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方圓:盧甫圣書法藝術展”亮相京城 “甫圣體”首入公眾視野

時間: 2015.5.10

2015年5月9日至5月18日,“方圓:盧甫圣書法藝術展”在北京杏壇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是盧甫圣先生的首次書法個展,更是“甫圣體”書風首次被定位為一個概念進入公眾視野。

“甫圣體”:是書體,是字體,更是知識的綜合體

盧甫圣先生是當代的一位文化學者,他集畫家、書家、藝術史家、美學理論家、出版家為一身。其中,他的書法,是其藝術主張的直觀顯現,也是他文化態(tài)度和精神維度的可見標桿。

一種字體能夠成立,需要足夠獨特、系統(tǒng)、可識別、可重復。而一種書體,除了上述要求外,更需要在書法藝術的審美層面有著獨到的價值。

盧甫圣先生以精湛的書法技藝與深厚的文字學功底相結合,經歷數十年積累、琢磨、提煉、概括而成的“甫圣體”書風,可謂水到渠成。他不但在一般意義上的書法實踐中兼修各體書風,而且以廣博的學識和研究的態(tài)度廣采書法成熟期前的各類漢字書體、字體,銘,刻,簡,帛,形成了其書風熔篆隸于一爐而達于高古曠逸,而且字體匯各源于一家的書法風格。

“甫圣體”不僅是一種獨特的視覺符號系統(tǒng)和書風,還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漢字及書法知識體系?!案κンw”多用異體字,卻字字有來歷,型型有出典,盧甫圣先生篳路藍縷數十年,集腋成裘積累了他的書法字體資料庫,每一個獨特的用字,不僅是作為書家的盧甫圣化古為新,自出機抒的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還是學者盧甫圣制作的一個文字發(fā)展史,字源學的詞條。

“甫圣體”于藝術性,知識性,文化性上都自成一家,獲得了業(yè)內諸多大家的一致好評。著名書畫大家陳佩秋女士就指出:“盧甫圣的書法出于簡帛,又能融真,草,篆,隸等各體特點于自家面貌,可稱為’甫圣體’”,并欣然手書“甫圣體”三字以為祝賀。

甫圣書:讓閱讀隱退,意義顯現

盧甫圣先生的書法不僅是審美的對象,知識的載體,文化的標桿,還是他對于書法自身規(guī)律的思考成果之一。他歷任《書法研究》、《書法》雜志主編多年,出版有專著《書法生態(tài)論》與大量關于書法的專業(yè)論述,還于2015年主編、出版了歷時十年琢磨而成的巨著《中國書法史繹》,對書法藝術的本源與發(fā)展有著長期而深入的思考。他深刻地認識到,書法的主體性形成于從美用合一向美用分離的過程中,而藝術性的發(fā)揚則存在于對書法內容閱讀性的抑制之中。

歷史地看,20世紀以來,尤其是在受到現代主義影響以降的書法發(fā)展歷程,消解書法作品的可讀性的努力就有所呈現。然而大多數類似的努力,或繼承于草書的淵溯,或借法于抽象主義的視覺美感,或受到了東鄰假名書法的影響,或以造字制造視覺的陌生感,總體而言,可以說是“化書為畫”,去彼存此。而盧甫圣先生則將“消解”閱讀化為“抑制”,讓視覺先行,內容繼之,保留了視覺的獨立性,同時也保留了內容的實在性。

他大膽地采用最深入文化根脈的方式隱藏了書法的可閱讀性。他用“甫圣體”書寫了包含有從各處文獻,典籍,文物資料中搜集的異體字體,融合、轉化為一種豐富而統(tǒng)一的視覺形象,讓文字不可讀,使作品首先成為一件有獨特審美價值的書法藝術品;其次是一件可供探索與揭秘的文字作品,在重新獲得內容以后加深對作品的認識;最后還是一件可以通過釋文閱讀,體味傳統(tǒng)文脈的精神境界的文化產品。作品解讀的層層推進,使得這個展覽成為一場耳目一新,循循善誘,多元呈現的感受書法,體味傳統(tǒng)與當代、東方與西方之間的視覺文化盛宴。

盧甫圣簡介

盧甫圣,亦署輔圣。 藝術家、美術史論家、出版人、文化學者。浙江東陽人,現居上海。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上海書畫出版社總編輯、朵云軒總經理,同時兼任《書法》、《朵云》、《藝術當代》、《公共藝術》等刊物主編,中國美術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等校博士生導師,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他擅書畫,工詩詞,兼治美學理論。他的作品參加過國內外多次聯展和個展,并被國內外多家重要美術館收藏。他著有《天人論》、《書法生態(tài)論》、《中國文人畫通鑒》、《中國畫的世紀之門》、《中國文人畫史》等專著,主編了《中國書畫全書》、《中國畫名家技法圖譜》、《中國繪畫研究叢書》、《海上繪畫全集》、《中國書法史繹》、《現代設計大系》等大型書籍,主持了董其昌、四王、趙孟頫、海派藝術、二十世紀山水畫等國際學術研討會。

展覽信息
展覽地點:北京杏壇美術館(北京市西城區(qū)南新華街15-3號)
展覽時間:2015年5月9日 — 5月18日
開幕時間:5月9日下午2點30分
主辦單位:盧甫圣藝術基金會、北京杏壇美術館

圖/許帆
編/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