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挑戰(zhàn)既定規(guī)則:汪建偉“臟物”于長征空間展出

時間: 2015.9.21

2015年9月19日,汪建偉展覽“臟物”在長征空間展出,本次展覽匯集了藝術家近兩三年的工作,包含裝置、雕塑、繪畫、表演等多種媒介的作品,延續(xù)了其不斷的保持對已有事物懷疑的態(tài)度,呈現(xiàn)出富有意味的變化。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1日。

在開幕前一天的媒體導覽中,藝術家汪建偉和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人魯明軍介紹了展覽的相關信息。魯明軍表示,此次展覽除了現(xiàn)場展示的作品外,其實還包括汪建偉從2000年以來纂寫的12篇文章,在魯明軍看來文本也是作品,其擔任學術主持的工作就是和藝術家進行知識結構的溝通和系統(tǒng)研究。此次展覽是汪建偉2013年展覽的延續(xù),同樣拒絕一切的解釋,希望與觀眾拉開距離。

展覽現(xiàn)場的作品沒有任何標簽,也沒有任何文字的介紹。對于觀眾是否接受和看懂其作品,汪建偉表示,這不是藝術家所要思考的問題。他認為觀眾是用自己經驗想象出來的,顯然讓觀眾明白其作品顯得很虛偽。因為觀眾是充滿差異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堅持捍衛(wèi)個人思想的權利,藝術家又如何用自己的知識去奴役他人,因此只有做好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對于展覽名稱“臟物”的概念構思,汪建偉解釋到“臟物”,即“不干凈”的物,是對于“干凈”的物的發(fā)問,但不是對應干凈;對于己知的、正確性的提問,是關于處于時間進程中的事物,等待著如何被“清洗”——被指認和識別?!芭K物”所強調的是處于懸而未決的事物的狀態(tài),它是正在生成的,無法“干凈”的被現(xiàn)在的規(guī)則和標準剝離出來,或者說,它也無法被當下所完全吸納。正如藝術家所說,“任何一個物,或一個事件總是與開放性選擇有關,保持了它是或不是的整體性,而無論它是否一致,即一個矛盾體本身的真實性”。這個矛盾的完整性過程如何被排演,又如何被展示?為此,展覽現(xiàn)場呈現(xiàn)了藝術家對于這個“僵局”的思考和它的形式。

展廳里錯落擺放著繪畫和裝置作品,看似精心布置的背后卻是藝術家布展空間的一次反抗。汪建偉認為,一件作品并不是因為被放在了展廳里才成為藝術品,也不會說離開了展廳它就變成了一件垃圾。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展廳束縛,也不希望用過多的言辭解說來為作品設定界限,只是希望讓自己的作品和空間都變得更加合理。汪建偉進一步表示,藝術的主體是藝術品而不是藝術家,其最大作用就是抵制現(xiàn)有的規(guī)則,抵抗所有語境對其的解讀。

“臟物”開幕式期間,汪建偉攜他所創(chuàng)立的“結晶體”小組在長征空間后院呈現(xiàn)一種新的劇場實踐——“有人在后院排演”。此次展覽是“結晶體”小組第一次呈現(xiàn)在公眾面前,他們是一個開放性的團體,由不固定的成員構成,以討論、朗誦、談話、表演、與觀眾互動等方式展開工作,是一種全新的、綜合的行為方式。由于對時間、空間和話題的不確定,在不同環(huán)境中也會像“結晶體”般的延展和產生諸多變化。比如在排演現(xiàn)場,演員排演了話劇劇本,參與人員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討論了“生、死、耶穌、神、愛情、權利、自由、控制”等。

據悉,由此次展覽的學術批評魯明軍編撰的新書《軟弱的時間》也將正式對外發(fā)布,囊括了汪建偉本人近幾年工作的階段性思考,以及魯明軍與他深入討論之后所作的文字撰述。

圖、文/葉圓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