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楊珺訪談錄:我崇尚經(jīng)典藝術(shù)

時間: 2009.11.3

時間:2004年7月21日
地點:北京?楊珺畫室
王民德(以下簡稱王):問你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你為什么選擇畫水墨人物畫?

楊珺(以下簡稱楊):就是因為個人濃厚的興趣。我是O型血,好交友,喜歡觀察和研究人的行為、情態(tài)細節(jié),喜歡體悟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感情變化。當我按照自己的感覺進行人物寫生時,這個過程能讓我回到一種真實狀態(tài)。人物畫對于我是一種與自己的興趣切合并且能夠使這種興趣發(fā)展的好辦法。觀察和表現(xiàn)一個對象時,會引發(fā)我對其生存狀態(tài)的聯(lián)想:什么樣的職業(yè),會住在什么地方,會怎樣表達自己的愛憎……我喜歡面對對象時的這種浮想翩翩,這種感覺讓我覺得親切、直接,然后把我對對象的猜想和判斷定格在畫面上。這也是我在學習山水畫、花鳥畫中沒有體會到的快樂。選擇人物畫,更容易把我的日常生活當中的經(jīng)驗和對生命的體驗自然融入到繪畫當中。我對大千世界的關(guān)注點是人,于是我用積極入世的生活態(tài)度選擇了人物畫,我想,這種方式最能表達我的真實感覺,有益于解開我對這個世界思考所遇到的困惑。

王:我接觸過一些30歲以下的畫家,他們對“他人的臉孔”似乎沒太多的興趣,他們更看重自我,所以當我聽到你喜歡觀察他人時,我覺得你有點“傳統(tǒng)”。

楊:是的,我骨子里的確非常傳統(tǒng)。作為70年代初出生的人,有著與70年代末,以及80年代出生這批人許多不同的情結(jié),譬如我依然相信真理,崇尚經(jīng)典,依然相信有崇高和偉大,我有著奮斗的目標和崇拜的偶像,我相信并且一直依賴社會這個群體。而現(xiàn)在很多比我年輕的人好像更“后現(xiàn)代”,他們大多以自己為中心,就如您所說的:“他們看重自己”,他們整天都在看著自己這張臉(笑)。這是一種現(xiàn)實狀態(tài),沒有好壞之分,文化內(nèi)容總是趨向多元,只是我的生長環(huán)境和經(jīng)歷讓我只能沿著自己的道路前進。

王:那你選擇人物畫僅僅是因為自己喜善交友,喜歡研究人嗎?

楊:也不完全是這樣。這是隨著學習的深入而逐漸堅定自己選擇的方向。古人把花鳥、山水畫推及到的高度是很難逾越的,而人物畫在古代所取得的成就,也同樣令人嘆為觀止。就這一點在當代就其認識上存在很大的問題?,F(xiàn)在的美術(shù)教育完全是從西方傳統(tǒng)美術(shù)教育入手,以科學的解剖知識為基礎(chǔ),以三維空間的觀察方法來認識和表現(xiàn)對象,這樣的教育其后果就是審美思維方式極其西化,導致對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作品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有這樣的論斷:古人的山水、花鳥畫有高度,而古代人物畫則一般。在我看來,這是不準確的。舉例來說,唐宋的寫實人物畫,那種高度就是令現(xiàn)在所有人物畫家汗顏的。其中宋代李公麟的作品《五馬圖》,是令我極其佩服的經(jīng)典作品,你看看他畫的馬和五個異域的牽馬人,那太令人叫絕了,極其寫實,極其精準,但它的語言表現(xiàn)又極其樸素,只是用一種白描勾線淡染的方法,概括簡煉,極寫實又極意象。

這個說法聽起來好象很玄奧,也有點矛盾。實際上,這就是中國畫的妙處和魅力所在了,他能把矛盾化為和諧與合理。盡管其表現(xiàn)方法是程式化的,是平面空間的,但最后又還原到精神理念的高度上去了。在這樣一張經(jīng)典的作品中就讓我們看到了李公麟的畢生積累與超人的敏銳,正所謂中國畫到最后就是品評修養(yǎng)了。扯遠了(笑)?;氐侥鷦偛拍莻€問題上來,正是看到了前人的高度,才激發(fā)我畫人物畫的熱情。古人的筆墨是很厲害的,但古人的筆墨都是恰當?shù)卦诒磉_當時的境況。元人尚逸,講究氣韻表現(xiàn),而明清更重筆墨趣味,彰顯個人性情,像徐渭、八大、石濤,還有揚州八怪等,這都是借景抒懷,以物狀情,這都是與當時的大文化背景有關(guān),是歷史的呈現(xiàn)。因此,他們也多以山水、花鳥為題材。而現(xiàn)在這個世界變化了,大文化背景下,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密切了,同時在心靈上也更加疏遠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覺得畫人物更能表現(xiàn)我自己的情感。

王:你為什么選擇田黎明老師做你的研究生導師呢?

楊:田黎明先生是我上本科時的水墨畫室主任,也是我們的任課老師,從認識田老師到了解田老師,這個過程也正是我對人物畫理解加深的過程。我確立了自己崇拜的偶像,明確了自己的追求。我的性格是奔放的,有放蕩不羈的一面,正因為這樣,田老師的睿智、沉靜、寬容、博學,成為我學習的榜樣和目標。本科畢業(yè)的這幾年,我留在高校,為人師表,這使我更深刻認識到田老師的人品與畫品的高度。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契機,恰逢今年,田老師首次招收研究生,因此我成了幸運兒。

王: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喜歡哪些西方的畫家?

楊:我上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當代水墨人物畫研究。當代文化其實就是融合文化和互補文化,于是我的研究方向也就包括了西方繪畫藝術(shù)的研究。對西畫我雖然看得比較多,但是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分析,所以研究是談不上的。說到喜歡,從古典繪畫到當代藝術(shù),我都有不同時代喜歡的大師和作品,我崇尚經(jīng)典的藝術(shù)作品。

王:“崇尚經(jīng)典”,又是傳統(tǒng)觀念的表現(xiàn)(笑)。你對賣畫怎么看?

楊:賣畫是畫家最正常的行為了,是畫家的生存手段。賣畫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定的。譬如我自己,目前還沒有什么名氣,況且個人風格和面貌也未完全確立,處在一個學生學習階段,所以賣畫是看機緣而定的。也有不少相識和不相識的朋友向我發(fā)出收藏我的作品的信號,前幾天就接到一個山東畫商的邀請,一次性要買斷30張四尺整紙的畫。賣30張畫,經(jīng)濟上固然能解決我很多問題,但我也本能地認為這是一種不合適的收藏方式,至少對于我來說不太合適,我覺得畫要在一種不累的狀態(tài)下畫出來才有意思,為賣畫而趕制的作品肯定好不了,對我不好,對收藏家也不好。因此,我是杜絕“批量生產(chǎn)”的。

王:你作為70年代以后出生的畫家,請你談談對當代中國畫壇的看法。

楊:這個問題有點大,因為涉及面太廣了。我自身就處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中,很難清醒的跳出來去認識和評定它。我只有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種沉寂的心態(tài)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希望不要被太多的紛擾迷惑了自己的道路。關(guān)于中國畫創(chuàng)作和研究,我覺得需要相當長的實踐與積累,往往要站在群峰之巔才能鳥瞰眾山,只嘆自己真是“只緣身在此山中”?。ü笮Γ?。

王:很高興與你有這么長時間的交流,同時也祝愿你在今后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中喜收碩果。

來源于:中國畫藝術(shù)年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