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吳云華專訪:創(chuàng)作動力就是一種責任心

時間: 2009.9.23

采訪時間:2009年9月
采訪地點:北京會議中心
采訪/文章:烏藍
吳云華先生就是一位伴隨著新中國美術創(chuàng)作一路走來的油畫家。吳云華先生是我們的上一輩畫家,與新中國一起誕生并生長的他,切身體驗了當下“新生代”油畫家所不曾經(jīng)歷過的生存內(nèi)容的厚重與復雜。他目睹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激情,也經(jīng)歷了文革風浪的慘烈,最后終于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因此,他的藝術,自然地流溢出一種歷史的厚度和生活的深度,如一壇陳年好酒,愈久彌香??刀ㄋ够f:“任何藝術作品都是其時代的產(chǎn)兒,同時也是孕育了我們情感的母親”,吳云華的油畫自然攜帶著他們那個生活時代的獨特軌跡與信息,其作品的時空跨度和精神蘊涵,在相當大程度上折射出新中國油畫的發(fā)展歷程。

吳云華秀骨清相,氣質(zhì)優(yōu)雅,視之如軒冕鴻儒,令人過目難忘。尤其是他那種神閑氣定的情韻,讓人一望便知他有虛懷若谷的心胸。吳云華是一位勤奮的畫家,他帶著新中國藝術家吃苦耐勞的特質(zhì),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永不駐足。他一路走來,一路變換,民間的、學院的、抽象的、表現(xiàn)的……隨著時代的變遷,他的語言表達日漸豐富多樣,鮮明的藝術個性也卓然樹立。從具有俄羅斯遺風的筆觸和色調(diào),到個人輕松、明快的藝術語言,吳云華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氣質(zhì)和理念將自己的話語方式印入了外來的畫種里。寫到這里,我腦海中突然浮現(xiàn)出了吳云華先生那雙平靜而略帶憂傷的眼睛,同時也想起了艾青那首詩:為什么我的眼中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吳云華那樣虔誠地熱愛著故鄉(xiāng)的人民和土地,直到今天,他都不喜歡畫那些條件優(yōu)越的都市麗人,看著筆下那些他所嘔心瀝血真摯贊美的北方人民,我更清醒地認識到了吳云華作品那種不可復歸的魅力。

——選自辛立娥《永不復歸的魅力——感受吳云華的油畫作品》

記者:您最初是在什么樣的狀態(tài)下接觸繪畫的?

吳云華:我4歲時在黑龍江與俄羅斯邊上那個比較荒僻的邊境小鎮(zhèn)上開始接觸繪畫。當時學畫也沒受其他人影響,就是自己覺得好玩,我父親是老革命軍人,沒時間管我,那時不上學,我得以和母親一起整天跟大自然接觸。童年很美好,我經(jīng)??刺焐系脑?,看消失在地平線上泥濘的路,看荒僻的村落,歪倒的泥土房,木屋柵欄……漸漸地,我對這些平常的事物有了深厚的感情。我對火車非常感興趣,經(jīng)常數(shù)火車頭轱轆,然后用筆畫下來。對大自然的熱愛使我走上了學畫的道路,12歲時小學畢業(yè)后便進了美術學院附中,之后一直在美院接受基礎教育共12年,學的時間比較長。

記者:您在以后的創(chuàng)作中融入了一種怎樣的感情?

吳云華:在美院的學習鍛煉了我的造型能力,并為我今后的繪畫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大量的寫生又使我們練就了將自己看到的東西畫出來的能力。要把人的精神、表情、思想畫出來很不易,沒有一定功底根本不成。我們那個時候的學習,除了在課堂上,每年我們都有一到兩個月到社會上學習體驗的機會。我們經(jīng)常參加一些諸如翻地、秋收、搞社會主義教育的運動。這樣的經(jīng)歷使我們得以大量地接觸社會,接觸普通人。普通人的感情引起了我對人情與生命的關注。

在文革中,遼寧省有一個題材是“毛主席視察撫順”,這給我提供了一個接觸工人的機會。大學畢業(yè)后我馬上就去了礦山,跟工人一起吃住,一起編隊下井勞動。在這段時間中我認識了很多工人,對工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們那種集體主義、英雄主義、互幫互愛的精神以及團隊戰(zhàn)斗意識對我影響很大,特別是我目睹了他們中一百多人的犧牲。在當時那種生產(chǎn)狀態(tài)下,安全防范措施較弱,為了多出產(chǎn)量他們也不太注意生產(chǎn)安全,所以陸續(xù)有人犧牲。犧牲的人中有很多是我的朋友,有的是我的師傅,有的是我的學生……我對他們非常了解,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創(chuàng)作了很多作品。

