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畢業(yè)季丨個案觀察?油畫:張超——畫一幅肖像,深刻而生動

時間: 2016.6.14

油畫,在美院內(nèi)外都是很耀眼的專業(yè)。造型學院內(nèi)部,分報專業(yè)的時候選擇油畫系的學生總是最多,在社會上、藝術圈內(nèi)油畫系畢業(yè)生也令人矚目,中央美院的油畫專業(yè)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眾人眼中的“油老大”。每年畢業(yè)展上總有一批精彩的油畫作品脫穎而出,“架上繪畫”的概念在西方正逐漸淡化,而在中國——這千里之外的異土中,卻煥發(fā)了新生。張超的油畫作品《回家的路》,借傳統(tǒng)中國畫的橫卷構圖同古典油畫的精神與現(xiàn)實表達結合了起來,而他本人在美院學習七年,也是很好的美院油畫學生成長案例。

逐夢?中央美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

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直到如今研究生畢業(yè),張超是一路逐踏夢想而來的,幸運的是,這夢想一步一步都實現(xiàn)了。回憶當初,張超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小時候就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一開始是自己寫寫畫畫,初中時參加了當?shù)氐拿佬g興趣小組學習繪畫,一以貫之,到升高中時就萌生了報考藝術院校的想法,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系統(tǒng)地訓練素描、色彩等。當時,作為一種教學成果展示,中央美院各專業(yè)都會出版一些師生作品集,這些畫冊在美院考生眼中就是一本“紅寶書”。就是這時張超接觸到中央美院各專業(yè)、工作室的畫冊,在這之中,他尤其喜歡油畫系一工作室的繪畫傳統(tǒng)和風格,從而也激發(fā)了要來中央美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學習的想法。

回想自己的考學之路,其實并不是那么一帆風順,第一次高考報名美院,張超的專業(yè)發(fā)揮優(yōu)秀,但像當時很多報考美院的學生一樣,被英語拖了后腿,在一只腳已經(jīng)跨入美院的時候只能重頭來過。再出發(fā),張超在高考中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成功進入中央美院造型學院,而他也非常慶幸自己那時用一年的時間專心學習英語,以至后來考研沒有倒在英語關。由此,伴隨著對油畫的深入了解與研習,張超更加認識到文化知識對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作的重要,好的作品需要豐厚文化的哺育和滋養(yǎng),不然就會淪為藝術工匠。

即使考上了中央美院,想到自己心慕的油畫系一工作室學習也并非易事。中央美院造型學院的所有大一新生都在基礎部學習,一年級結束時根據(jù)專業(yè)、文化的綜合排名以及學生個人意愿分別進入油畫、版畫、雕塑、壁畫各系,也就是說只有專業(yè)、文化綜合排名靠前的學生才能進入自己心儀的意向專業(yè),否則就有可能調(diào)劑到別的專業(yè),油畫往往是最多第一選擇的專業(yè)。在油畫系學習半年之后,油畫系學生們會將自己的作品開放展出,并申報自己意向的工作室,再由各工作室的導師根據(jù)學生的作品和選擇決定最終去向。至此,塵埃落定。

創(chuàng)作?傳承古典精神描繪當代生活

張超所在的第一工作室成立于1960年前后,是美院最早實踐工作室教學的畫室,主要研究西方文藝復興到后期印象主義之間的歐洲繪畫傳統(tǒng),并綜合中國的優(yōu)秀繪畫傳統(tǒng),以在堅定的寫實繪畫傳統(tǒng)上走出新的藝術道路。油畫誕生于西方文藝復興后期,在學院古典主義時期達到一個高峰,后來隨著現(xiàn)代藝術運動的發(fā)展,文化影響略有弱化,但油畫自西學東漸以來卻在中國發(fā)展出了自己的獨特面貌。目前中國在架上油畫、學院寫實油畫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力。對于這種現(xiàn)象,張超認為這是文化發(fā)展演變的一種必然,西方古典時期的一代代油畫大師把對油畫語言的探索發(fā)揮到了極致,這就像中國的國畫一樣,今人也很難達到古代中國畫的那種藝術高度,但油畫傳到中國以后,與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觀念、造型表達、文化情境都產(chǎn)生新的碰撞,自然也衍生出各種發(fā)展可能性,張超認為他們這幾代油畫人還是大有可為的。張超覺得不僅應該秉承油畫的傳統(tǒng),更要從自己的生活出發(fā),去創(chuàng)作有別于歐洲,也有別于中國油畫先輩的反映現(xiàn)下精神和生活的當代中國油畫。

