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讀書丨利奧塔爾與《后現(xiàn)代狀態(tài):關于知識的報告》

時間: 2020.12.3

【圖書信息】

作者:  [法] 讓-弗朗索瓦·利奧塔爾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關于知識的報告

原作名: La condition postmoderne: rapport sur le savoir

譯者: 車槿山

出版年: 2011-9

頁數(shù): 233

定價: 24.00元

裝幀: 精裝

叢書: 棱鏡精裝人文譯叢

ISBN: 9787305080210

【內容簡介】

《后現(xiàn)代狀態(tài):關于知識的報告》的研究對象是“后現(xiàn)代條件下的知識問題”,涉及了19世紀末以來.受到科學、文學、藝術行為原則影響的文化狀態(tài),對現(xiàn)代的評論的正確性和真實性提出質疑,指出后現(xiàn)代的科技發(fā)展向人們提供了權力的增長,使知識變成了商品,成了決策的因素與手段。技術標準并不能判斷真實與正義,在分歧中產生了相對臨時的、制約性的真理標準。

【作者簡介】

讓-弗朗索瓦·利奧塔爾(Jean-FrancotsLyotard,1924年),法國著名哲學家,后現(xiàn)代思潮理論家,巴黎第八大學教授。他的第一部著作為《現(xiàn)象學》,走上了以理解歷史為真實任務的漫長教學與研究道路。他對意識形態(tài)的深刻批判擴展到美學、政治、經濟、社會學等諸多領域,對思辨敘事的懷疑是他的思想的中心主題,也成為他所說的后現(xiàn)代主義的特征。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范圍:信息化社會中的知識

第二章 問題:合法化

第三章 方法:語言游戲

第四章 社會關系的性質:現(xiàn)代的抉擇

第五章 社會關系的性質:后現(xiàn)代的視野

第六章 敘述知識的語用學

第七章 科學知識的語用學

第八章 敘述功能與知識合法化

第九章 知識合法化的敘事

第十章 非合法化

第十一章 研究與通過性能達到的合法化

第十二章 教學與通過性能達到的合法化

第十三章 研究不穩(wěn)定性的后現(xiàn)代科學

第十四章 通過誤構達到的合法化

【精彩文摘】

至于高等教育,這個敘事似乎限制了它的范圍。人們一般認為,拿破侖在這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為了提高行政工作能力和職業(yè)能力,這對國家的穩(wěn)定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里忽略了一點:在自由的敘事中,國家的合法性不是來自國家本身,而是來自人民。帝國政治之所以要讓高等教育機構成為培養(yǎng)國家干部(附帶地也培養(yǎng)市民社會干部)的苗圃,是因為人們認為,通過這些人將來所從事的行政工作和職業(yè),通過在民眾中傳播新知識,民族本身可以獲得自由。同樣的推理對建立真正的科學機構來說就更合適了。每當國家直接負責培養(yǎng)“人民”并使其走上進步之路時,我們都能看到國家求助于自由的敘事。

在另一個合法化敘事中,科學、民族和國家之間的關系引出一種完全不同的構思。這正是1807至1810年間柏林大學成立時發(fā)生的事情,它在19世紀和20世紀極大地影響了那些新興國家的高等教育組織。創(chuàng)建這所大學時,普魯士內閣收到費希特(J.Fichte)的計劃和施萊爾馬赫(F.Schleiermacher)提出的觀點相對的計劃。洪堡(w.vonHumboldt)必須作出取舍,他選擇了后者那種更為“自由”的意見。

讀洪堡的論文時,我們可能會把他全部有關科學機構的政策簡化為一條著名的原則:“把科學當做科學來研究”。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就誤解了這一政策的目的,他的政策與施萊爾馬赫更全面闡述的政策十分相似,而在施萊爾馬赫的政策中占主導地位的是與我們有關的合法化原則。

洪堡堅定地宣稱,科學服從自己特有的規(guī)則,科學機構“自我生存并且不斷自我更新,沒有任何束縛,也沒有任何確定的目的”。但他還補充說,大學應該把自己的材料,即科學,用于“民族精神和道德的培養(yǎng)”。這樣的教育作用怎么可能來自一種對知識的非功利性研究呢?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不是對知識本身漠不關心嗎?因為按照洪堡的證明,國家、民族以及全人類感興趣的并不是知識,而是“特性和行動”。

因此教育大臣洪堡面臨重大的沖突,它讓人聯(lián)想到康德的批判在認識和愿望之間造成的斷裂。這是兩種語言游戲的沖突:一種游戲是由僅屬于真理標準范疇的指示性陳述構成的;另一種游戲則支配著倫理、社會和政治的實踐,它必然包含一些決定和義務,即包含一些不必真實、但必須公正的陳述,這樣的陳述歸根結底不屬于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