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聚焦亞洲:798國際藝術交流中心舉辦開館影像藝術展

時間: 2016.10.16

就像英語成為國際語言一樣,藝術突破一個區(qū)域經過更多人們接受的過程,也會像英語那樣,成為國際標準。

北京798藝術區(qū)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從一個瀕臨廢棄的工業(yè)園區(qū)發(fā)展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文化區(qū),在國際藝術舞臺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16年10月15日,798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正式開館,并推出由北京798管委會和北京文化發(fā)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展覽“聚焦亞洲:亞洲影像藝術展”。展覽共展出來自中國、韓國、日本、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中國香港等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6位藝術家的作品,以影像藝術為主題,呈現(xiàn)亞洲共時性下生活與藝術的多樣性,也探討中國當代藝術在全球化語境下擴大話語權的可行性意義。本次展覽由巫鴻擔任學術主持,韓國策展人李章旭策劃。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影像藝術作為一種新媒體藝術形式誕生,也有著與生俱來的實驗性和先鋒性,正像阿瑟?丹托所說的“藝術與觀念最好的結合”。影像藝術不僅僅受到媒介技術的發(fā)展和其他領域的影響,其產生過程更是凝聚了眾多流派藝術實踐的果實,標志著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轉型。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亞洲經濟的崛起與當代藝術的開放,亞洲的藝術逐漸成為全球化問題的重要表征,亞洲的影像藝術則是重要的研究的腳本。

在全球化的語境下,誕生于不同歷史、文化背景的區(qū)域藝術如何共生共融,同時不失藝術的多樣性,這是策展人李章旭想探討的話題。在他看來,藝術是一種語言,雖然在某一區(qū)域開始使用時有賴于獨特的文化背景,但經過更多人們的接受,它會成為一種國際標準,就像英語。在本次展覽中,徐冰的《地書》就是一個最好的文化樣本,該作品最初起源于藝術家對諸多航空公司的機上安全說明書的圖案關注,這些說明書以識圖為主要手段,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說明一個復雜事情。后來,徐冰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標識,并開始研究數(shù)學、化學、物理、舞譜、商標等專門領域已經相對成熟的表達符號,以此完成作品《地書》。現(xiàn)在不管是何種文化背景的讀者,只要是被卷入當代生活的人,都可以讀懂這件作品。既然《地書》能成為國際語言,那影像藝術也能成為全球化時代的拓展藝術視覺領域的重要可能,并形成新的知識行動力。

798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是一個由798藝術區(qū)管委會打造的,為藝術機構和藝術家提供展示、交流、合作的公共服務平臺。798藝術區(qū)管委會主任桑小為在開館儀式上提到,成立中心旨在進一步提升園區(qū)公共服務水平,引領園區(qū)更好的發(fā)展。對于此次展覽,主辦方提到在全球化語境中如何擴大話語的主導權,展現(xiàn)自身對于亞洲問題的關注,在此意義上也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緊密呼應

展覽持續(xù)至11月20日。

文、圖/張文志
部分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聚焦亞洲——亞洲影像藝術展

策 展 人:李章旭
學術主持:巫鴻
展覽總監(jiān):陳赟冰
主辦單位:北京798管委會、北京文化發(fā)展基金會
協(xié)辦單位:盛事寶文化、韓國首爾環(huán)形替代空間
展覽地點:798國際藝術交流中心
藝術家:安谷?普萊米亞布都(印尼)、全濬皓(韓國)、瓊佩特?庫斯偉達納托(印尼)、金基羅(韓國)、李庸白(韓國)、小泉明郎(日本)、繆曉春(中國)、黃榮法(香港?中國)、樸承遠(韓國)、宋冬(中國)、何子彥(新加坡)、王慶松(中國)、徐冰(中國)、楊千(中國)、鄭然斗(韓國)、Yuki Ohro(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