在自己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實踐中,張超恪守傳統(tǒng)學院油畫精神,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從生活出發(fā),而不是憑空敘述一些東西,創(chuàng)作要保持與生活的近距離,藝術家自然就能帶入自己的情感和閱歷,觀眾也不會感到疏離陌生。他笑稱:“相對于遠方,我更傾向于記錄我熟悉的生活,這能把自己對所描繪事物的貼切感受融入其中,也更能使觀眾感覺真切?!彼漠厴I(yè)創(chuàng)作《回家的路》就是有關他自己乘坐火車回家的記憶經(jīng)歷。描繪的是北京站廣場排隊進站人群的畫面,采用中國傳統(tǒng)橫幅長卷的散點透視構圖,并通過人物的動作情節(jié)以及背景的呼應,將三個相互獨立而又密切聯(lián)系的部分匯成一個連貫的整體,讓觀眾在體驗“移步換景”的同時又能感受全局。創(chuàng)作期間,幸于導師胡建成教授的點撥和指引,并沒有將畫面處理成常見的“前實后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將前景處理得較為整體、概括,背景卻畫得更細。在人物選擇方面,張超緊貼時代性和生活化,形象涵括全面,有老人、小孩、學生、情侶、警察、打工者等,人物精神性格、裝飾打扮也貼合當下現(xiàn)象,讓人產(chǎn)生一種極其親近的生活感。

就具體技法而言,張超的油畫是非常精致具體,沿襲了油畫系第一工作室古典寫實風格,這也是他個人推崇的繪畫風格。這種寫實油畫在大眾審美中還是很受歡迎的,小到觀眾對于展覽的反饋意見,大到拍賣市場上寫實油畫的受眾之廣。張超認為自古以來大眾都是更青睞“寫實”藝術的,不僅僅是繪畫,音樂、文學也是如此,“栩栩如生”是大眾判斷藝術最簡單的標準。他還提到,中國美術史中據(jù)有重要地位的文人畫雖然在課本上篇幅巨大,但相對于普羅民間的各門藝術,其實也還是較小眾的,它在文人階層影響、流傳廣,恰好美術史的書寫又是文人、知識分子完成的,其實還有一部隱藏于后的大眾的美術史,是普通大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藝術,陽春白雪兼濟下里巴人,需要也應該做到雅俗共賞,譬如四大名著,彪炳千年中國文學史,文人貴胄奉為經(jīng)典,白丁百姓也趨之若鶩。

肖像?深刻生動不落窠臼

人物肖像是張超熱衷表現(xiàn)的題材之一,他畫過很多人物肖像,大都是他熟悉的身邊朋友,他覺得人物肖像不僅僅是描述一個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一個人的性格和精神氣質(zhì),只有與描繪對象熟悉以后,才更能精準把握住蘊藏形象中的內(nèi)在氣質(zhì),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否則只是一個形象軀殼。在諸多繪畫大師中,張超最推崇法國古典藝術大師安格爾,《貝爾坦先生像》則是他最喜歡的一幅肖像畫,安格爾將這位著名出版家的氣質(zhì)和形象刻畫得十分精彩,人物端坐于椅子里,目光銳利,雙手像鷹爪一樣按在膝上,表現(xiàn)出一種堅實而銳利的精神狀態(tài),深刻而生動。

當談到一張怎樣的人物肖像才算是精彩的肖像,張超認為要強調(diào)人物姿態(tài)的形式感,但也不宜過分板正,于親切隨意的狀態(tài)中表現(xiàn)出一種莊嚴感就是一件好的肖像作品。

文/張文志
圖/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