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滄海一粟”:101件久未謀面作品盡現(xiàn)劉海粟壯麗一生

時間: 2017.11.6

從中國第一所美術??茖W校的創(chuàng)立到中國第一本美術雜志的創(chuàng)辦,從開設人體寫生課到推行男女同校,從十上黃山到晚年潑墨、潑彩畫法的研究,劉海粟不僅在現(xiàn)代中國社會掀起了文化波瀾,更是以自己的傳奇經(jīng)歷寫下了絢麗的人生篇章。2017年11月3日上午,由中國美術館、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滄海一粟——劉海粟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劉海粟久未謀面的101件繪畫作品,涵蓋“黃山題材”繪畫,晚年創(chuàng)作的潑墨、潑彩畫法,以及一批造型出色的祖國各地風景繪畫等。

本次展覽分為“欲騰云上天都”“今日荷花別樣紅”“神州盡在彩霧中”三大篇章。第一篇展出劉海粟28幅以黃山為題材的繪畫作品,表現(xiàn)手法含潑墨、潑彩以及油畫,展現(xiàn)了其技法上和藝術思想上的躍進。第二篇展出劉海粟36幅書畫作品,其中國畫題材主要為花鳥、山水,運用的藝術手法有水墨、淺絳、潑墨、潑彩等,堪稱全面。第三篇展出劉海粟37幅油畫作品,主要描繪的是中國各地風景。其創(chuàng)造精神也與各地自然風貌相契合,他成功地把西方現(xiàn)代美術的相關精華融注于中國民族藝術風格的探求之中。另外,據(jù)劉海粟家屬劉蟾女士介紹,本次展覽同時還展出很多文獻資料,劉海粟數(shù)十年的藝術探索之路在此次展覽中得到了較好的梳理和立體的呈現(xiàn)。

展覽開幕儀式上,劉海粟家屬將劉海粟創(chuàng)作的油畫《黃山云?!?、中國畫《滿庭芳(潑墨黃山)》、書法《畢竟西郊八月中》捐贈給中國美術館,為中國美術館館藏的完善增添了力作。

渺滄海一粟:劉海粟的藝術道路

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說》。劉海粟深受感染,致信蔡元培,希望能對上海美專給予支持。蔡元培很快復信,兩人之間開始了密切的聯(lián)系。1921年,在蔡元培的邀請下,劉海粟到北大畫法研究會作講演。這段時間,劉海粟探訪了北京名勝古跡,創(chuàng)作了《北京前門》(1922)等一批早期油畫的代表作,他以注重外光的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北京前門,體現(xiàn)了其所受的后期印象主義的影響。蔡元培在《介紹藝術家劉海粟》一文中指出:“他的藝術傾向于后期印象主義。喜描寫外光。他畫面上的線條、結(jié)構、色調(diào)都充滿著自然的感情,有強烈的表現(xiàn)。他是一位個性強烈,處處可看出他總是走自已道路的畫家?!?/p>

1929年2月,劉海粟受教育部之命赴歐洲考察,一到巴黎,劉海粟立刻投入到如饑似渴的學習中。在第一次游歷歐洲的三年中,他共完成了200余幅作品。1929年,劉海粟將之前的油畫作品《北京前門》送往法國秋季沙龍而被選中參展,《北京前門》因之成為參加法國沙龍展的第一件中國作品。1933年秋至1935年夏,劉海粟第二次歐游,此行主要負責中德兩國政府聯(lián)合舉辦“中國現(xiàn)代美術展覽會”。這段時間創(chuàng)作了重要作品《威士敏斯達落日》(1935),這幅畫在展覽的第三篇章展出頗有看點,畫面上紅彤彤的太陽讓人聯(lián)想起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然而這幅畫描繪的是日落?;鸺t的落日猶如一團火焰一樣,燃燒著天空,也倒映在泰晤士河中。

1949年新中國成立,劉海粟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他暢游祖國壯麗山河,體驗各地勞動人民生活,用畫筆紀錄下新時代的新風景。從此次展出的《北京天壇》(1953)《白塔》(1953)《太湖之濱》(1954)等作品中可以看出這批畫所呈現(xiàn)出的時代面貌。1957年,劉海粟被錯劃為“右派”。文革中,又被莫須有地誣陷為“現(xiàn)行反革命分子”,被趕到陰暗潮濕的地下室生活。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劉海粟也沒有停止藝術創(chuàng)作的腳步。他將作畫當作精神上的寄托,創(chuàng)作了一批中國畫、油畫作品。此次展出的潑墨作品《墨荷》(1972),油畫作品《令箭荷花》(1970)《雞冠花》(1974)等便是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劉海粟不斷摸索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反復琢磨,在中國畫筆墨用法和意境的基礎上,融和了油畫的藝術效果,創(chuàng)造出潑墨潑彩新技法。他的潑墨作品《墨荷》,露出四朵潔白的荷花,三朵已經(jīng)綻放,還有一朵含苞待放,在大片濃墨色荷葉的映襯下黑白、虛實的結(jié)合使得畫面更具韻味。

1977年文革結(jié)束,劉海粟得到了平反,恢復了名譽和社會地位并出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此時劉海粟雖然已是耄耋老人,但他開始四處游歷,不辭辛苦作畫,展出的多幅黃山題材繪畫以及國畫《紅梅圖》(1984)油畫《黃果樹瀑布》(1985)等,我們可以看到晚年他依舊年輕的藝術心態(tài)。

從師到友:劉海粟寫盡黃山百態(tài)

黃山,天下奇絕,是游客們的熱愛,更是劉海粟的最愛。劉海粟一生十上黃山,留下的素描、速寫、油畫、潑墨等作品不計其數(shù)。 劉海粟在《黃山談藝錄》中寫道:“黃山為天下絕秀,千峰萬嶂,干云直上,不贅不附,如矢如林。幽深怪險,詭奇百出,晴嵐煙雨,儀態(tài)萬方。其一泉一石,一松一壑,不僅觸發(fā)你的詩思,惠你畫稿,提供無限美境,或使你心曠神怡,或使你無言對坐,寢食皆廢,終日忘饑,以至闊別數(shù)十年后,仍能保持極深印象,一朝念及,回憶便如飛流傾瀉,縱然白發(fā)垂耳,心情也貼近生命的春天!”