72年我創(chuàng)作了體現(xiàn)毛澤東和礦工們在一起的作品《毛澤東視察撫順》,還有記錄工人們怎樣在當時那種危險艱苦的條件下去采銅的作品《虎口奪銅》。當時我不到30歲,這兩幅作品在中國美術館的展出對我的鼓舞很大。在兩年以后,我又創(chuàng)作了《鉆透萬山尋寶藏》這幅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后,受到了不少好評。我覺得那個時候的創(chuàng)作都是比較純真的,沒有什么功利思想,就是責任心加感情。當時我們一心只是畫,畫完能在美術管展覽就感覺很光榮。70年代的作品都很樸實,這也奠定了我的創(chuàng)作基礎。以后我畫了大量工人與普通人的形象幾乎都是受那個時期的影響。

記者:我們很想知道,使您始終保持這種創(chuàng)作狀態(tài)的動力是什么?

吳云華:我的創(chuàng)作動力就是一種責任心。我能走到今天很不容易,首先要感謝父母的支持,感謝學校、單位對我的培養(yǎng)。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走到底,也不是人人都能有今天這個創(chuàng)作條件和狀態(tài)。我們同學中,能夠堅持走到今天的也就一兩個。這其中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但主觀原因是主要的。我一直認為,我所從事的這個繪畫行業(yè)很神圣很高尚。既然選擇這個,我就要把它做好。

我們國家在美術方面有很深的底蘊,千年的積淀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的藝術寶藏。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愈加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與責任的重大,也漸漸意識到我們應該像美術史上的大家一樣給后世給自己的國家留下些能經(jīng)得住時間考驗,對自己的國家有用,能感動民族,正確反映和描繪民族形象的作品,這就是責任。當然,光有責任心還不夠,還要有技巧有能力,這就需要靠實踐鍛煉。要不斷去超越自己,用艱苦磨練自己。繪畫和其他行業(yè)一樣,沒有什么捷徑可走。我們要畫成千上萬個人,成千上萬個形像,才能把頭像畫得很好。我們要畫成麻袋裝的速寫,才能把自己的手和眼協(xié)調(diào)得很準確。我們要一張一張用心地去畫,才能積累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才能使作品在國內(nèi)外都能站得住腳。這很不容易,需要一種長期的堅持。

時代在發(fā)展,一切都在變,我們的審美也要拓寬領域,也要跟著時代走,不然就會被淘汰。觀念滯后、技巧滯后必然會落伍,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向當今社會學習,也要向青年學習。他們在想什么,他們?yōu)槭裁从心菢拥母形?,我們要理解他們,要從他們中學習自己不具備的本領,學習他們的敏銳與自信。我們雖然有經(jīng)驗,但仍要學習接受新事物,不然作品不會有新風貌,不可能找到新的表現(xiàn)形式,作品陳舊了大家就不愛看。

記者:您在自己的藝術之路中追尋的是什么?

吳云華:我追求的是作品能夠?qū)ι鐣杏?,不光是給自己看、自己玩?,F(xiàn)在有一種玩藝術的人,自己為所欲為,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畫畫的時候,我們跟畫融為一體了,畫中有我,我中有畫,這樣才能畫出好畫來。畫畫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能感動別人,要想做到感動別人,就要技巧、觀念等都達到與外界自然的真正溝通。要達到這種境界很難,由于缺乏對客觀事物的了解與認識,反應不了它的本質(zhì),抓不到最好的切入點,有時我們的作品會生澀、庸俗、蒼白,這是一種失敗。

記者:您覺得,藝術給您帶來的是什么?

吳云華:當我們的作品擺在展覽館里,很多觀眾在你的畫前凝神注視、交談議論、拍照、思索的時候,我們感到很幸福。感覺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但這種時候很少,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受歡迎,都能被人理解與認可。

記者:您覺得08年各種外在的因素對您這樣的藝術家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

吳云華:有影響,但我想這是好的影響,可以加速藝術家對生活豐富性的了解。我們不希望平靜,不希望太安逸,激烈變動的生活對藝術發(fā)展本身是一種動力。在過去艱苦的環(huán)境下,社會有大變動的時候往往會產(chǎn)生一些好作品,我想就是這個原因。

記者:您認為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特質(zhì)?

