiàn),填補重要學術空白

相較于學院派漢學家普遍偏重文獻的研究方法,高羅佩不僅列舉了中國室內(nèi)家具和裝飾的樣例,還孜孜不倦地論述毛筆筆頭、墨汁、硯臺、顏料、紙料、綾絹乃至畫叉等日常用品,詳細解釋中國書畫裝裱的工序和術語,這在當時的西方文獻和學術研究中都缺乏專門的辨析。

圖片升級調(diào)整,增加大量彩色圖片

本書出版時對原著中的圖片(包括圖片對應作品的收藏信息)進行了更新,針對文中提到的其他作品,又補充了許多彩色圖片。

3.jpg【內(nèi)容簡介】

荷蘭漢學家高羅佩(Robert?Hans?van?Gulik,1910-1967)的《中國書畫鑒賞》是一部西方學者研究中國古代美術史的經(jīng)典著作。這部書的撰寫時間比較漫長,它實際上是高羅佩從二十多歲開始,撰寫了近三十余年的一部筆記匯編。除序言和附錄外,全書主要內(nèi)容分為兩編,回答了兩個問題。第一編主要談論中國書畫的裝裱,包括裝裱的技術、歷史和相關古籍;第二編著重講述中國人鑒賞書畫的方法,從古代書畫鑒定、印章鑒賞和書畫收藏三個角度進行考察。因為考慮西方讀者的閱讀,作者文筆通俗易懂,邏輯嚴密,穿插大量歷史趣聞和對中國文化的精妙比喻,今天非書畫專業(yè)的讀者也能在書中真切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國書畫鑒賞》試讀頁_01.jpg

《中國書畫鑒賞》內(nèi)容試讀

【作者簡介】

原著,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荷蘭外交官、漢學家、偵探小說家。他對中國古代文化研究頗深,除了《中國書畫鑒賞》,還著有《琴道》《長臂猿考》《中國古代房內(nèi)考——中國古代的性與社會》等書,俱為西方漢學界的經(jīng)典著作。他還創(chuàng)作了《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說,成功塑造出“中國的福爾摩斯”,以多種語言出版,在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專著不僅對西方研究中國文化的方法與路徑產(chǎn)生深遠影響,也能啟發(fā)今天的中國讀者如何在更廣博的文化視野下看待中國藝術。

翻譯,萬笑石,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學博士(2020),現(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講師。讀博期間曾參加德國海德堡大學Heidelberg-Getty Dissertation Workshop項目,考察歐洲各大博物館所藏中國藝術品。先后于《形象史學》《美術學報》《故宮博物院院刊》《美術研究》等學術刊物發(fā)表多篇專業(yè)論文。主要研究方向為宋元明清書畫史、視覺文化與物質(zhì)文化。

《中國書畫鑒賞》試讀頁_02.jpg《中國書畫鑒賞》內(nèi)容試讀

【譯者序】

荷蘭漢學家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的《中國書畫鑒賞》是一部西方學者研究中國古代美術史的經(jīng)典著作。這部書的撰寫時間比較漫長,它實際上是高羅佩從二十多歲開始,撰寫了近三十余年的一部筆記匯編。除序言和附錄外,全書主要內(nèi)容分為兩編,回答了兩個問題。第一編主要談論中國書畫的裝裱,包括裝裱的技術、歷史和相關古籍;第二編著重講述中國人鑒賞書畫的方法,從古代書畫鑒定、印章鑒賞和書畫收藏三個角度進行考察。高羅佩在書中不斷強調(diào),他編著此書的目的是希望西方讀者能遵循中國鑒賞家的目光和方式看待中國的書畫藝術;有趣的是,今天的中國讀者將要通過這位荷蘭作者的眼睛重新看待這一課題。

1910年,高羅佩出生于荷蘭聚特芬(Zutphen)的一個中產(chǎn)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軍醫(yī),母親是音樂家。在父親駐扎的印度尼西亞爪哇島,高羅佩度過了他的幼年時光。爪哇島的生活和當?shù)厮囆g給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中國書畫鑒賞》里,高羅佩花費數(shù)頁論述了爪哇皮影戲和中國畫卷之間的聯(lián)系。父親退役后,他們?nèi)一氐胶商m,高羅佩也開始就讀中學。期間他學習了漢語等東方語言,并為自己取名“高羅佩”。此后他對漢語世界的興趣和研究一直伴隨他進入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接受高等教育。

