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引領走向圖像新時代的藝術史:第34屆世界藝術史大會勝利閉幕

時間: 2016.9.21

2016年9月20日下午,歷時5天的第34屆世界藝術史大會在北京勝利閉幕,大會閉幕儀式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出席本次世界藝術史大會的學術嘉賓出席閉幕儀式。本屆世界藝術史大會由中央美術學院和北京大學共同主辦,分為21個分會近300場學術報告,來自全球43個國家的1600余位專家參與討論交流,也有近萬名觀眾參與學習,拉近了藝術史學科與社會公眾的距離,此外大會還舉辦了9個專題報告和6個特設展覽。世界藝術史大會在北京的成功舉辦,不僅為中國的藝術研究拓展了思路,也為全球的藝術史格局打開新局面。本屆世界藝術史大會中方籌委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主持閉幕式。

新任國際藝術史學會主席、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就“藝術史的未來”為世界藝術史大會閉幕做主題演講,他提到我們過去和現(xiàn)在利用遺存的圖像和物質材料來研究藝術,這種做法雖方興未艾,但已經(jīng)慢慢衰弱。我們今天又到了用圖像對社會和現(xiàn)實進行描繪的時代,比如電影、VR、AR。希望未來的藝術史不是跟隨語言學和人文科學的弱小學科,而成為能引領走向圖像時代的核心,能打開嶄新天地的學問。

“破碎與聚合:青州龍興寺古代佛教造像”和“華彩之塑:山西古代彩塑藝術研究與傳承專題展”是本屆世界藝術史大會的特別項目,都在中央美術學院展出,也是大會為嘉賓學者和聽眾呈現(xiàn)的另一視覺藝術盛宴。展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鄭巖在閉幕式上為藝術史大會嘉賓介紹兩場講座的詳細情況。

青州龍興寺佛像于1996年在一座窖藏中被發(fā)現(xiàn),引發(fā)學術界廣泛關注并成為研究熱點。展覽著重展示造像被發(fā)現(xiàn)時的原始狀態(tài),除了部分相對完整的造像以外,還展出了部分出土時的碎片,這些碎片產(chǎn)生于歷史上的兩次大規(guī)模滅佛運動——北周武帝滅佛和唐武宗滅佛。據(jù)考證,這些造型最早紀年是529年,最晚紀年是1029年,為何這些佛像和碎片在寺院保存了幾百年才被掩埋?鄭巖解釋說這些佛像被看做是佛陀的化生,而碎片也被看成是佛涅槃以后產(chǎn)生的舍利,因此被當做圣物被認真保存和掩埋。有的佛教經(jīng)典還指出,殘破的佛教可以在國泰民安的時代重新聚合在一起。策劃此次展覽也是意圖啟發(fā)從中國文化出發(fā)從新理解藝術的意義。在反思傳統(tǒng)“雕塑”概念的同時來探索傳統(tǒng)藝術和現(xiàn)代藝術在形式和觀念上建立某種鏈接的可能性。

“華彩之塑:山西古代彩塑藝術研究與傳承專題展”則立足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專業(yè)的教學現(xiàn)狀。山西是中國古代建筑與雕塑保存最好的地區(qū),同時雕塑系也重視向傳統(tǒng)學習,此次展覽展現(xiàn)的就是他們在研究、調(diào)查、教學中的收獲。展覽由三部分組成:古代彩塑的殘塊,對古代經(jīng)典彩塑作品的臨摹,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提煉重新創(chuàng)作的作品。既呈現(xiàn)古代彩塑的華麗,也看到古代藝術如何變成一種滋養(yǎng),轉換成為新的創(chuàng)造。

在閉幕式上還舉辦了世界藝術史大會會旗交接儀式,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和北京大學副校長李巖松一起將會旗交給下一屆世界藝術史大會主辦國代表Marzia Faietti和Claudia Mattos。第35屆世界藝術史大會將于2019-2020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和巴西圣保羅舉辦,這將是國際藝術史學會首次在兩個國家共同舉行大會,將推進世界藝術史大會更具國際化視野。

最后,負責本屆大會的國際藝術史學會前任主席、德國國家博物館館長Ulrich Grossmann教授宣布本屆世界藝術史大會勝利閉幕。

文/張文志
圖/楊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