吳云華:藝術家與藝術家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zhì)。我自己認為,好的藝術家首先要平易近人、有敏感的心,要用不平常的敏銳視角去觀察生活,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這樣才能夠接觸了解到最基層、最原始的事物。比如說,要刻畫人的心理,首先要接觸人、了解人,因為人具有挖掘不完的藝術魅力,就看你能發(fā)現(xiàn)多少。所有的文藝作品,最主要的就是刻畫人,刻畫人的外在美與靈魂美。能把人的靈魂挖掘表現(xiàn)出來并讓人們震撼是很不容易的,這樣的作品太少了。

還要有自信心。所謂自信心,有一顆平常心,就是從事藝術行業(yè)的人要通過鍛煉形成自己的特質(zhì),堅持自己的形象,不盲目跟隨別人。如果總是跟隨別人,一直在別人的陰影里生活,就完全失去了自我。要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發(fā)現(xiàn)問題,要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這是藝術家應該具備的一種重要的特質(zhì)。在整個美術發(fā)展史中,對美術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做出過重大貢獻的藝術家都具有這種特質(zhì)。

記者:您覺得適合藝術發(fā)展最理想的環(huán)境需要具備哪些前提?

吳云華:我認為當今環(huán)境就很好。畫畫首先需要自由,有自由才能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觀察生活,去發(fā)現(xiàn)你所愛的,發(fā)現(xiàn)你要表現(xiàn)的。這種環(huán)境現(xiàn)在我們就有了,沒有人限制你畫什么,怎么畫,所以說現(xiàn)在是美術發(fā)展的最好時期?,F(xiàn)在要是畫不好,我們不應該埋怨任何人了,只能埋怨自己??赡苁欠椒ú粚?,觀念有問題,或者感情有問題,再或者手懶?,F(xiàn)在我們觀眾的欣賞水平較高,層次較多,不像過去由于政治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審美都被局限于某一種單一狹窄的狀態(tài)?,F(xiàn)在我們有多層次、多元化的審美需求,無論藝術家怎么畫,都會找到觀眾,都會有人去喜歡支持你?,F(xiàn)在的藝術家真正處在一種和諧的環(huán)境里,他們能夠以平靜的心態(tài)去創(chuàng)作,這也是我們美術發(fā)展最好的時期。同時,現(xiàn)在這種環(huán)境也給藝術家們提出了一個責任問題,在過去那種條件下,前輩們都能畫出許多杰作,那么現(xiàn)在的藝術家們就更應該多出佳作。但是,過于安逸、富足、舒適的生活也會削弱我們的意志。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我們的進取心、刻苦精神、認識問題的敏銳性都減弱了。和平時代的安逸會令人意志消沉,藝術也容易變得懶散隨意、不負責任、庸俗化。在這個時候,藝術家應該嚴格審視要求自己,確定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切入社會,判斷社會,這是極其重要的。

記者:您認為油畫在中國接下來的發(fā)展趨勢如何?

吳云華:我持樂觀態(tài)度。中國確實是一個油畫大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像我們國家一樣有這么多人崇尚、喜歡油畫。油畫這種西畫形式雖然逐漸被大家所接受、喜愛,但我們畢竟不是西方,我們要用油畫來展現(xiàn)有我們民族特色的東西。我們今后的發(fā)展要靠兩條腿走路,一個是繼續(xù)學習,熟練掌握這種西方繪畫形式的能力,向西方學習并把它發(fā)揮到極致。再就是我們的思維觀念、民族感情要能夠融入到這種繪畫形式里,使油畫更具民族特色。在油畫的學習上我們也要堅持科學的發(fā)展觀,尊重油畫本身的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向西方學習了這么長時間,現(xiàn)在我們還需要清醒,我們在哪些方面需要繼續(xù)發(fā)揚,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就像徐悲鴻先生所講:我們要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吳云華

1944年生于黑龍江省。1956年考入原東北美術??茖W校附屬中學,1963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工藝系,1968年畢業(yè)分配到遼寧省美術創(chuàng)作組(后改為遼寧畫院),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至今。1985年至1987年,赴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修。現(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遼寧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遼寧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遼寧省政協(xié)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專家特殊津貼。

1972年至今,先后30余次參加全國及國家級美術展覽,作品多次參加出國展出,曾在新加坡舉辦個展。

代表作品:油畫有《采銅尖兵》、《鉆透萬山尋藏》、《糧官奶奶》、《烏金滾滾》、《多雪的冬天》、《山丹丹》等,國畫《我應該是中國的一部分——斯諾》等。曾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牌;“2006?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金獎;“2008?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金獎;“第八屆全國美展”大獎;“第六屆全國美展”優(yōu)秀作品獎;“全國首屆體育美展”銅獎;“全國首屆水彩人物畫展”銀獎;“全國紀念反法西斯抗戰(zhàn)勝利五十周年美展”銅獎等。有八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奧委會收藏,并有多種辭書、畫集、畫冊出版介紹。

記者:烏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