《中國書畫鑒賞》試讀頁_03.jpg《中國書畫鑒賞》內(nèi)容試讀

1930年,高羅佩成為了萊頓大學的學生,這里有著深厚的文獻式漢學傳統(tǒng)。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萊頓大學逐漸從傳教士漢學轉為學院派的學術風格,并于1890年和巴黎法蘭西學院(Collège de France)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漢學研究年刊《通報》。著名漢學家沙畹(Edouard Chavannes)、伯希和(Paul Pelliot)等人都曾任該刊物的主編。高羅佩的《中國書畫鑒賞》有許多中國文學史和文獻史方面的論述,都是援引《通報》里的重要文章和名家觀點。高羅佩還在書里對梭柏(A.C.Soper)等漢學家翻譯的中國文獻提出修正,顯示出他精深的語言與文獻功底。

值得注意的是,高羅佩進入萊頓大學后就讀于法律系,只在文學系學習中文和日文,這預示著他未來的研究方向不可能局限于傳統(tǒng)的漢學領域。事實上他的選擇和初衷非常明確,他向往成為一名東亞事務局的公務員,希望以外交官的身份在東方長期生活,而當時的荷屬東印度政府愿意出資培養(yǎng)候選人在萊頓大學學習。相較于語言和學術,他對中國的藝術、文學更感興趣,尤其對現(xiàn)代中國——當時中國正在發(fā)生的一切充滿好奇。

高羅佩一直沒有放棄中文等東方語言的學習和練習,同時他也閱讀了大量藝術史著作,從《中國書畫鑒賞》對藝術史研究文獻的引用和考辨可以看出他在這方面下了許多功夫。一方面,高羅佩吸取了西方藝術史的理論和原則,在討論漢代印章的藝術價值及其制作者的工匠身份時,他運用“藝術沖動”(artistic impulse)來解釋二者的矛盾性;他還認為書法是激發(fā)了整個中國藝術沖動的藝術門類。而另一方面,他注重區(qū)分中、西方藝術原理的不同,這體現(xiàn)在《中國書畫鑒賞》對透視風格、摹本價值和原創(chuàng)性等問題的思考上。

《中國書畫鑒賞》試讀頁_09.jpg《中國書畫鑒賞》內(nèi)容試讀

值得注意的是,高羅佩和當時其他的漢學家乃至藝術史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極為關注研究對象的物質(zhì)性。高羅佩在《中國書畫鑒賞》中稱:

品評中國文學也有必要研究物質(zhì)文化。例如,明代文人若在編輯唐代文獻時發(fā)現(xiàn),一個描述器用的詞匯在他所處時代已不再使用,通常他會將它替換為另一個自己熟悉的、描述類似器物的詞匯,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唐人所說的物品。如果研究這種“校訂版”文本的現(xiàn)代學者不熟悉唐代的物質(zhì)文化,那么明代編者做出的更訂會讓他徹底誤入歧途。漢學學者應該像定期訪問漢學圖書館一樣,參觀博物館里他們所能見到的中國藏品。(第52頁注1)

相較于學院派漢學家普遍偏重文獻的研究方法,高羅佩不僅列舉了中國室內(nèi)家具和裝飾的樣例,還孜孜不倦地論述毛筆筆頭、墨汁、硯臺、顏料、紙料、綾絹乃至畫叉等的日常用品,詳細解釋中國書畫裝裱的工序和術語,這在當時的西方文獻和學術研究中都缺乏專門的辨析,也未曾經(jīng)過嚴謹?shù)难芯俊!吨袊鴷嬭b賞》引征了豐富的文字和圖像文獻,強調(diào)以上研究對象在中國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征和發(fā)展變化。同時,高羅佩還注重利用一手資料。他的一部分知識源自不能將手藝付諸文字的藝術商人和裝裱師,還有一部分直接來源于他自己的藏品。如果說《中國書畫鑒賞》為許多裝裱工序拍攝照片的方式,還帶著些許西方漢學式的記錄傳統(tǒng);那么該書在附錄V貼附各種實際樣例的行為,則別具心裁地讓讀者能親身體驗這些“一手材料”。高羅佩還鼓勵讀者自己利用附錄V的材料進行實驗和操作。對當時基本憑借中國外銷畫和日本藝術品了解中國書畫藝術的西方而言,《中國書畫鑒賞》提供的這些內(nèi)容無疑都是難得可貴的研究資料。

