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學院思想面對面:蘇新平、邱志杰攜手亮相國美美術館“1:1計劃”首展

時間: 2015.1.6

2015年1月5日,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全新品牌系列展覽“1:1計劃”迎來首展,首次展覽選擇了中央美術學院的蘇新平教授和中國美術學院的邱志杰教授。兩位教授先后畢業(yè)于兩校的版畫專業(yè),并成為學院教學骨干,展覽總策劃楊勁松表示展覽意圖對當下國內紛紛揚揚“美院不是培養(yǎng)藝術家搖籃”之惑提供了一個文化研究的現場,當然此次展出更是從展覽的視角提供一次學術對話的平臺,構建一個思想面對面的平臺。在此次“1:1計劃”首展中,蘇新平帶來的是“我是這樣一路走來”個展,邱志杰則是“邱注上元燈彩計劃”。

這是一個集合中央美院、中國美院最優(yōu)秀學院藝術家的展覽。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黨委書記錢曉芳、老院長肖峰,浙江省文聯黨組副書記馬鋒輝,湖南美術出版社社長李小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李旭,《三聯生活周刊》副主編舒可文等嘉賓出席了展覽開幕式。對于參與此次展覽的兩所院校,許江表示中央美院和中國美院誕生于相同的時代背景,曾合二為一,有著深厚的血緣關系,是真正意義上的兄弟學院。中國南北地緣文化的不同,塑造了兩所院校不同的藝術性格,如今比肩而立,擔當著中國藝術教育的重要職責。范迪安院長也肯定兩所院校都致力于把中國美術提到時代的前沿和高度,“1:1計劃”也是兩院加強學術交流、合作的新舉措,并表示將積極推進這一計劃在中央美術學院落地生根。

蘇新平的展覽“我是這樣一路走來”展示的是他藝術發(fā)展的長路,展覽分為“經驗與超驗”、“迷失的寓言”、“懸而未決”三個板塊,共展出作品200余幅,此外還有不少藝術家獨白、批評家評論以及對話作為文獻支撐,也讓觀眾對蘇新平的藝術之路有更透徹的認識。蘇新平的藝術充滿了人文之思,早年的石版畫有著較強的“身份意識”,這不僅體現在蒙古服飾和馬匹方面的民族身份,同時畫面也流露出對“自我”、“人生”的哲思;九十年代以后的“欲望之?!?、“干杯”系列則在個人經驗基礎上融入對社會的憂慮和反思;新近的“風景”、“八個東西”等系列是蘇新平自我突破的嘗試,雖然畫面中“人”的形象有所淡化,卻是用更準確和獨特的語言來表達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相比蘇新平展示的是一條探索長路,邱志杰展出的則是一卷長卷。邱志杰在傳統(tǒng)與當代鏈接的整體思考上,對明代名畫《上元燈彩圖》進行邱氏的當代解讀,是一次圖像的考古發(fā)掘。用許江的話來說,這件作品充滿了人文視野挑戰(zhàn),有獨特的田野考察和造型思考方法,是一件思想與表現并行的創(chuàng)作,是一件“全媒體”的奇觀。進入展場可看到文獻、創(chuàng)作、游戲、裝置,細細品讀,更有邱志杰對于歷史的品讀,是他對歷史文化基因的當代演繹。比如通過裝置游戲的方式對“權臣”、“太監(jiān)”、“名妓”、“祥瑞”、“北伐”、“酷刑”等歷史現象、身份重新解讀,卻不失背后最精髓的文化內核,觀眾也有一種現實與歷史之間的穿越感。邱志杰在接受CAFA藝訊網記者采訪時談到歷史在他看來是一個劇場,我們不僅是觀看者,也是參與者,我們都能在里面找到一個自己的身份,此次“邱注上元燈彩計劃”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展出,他也爭取在明年年底能完成整個計劃。

兩位藝術家均出身版畫科班,版畫媒介的敏銳思考塑造了他們,也成就了他們的藝術品格。許江評價此次展覽一邊展示的是孜孜不倦的追求,一邊展示的是應接不暇的想象,但背后體現的則是兩所院校“和而不同”的品質追求。范迪安將此次展覽體現的個體寬度與深度上升到整個藝術生態(tài)層面,他強調中國的藝術也應該在這兩個方面形成自己的學術水平,一方面藝術家的思維要盡可能的寬闊,另一方面藝術家的學問也要更加深入透徹。

據悉,整個展覽將持續(xù)至2015年1月25日。

文、圖/張文志
編/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