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紅磚美術館開館展“太平廣記”拉開帷幕

時間: 2014.6.11

2014年5月23日下午3點,紅磚美術館開館展——“太平廣記”正式拉開帷幕。在展覽新聞發(fā)布會上,館長閆士杰、展覽學術主持高士明、策展人郭曉彥和張健伶、藝術家張永和以及潛在寫作者朱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發(fā)言。閆士杰由紅磚美術館構建時的思路和過程談起,強調“建筑是在土地上生長起來的”概念,所以應用了紅磚和青磚這些中國固有的樸實素材。此外,閆士杰館長提出希望這次的展覽“太平廣記”不單是一個空間性的展覽,更是彌散在整個空間和園林中的,穿越歷史和空間的展覽。高士明先生提出三個重點,來對這次展覽進行簡要的說明。兩位策展人分別針對不同的重點,對展覽給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釋。

開幕儀式在紅磚美術館圓形展廳舉行,由紅磚美術館副館長鞏劍擔任主持,首先由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先生致辭,他表示“在中國美術館發(fā)展事業(yè)中,紅磚美術館用自己的文化視野和對當代藝術的關注形成一個新的公共文化載體,以此成為整個文化、整個藝術發(fā)展的標志?!彪S后,高士明先生對太平廣記這次展覽做了一個簡要的介紹和敘述,并對此次展覽寄予了深切的希望。臺灣著名藝術家陳界仁作為代表藝術家進行了發(fā)言,對于他與九位藝術家一起參加由閆館長、曹梅夫婦創(chuàng)辦的紅磚美術館開館展“太平廣記”,并共同借千年太平廣記這個問題區(qū)發(fā)出認識“野”已近對其藝術的轉化,他非常高興。最后,紅磚美術館閆館長在發(fā)言中表示,紅磚美術館將以開放的心態(tài)歡迎所有藝術界的朋友們跟我們一道共同構筑紅磚美術館的明天,以創(chuàng)新的能量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建設增上一塊紅磚。

作為紅磚美術館開館展的“太平廣記”,特別邀請了黃永砅、吳山專與英格、張永和、汪建偉、陳界仁、邱志杰、楊福東、白雙全以及兩位年輕人馮冰伊和郭熙共十位藝術家(組合)共同參加,并且展出的作品均為最新創(chuàng)作,分別處在紅磚美術館不同的9個展廳,演繹出豐富的想象空間和敘事結構,又展現出各自分殊的社會想象。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敘事”作為一種策展方法、同時也是創(chuàng)作策略,貫穿著從創(chuàng)作到開幕、直至展出的全部過程。藝術家在此兼具觀象者、占卜者、記述者等多重身份,呼應并挖掘著藝術本來就存在的敘事潛能;而作品之于社會現實和個人歷史敘述的間隙中,正是一種“在野的知識”的存在,通過“太平廣記”所蘊涵的潛在書寫能量,既折射出十位藝術家長期的思考脈絡與工作線索,又展現了各自分殊的社會想象。

使用“太平廣記”作為開館展的標題,高士明、郭曉彥、張健伶三位策展人認為,打動策展團隊的正是它所積淀的歷朝歷代的“在野的知識”,以及由此產生的對于敘事行為的特別關注。在此基礎上,無論是對當代還是未來所提煉的一系列“征兆”、“影射”、或“志異化”的力量,都是作用于十位藝術家和“寫作小組”創(chuàng)作中的可能性影響。而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在這一系列影響和作用下,作品中由“征兆”所引發(fā)的“命運和未來”、由“影射”所提示的“當下和現實”、以及“志異化”背后的不確定的陌生,實實在在地還原了今天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各種感知。

展覽發(fā)生同時,還邀請了賈勤、朱琺、惡鳥等多位“潛在寫作”的漢語實踐者,以在地書寫、就地播撒的方式,探問《太平廣記》的當下意蘊,發(fā)掘美術館空間中潛在的敘事能量,還會有十本藝術家書(Artist Book)出版發(fā)行,成為展覽學術研究和深度解讀的具體延伸。

據悉,“太平廣記”展覽將一直持續(xù)到8月24日。

關于紅磚美術館
紅磚美術館地處北京市東北部何各莊一號地國際藝術區(qū),由企業(yè)家、收藏家閆士杰和曹梅夫婦創(chuàng)辦,2012年12月初步建成并試運營,將于2014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紅磚美術館占地面積近二萬平米,其中包括8000平米的室外園林,設置有8個展示空間,包括3個集兒童活動、公共教育等功能在內的休閑空間等配套功能區(qū)域。 目前紅磚美術館的永久收藏包括有:克里斯丁·萊默茨(Christain Lemmerz)、奧拉夫·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 邁克·魁恩(Michael Kvium)、托尼·奧斯勒(Tony Oursler)、黃永砅、吳山專和英格等等國內外重要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 紅磚美術館將致力于當代藝術的深度研究和典型呈現,以具有學術性、前瞻性、國際性的一系列策展、駐地、教育、出版等活動打造藝術推廣與交流的國際平臺,形成北京文化藝術生態(tài)中的新的共同體,并為公眾提供優(yōu)質的藝術教育和文化休閑資源。

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編
圖片提供/紅磚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