 1918年,劉海粟第一次上黃山,爬上鯽魚背時,左右都是峭壁,又遇狂風呼嘯,匆匆畫就幾張速寫就折返了。不久后,劉海粟第二次上黃山,畫了不同形態(tài)的松樹。之后,劉海粟又多次上黃山。1954年,劉海粟六上黃山,此行長達四個月,他用油畫、國畫,并混用潑墨、潑彩、白描等多種技法,留下了大量的黃山寫生畫作。26年后,85歲的劉海粟七上黃山,這是文革后他的第一次外出寫生,整個人精神振奮。此次展出的《滿庭芳(潑墨黃山)》(1980)是此次上山的代表作,其潑墨技法純熟老辣、氣勢恢弘,墨分五彩,愈顯云氣蒸騰所引起的磅礴氣勢,近景以松梢為入紙?zhí)?,以烘托云海的蒸騰厚重。遠山以濃淡變化之墨潑出山之走勢,形態(tài)各異,顯示了高超的潑墨手法。1982年,87歲高齡的劉海粟九上黃山,創(chuàng)作了《黃山光明頂》(1982)這幅對景揮毫的潑彩之作。其潑彩以石青為主,色墨交融,墨塊與色塊的互融滲透與縱橫交錯,產(chǎn)生了磅礴的氣勢和非凡的氣魄,體現(xiàn)了浩瀚高峨、天趣橫溢的意象。展陳的《奇峰白云》(1988)這幅潑彩山水畫是劉海粟十上黃山的精品力作。劉海粟以堅定有力的用筆塑造出崇山峻嶺巍然屹立的雄姿,構圖豐滿。與劉海粟其他潑彩山水畫不同的是,此畫具有雅逸輕靈之美,是動靜結(jié)合的經(jīng)典之作。

劉海粟“黃山題材”油畫創(chuàng)作中融入了自己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他在用油畫表現(xiàn)黃山時,注重對黃山山光云霧奇幻變化之美的捕捉和以情融景、景隨興生的抒發(fā),不拘泥于固定角度的西方式寫生,強調(diào)寫對象之生氣,這是對中國文化精神的體悟?!饵S山云海》(1954)是劉海粟六上黃山所作油畫,描繪的是在日出或日落時分所形成的彩色云海。劉海粟通過強化大面積的橫向云、霞,以及因日光普照而生出的天空與云海交錯之感,云氣的流動與山石形成的團塊相輔相成,又因山勢向上而云氣橫流,顯得整幅作品斑斕變幻,富有張力,氣象浩瀚,有胸懷宇宙、吞吐大荒之境界。其油畫《曙光頂看始信峰》(1982)能將主客觀融為一體,賦予作品濃郁的民族審美精神,把山景色彩簡化為群青和靛藍兩大色系,間以少許表現(xiàn)樹木的墨綠,通過筆痕之間產(chǎn)生的飛白形成云霧蒸騰的效果。虛實結(jié)合,強勁厚實,意態(tài)生動,具有“亂云飛東仍從容”的豪邁之境。

“昔日黃山是我?guī)?今日我是黃山友”這是劉海粟六上黃山之后所寫詩句。從師到友,劉海粟用作品詮釋了自己對于黃山精神的理解,“那云海翻騰、蕩氣回腸的線條縈繞著蒼松,在夕陽里,在紫霧中,似游龍,浩浩乎,氣吞萬里;海老隨心所欲,爐火純青!”

這些劉海粟在不同時期,不同境遇下創(chuàng)作的作品均在此次展覽中展出,展覽還展出了蔡元培先生大力支持劉海粟創(chuàng)辦的上海美術學校的信函,何香凝為組織抗日救護隊事致劉海粟、王濟遠的函,郭沫若為營救愛國學生事致劉海粟函,還有文化屆救亡協(xié)會借用上海美專校舍作為難民收容所事致劉海粟函……等。可以說一個立體的劉海粟及其美術教育、美術創(chuàng)作之路在此次展覽中得到了圓滿呈現(xiàn)。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無論創(chuàng)作還是理論,個人抑或體制,劉海粟的實踐和思想幾乎涉及中國現(xiàn)代美術領域的所有重要方面。在篳路藍縷的歷程中,他披荊斬棘,一往無前,以噴薄的才情、無畏的精神,不屈的斗志和豐碩的成果,把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將要求轉(zhuǎn)為行動,使革命的思想成為思想的革命,譜寫了中國現(xiàn)代美術運動初創(chuàng)階段的華彩樂章。”劉海粟老人一生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熱愛祖國,習仲勛的題詞“滄海一粟,壯麗一生”正是對他人生做出的最好概括。此次展覽將展至2017年11月26日。

文、圖/楊鐘慧(部分圖片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