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隋建國:“肉身成道”探討雕塑立身之本

時間: 2017.3.10

2017年3月9日,隋建國最新個展“肉身成道”于佩斯北京開幕。“肉身成道”源自圣經中耶穌的“道成肉身”,這里藝術家將“肉身”置于“道”之前,一方面似乎更符合中國傳統(tǒng)認識觀,另一方面也呼應了此次展覽創(chuàng)作所思考的主線,即藝術家本體與雕塑自身的內在關聯(lián)。

2008年,隋建國的《盲人肖像》系列開始將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作的對象本身作為具有獨立自主性的個體,就如雕塑家手中的泥是一種獨立個體,它并不是任何事物的投射。較于《盲人肖像》系列,本次展出的新作《手跡》系列則在視覺形態(tài)與媒介等細節(jié)上皆有著更深層的推進,這種演變可在展廳中那三件大型鑄銅雕塑中察覺。

通過藝術家手中的簡單動作——抓握、捏造、擠壓、分離、扭轉,藝術家的雙手與黏土產生了最直接而深刻的緊密接觸,同步展出的錄像作品《肉身成道》詳細地記錄下了這一瞬間畫面,貝蒂-蘇·赫爾茨稱其為“深入到了一種透著其老道的雕塑感覺的前意識狀態(tài)”。在黏土表面留下的指紋與印記似乎闡明了藝術家身體(雙手)的不在場,與此相對,黏土所呈現(xiàn)的各種凹陷、扭曲,構建了“不在場的身體”的負空間存在,就此即昭示著屬于身體的那種強勢的、不可否認的存在感。在展廳幕墻上持續(xù)進行著視頻中“創(chuàng)作”的手,填補了雕塑外部凹陷出的時空空缺,將二者合并為一個完整的現(xiàn)場。藝術家的手與黏土發(fā)生關系,黏土柔軟的特性與手的受力產生了碰撞,從此一個雕塑就此誕生。在隋建國看來,所謂的做雕塑往往在于手和泥互動的結果,可關鍵的核心更在于“第一下的觸碰”——第一下的接觸預示著生命特征的“物”的誕生,好比米開朗琪羅創(chuàng)世紀中上帝與亞當?shù)闹讣庀嘤|的瞬間。

早期制作如《盲人肖像》系列等作品,隋建國試圖運用人工的后期處理手法呈現(xiàn)雕塑層面上的機理效果,而如何能夠徹底而全面的還原手與黏土互相“觸碰”的那種受力瞬間,一直藝術家在創(chuàng)造表達上懸而未決的問題。本次展覽隋建國運用了高精密度的3D掃描技術及3D打印技術,精確捕捉并還原了作品表面的手紋細節(jié),使得雕塑作品的表面肌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細膩程度?!斑@種精確帶來的突破并非僅僅是技術上的,更是對藝術家美學理想的逐步靠近——以高科技處理生成的作品如科學實驗般精確記錄下材料的特性與受力結果,將前一階段作品中仍舊相切于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造型手法邊緣的藝術觀念,徹底推進到對于雕塑身體性本質的客觀揭示?!睂τ诒敬闻c技術的結合,隋建國表示,“這使得我的身體更加深入到材料里面去?!?

可以說,從隋建國2006年開始實踐的《時間的形狀》起,其創(chuàng)作生涯形成了明顯的分界點——從時代符號轉向個體的自我完成,這也是他挑戰(zhàn)當代雕塑觀念的實踐之路的開始。此次展示的幾件新作更是藝術家試圖借由探討身體與媒介之間的關系來探索觀念的新思索,正如隋建國所說:“我重新思考雕塑藝術的核心,試圖將其還原為更加本源性的問題——身體在空間與時間中的位置及其感受事物的方式?!?/P>

文/林佳斌
圖/楊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