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德博物館論壇+宮藏書畫展:世界藝術史大會走進故宮

時間: 2016.9.21

第34屆世界藝術史大會正在北京如火如荼的進行著,2016年9月19日,學術大會分會“中德博物館論壇”在故宮博物院舉辦,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柏林國家博物館館長艾森豪威爾攜各自學術團隊出席論壇并做主題演講,就如何在發(fā)揚傳統(tǒng)基礎上更好服務公眾作相關理論探索,中德雙方也分享了各自的實踐經(jīng)驗。來自世界藝術史大會理事、發(fā)言代表400多人出席論壇,并參觀了故宮博物院為此次世界藝術史大會舉辦的特展“故宮藏歷代書畫展”。

論壇開幕式上,世界藝術史大會主席秘書長、北京大學朱青生教授致辭,他肯定了故宮在珍藏中國藝術序列上的重要地位,也簡要梳理中國古代藝術的脈絡,他認為中西藝術在宋元-文藝復興時期走向不同的風格道路,宋代崔白花鳥追求寫實,強調(diào)空間,頗似西方“模仿說”,到元代倪瓚、吳鎮(zhèn)朝“意象”完成轉(zhuǎn)變,這在書法上也對應著“王羲之-杜牧-蘇軾”的演變脈絡。這種書畫流變在此次“故宮藏歷代書畫展”亦可洞見。

艾森豪威爾:核心藝術珍寶館“洪堡論壇”及其在古代普魯士藝術珍寶館的起源

柏林國家博物館總館長艾森豪威爾的演講“核心藝術珍寶館‘洪堡論壇’及其在古代普魯士藝術珍寶館的起源”,闡釋了這一綜合性文化中心在德國博物館歷史變遷中的影響與發(fā)展。艾森豪威爾概述了柏林國家博物館下屬20個博物館和機構的藝術收藏、科技收藏與自然收藏,是博物館島的重要成員。建于1701年的柏林宮在歷史變遷中幾經(jīng)沉浮,但這片宮殿是柏林的搖籃,近年來在城市歷史重建中被規(guī)劃成“洪堡計劃”,收藏有普魯士文化遺產(chǎn),艾森豪威爾也詳細介紹了這座“核心藝術珍寶館”的珍寶收藏,并以藝術品菲利普的珍寶柜做比喻,這里能滿足人們對于珍寶的所有想象和需求,也將傳承古代普魯士藝術珍寶的傳統(tǒng),打造成知識傳承的場所,并與19世紀就建成的博物館島一塊結成一個文化、精神統(tǒng)一體。

單霽翔:博物館如何應對公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演講圍繞博物館如何應對公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展開,這一話題從故宮由紫禁城變成博物館的第一天開始就考驗著“故宮人”,尤其去年“石渠寶笈特展”引發(fā)觀眾排隊、狂奔后更演變成一個公共話題。將游客引導成為觀眾,同時又權衡觀看與保護之間的矛盾,這是故宮持續(xù)探索的課題,單霽翔詳細分享了故宮經(jīng)驗:合理使用建筑面積,盡量擴大開放面積,雖然故宮開放面積由開始的30%擴大到現(xiàn)在的76%,故宮的目標是在百年院慶時開放達到85%;加大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研發(fā),把商品銷售轉(zhuǎn)變成衍生展示,滿足公眾對傳統(tǒng)藝術的文化消費;致力APP、網(wǎng)站的開發(fā),增強信息發(fā)布渠道,打造故宮數(shù)字博物館;建設故宮研究院,重視學術研究在博物館事業(yè)當中的底蘊作用。

在論壇現(xiàn)場,中德雙方簽署合作協(xié)議:2017年9月故宮將在柏林國家博物館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中國明清肖像畫展”;合作出版中英文版的18世紀藏傳佛教冊頁,將柏林國家博物館民俗博物館收藏的半套18世紀由清代宮廷畫家所作章嘉呼圖克圖五世傳記冊頁(孤品),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另半套同樣圖繪藏傳佛教高僧傳記的冊頁合璧,整理出版。

故宮藏歷代書畫展:畫史巨作講述中國美術史線索

為迎接第34屆世界藝術史大會在北京舉辦,故宮博物院推出新的一期“故宮藏歷代書畫展”。該系列展覽以中國美術史的發(fā)展為主軸,系統(tǒng)展出故宮收藏的書畫精品,本次展覽共有21件書法珍品及47件稀世畫作展出,王羲之宋代摹本《行書雨后》、唐杜牧唯一存世真跡《行書張好好詩》、宋崔白《寒雀圖》、宋劉松年《四景山水圖》、元錢選《幽居圖》等作品都是藝術史名作。此外臺閣體書法、亭榭界畫、明初浙派、吳門畫派、松江派、揚州八怪、清初四僧等風格的傳世作品皆在展覽中有所呈現(xiàn)。展覽在武英殿展出至10月26日。

文/張文志
圖/楊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