《中國書畫鑒賞》試讀頁_11.jpg《中國書畫鑒賞》內(nèi)容試讀

除了《中國書畫鑒賞》,高羅佩還出版了古琴、悉曇、硯臺、春宮圖乃至長臂猿等方面的專著,這些研究無一不蘊含開闊的文化史視野。書畫和這些研究對象一同被當作中國的“物質(zhì)文化”,成為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標本”。 著名藝術史學家柯律格(Craig Clunas)在他于1991年出版的《長物:早期現(xiàn)代中國的物質(zhì)文化與社會狀況》(Superfluous Things: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一書中,推崇高羅佩為第一位涉獵物質(zhì)文化的漢學家。而《長物》的標題“Superfluous Things”,其實就出自高羅佩在《中國書畫鑒賞》里對明代文震亨《長物志》的翻譯。

當然,物質(zhì)文化研究在今天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研究方法,其中不乏探討中國書畫作品的著作,今天我們?yōu)楹我廊灰喿x《中國書畫鑒賞》?為何要通過一位西方作者重新看待這一問題?不得不承認的是,西方學者的研究視界往往會從中國本土延伸到東亞其他地區(qū)乃至中亞和東南亞。高羅佩就十分注重日本、朝鮮藝術和中國文化的聯(lián)系與對比,例如朝鮮的宮廷舞蹈“夢金尺”、日本古董商的定價策略,這些文化史方面的有趣細節(jié)在《中國書畫鑒賞》里隨處可見。高羅佩還多次援引藏學家朱塞佩·圖齊(Giuseppe·Tucci)的學術觀點,從而論述中國西藏和印度之間的藝術和物質(zhì)交流。順便一提的是,高羅佩在出版《中國書畫鑒賞》時將這部書獻給了圖齊,以此代表他們二人的友誼長存。另外,高羅佩在涉及跨文化方面的研究時,已經(jīng)有意識地考慮到不同文化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例如他在書中提到J·奧柏耶(J.Auboyer)于1935年發(fā)表的《中國對東方繪畫和馬來群島雕塑中的山水之影響》,該文的作者注意到中國旅行者到訪爪哇的現(xiàn)象;高羅佩則進一步地指出,爪哇人了解中國山水畫風格的中介是中國流傳海外的青花瓷器。他的這些資料、觀點和研究即使在今天也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又由于《中國書畫鑒賞》旨在使西方讀者了解中國書畫藝術,按高羅佩的話說只是一些基礎知識(but the rudiments),即便在今天,不熟悉該領域的中國讀者也能愉快地閱讀這本書。

《中國書畫鑒賞》試讀頁_13.jpg《中國書畫鑒賞》內(nèi)容試讀

值得注意的是,高羅佩的身份非常多元,他不僅是一名職業(yè)外交官、勤奮的書法練習者、“天風琴社”的創(chuàng)辦者、偵探小說家,甚至還是一位養(yǎng)猿人。因此一篇譯序并不足以將高羅佩完整地呈現(xiàn)給讀者,而《中國書畫鑒賞》一書本身就在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生涯的蛛絲馬跡,有待感興趣的讀者自己發(fā)掘。

《中國書畫鑒賞》囊括大量古代文獻、豐富的實例材料,又具備嚴謹求實的學術態(tài)度和廣博的文化視野,觸及整個亞洲的許多地域。但由于出版方面的考慮和要求,譯文省略了專述日本和朝鮮在裝裱、治印等方面的內(nèi)容,只保留了它們和中國書畫鑒賞直接相關的部分。另外,對讀者可能不太熟悉的專業(yè)概念和高羅佩原文偶爾出現(xiàn)的細微錯誤,則以“譯者注”的形式進行說明和勘正,以供讀者參考。最后要感謝本書的編輯杜作波先生,本書的出版離不開他的不懈努力以及對譯者工作的鼎力協(xié)助。

【目錄】

第一編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裝裱技術

1. 新書畫的裝裱與拓片裝裱

2. 古書畫的重裝與修復

第三章 裝裱的歷史

1. 早期歷史與唐宋時期的發(fā)展

2. 元代之降(包括日本在內(nèi)的裝裱歷史)

第四章 裝裱之書

1. 周嘉胄《裝潢志》

2. 周二學《賞延素心錄》

第二編

第一章 古書畫鑒定

第二章 印章鑒賞

第三章 書畫卷軸的收藏

附錄 I-IV

總索引

圖文資料致謝湖南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