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OCAT研究中心2021年度講座預告:聚焦前西班牙時期的歷史

時間: 2021.10.25

主講人:瑪麗·米勒  

主題:形成中的藝術:瑪雅藝術制作

時間:2021年10月29日–10月31日 上午9:30-12:30

活動形式:Zoom會議

直播平臺:雅昌藝術頭條、在藝、嗶哩嗶哩

語言:中英文同聲傳譯

Mary Miller profile.png主講人介紹

2021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學者:瑪麗·米勒(Mary Miller)

現(xiàn)任美國蓋蒂研究中心主任。她于普林斯頓大學取得文學學士學位后,于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身為古代美洲藝術的專家,米勒博士既是學者又是策展人,同時還是一位杰出的機構領導者。

在其四十余年的學術生涯中,米勒博士不僅撰寫了眾多學術文章,還撰寫并合著了許多知名著作,其中包括《博南帕克壁畫》(1986)、《中美地區(qū)藝術》(1986,現(xiàn)已再版至第六版)、《古代墨西哥和瑪雅人的符號與神祇》[1993,與卡爾·陶布(Karl Taube)合著]、《瑪雅藝術與建筑》[1999,現(xiàn)有新版本與梅根·奧尼爾(Megan O’Neil)合著]。在對耶魯大學拜內克古籍善本圖書館館藏的,由被殖民的阿茲特克原住民繪制的稀有地圖做了深入研究之后,米勒與芭芭拉·芒迪(Barbara Mundy)一起編寫了《墨西哥城的地圖繪制》(2012)一書。次年,她又與克勞迪婭·布里滕娜姆(Claudia Brittenham)合著出版了《瑪雅晚期宮廷景觀:對博南帕克壁畫的思考》(2013)。

米勒博士有著豐富而優(yōu)秀的策展經歷,她與琳達·謝爾(Linda Schele)在德克薩斯州沃斯堡金貝爾美術館共同策劃的“諸王的血脈”(1986),便是一場堪稱里程碑式的展覽。她還主持策劃了發(fā)生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古代瑪雅的宮廷藝術”(1994)展覽。

作為一位高等教育領域以及人文學科的引領者,米勒博士屢獲殊榮。在加入蓋蒂研究中心之前,米勒博士長期任教于耶魯大學,同時擔任若干管理職務。2008-2014年間,米勒博士成為了耶魯學院的首位女性院長。她在耶魯任職期間,還兼任了藝術史系主任、拉丁美洲研究委員會會長、考古學研究項目研究生顧問、女性教員論壇指導委員會成員。2016-2018年間,米勒博士擔任耶魯大學西校區(qū)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理事長。作為蓋蒂研究中心的負責人,她致力于開展前西班牙時期藝術所有權歷史(Pre-Hispanic Art Provenance)研究,推動踐行“多元、公正、友好和包容”(DEAI)的機構使命,努力創(chuàng)造多種多樣的機會,鼓勵學界與社區(qū)參與到機構的活動與發(fā)展中來。

米勒博士有關古代墨西哥和瑪雅人的著作曾斬獲多項國家級獎項,其中包括:1988年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獎項,1996年古根海姆獎。1994年,米勒博士當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此外,她還數(shù)次應邀在各類國際知名講座上發(fā)表演講,這些著名講座包括2010年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第59屆梅隆講座,2015年劍橋大學斯萊德講座,2021年哈佛大學塔蒂亞娜·普羅斯庫里亞科夫獎講座(Tatiana Proskouriakoff Award Lecture)。2022年,耶魯大學將授予她研究生院校友最高榮譽——威爾伯十字勛章。

系列講座綜述

1519年西班牙人入侵之際,墨西哥同美洲的其他地區(qū)一樣,已然形成了一種獨立于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完整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既體現(xiàn)在物質文化之中,又表露于非物質文化之中。如今,我們可以通過探索物化于前西班牙時期藝術與建筑中的世界觀,揭示世界上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傳統(tǒng)之一。本次系列講座將通過多種途徑來考察以下幾個視角中顯現(xiàn)出的古代美洲的意涵和美學:原住民文字系統(tǒng)——其破譯催生了新的歷史敘事;考古學——其發(fā)現(xiàn)使得歷史的新面向不斷浮出水面;圖像學——其證據揭示了歐洲中心主義話語中所謂的“發(fā)現(xiàn)”和“征服”之下受到壓抑的宗教意義與信仰模式。

三場講座將聚焦前西班牙時期的歷史,將其置于廣義上的瑪雅地區(qū)內進行探討。這個地理范圍包含五個現(xiàn)代國家:洪都拉斯、伯利茲、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北部和墨西哥南部。其中將特別關注墨西哥南部(塔巴斯科州、恰帕斯州、坎佩切州、金塔納羅奧州和尤卡坦州)和危地馬拉的佩騰省。主講人瑪麗·米勒博士將從使得表現(xiàn)成為可能的材料和技術出發(fā),談到8世紀瑪雅人的藝術制作實踐,并將創(chuàng)新與停滯二者同時作為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重要表征。此外,她還將論及前西班牙時期藝術如何進入20世紀與21世紀的藝術博物館和藝術市場,及其未來的前景。

系列講座日程

10月29日 上午9:30-12:30

第一講 瑪雅世界:對材料的探索和對物質性的把握

Zoom會議號:860 7906 9948

密碼:555555

對談嘉賓:李新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回應題目:仰韶文化彩陶的魚鳥化生主題

10月30日 上午9:30-12:30

第二講 瑪雅藝術:藝術如何變化,如何保持不變

Zoom會議號:829 1361 1475

密碼:666666

對談嘉賓:王海城(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藝術史系副教授)

回應題目:藝術沿革隨想十三條

10月31日 上午9:30-12:30

第三講 現(xiàn)代語境下的瑪雅藝術

Zoom會議號:817 1803 1681

密碼:123456

對談嘉賓:徐堅(上海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

回應題目:同群還是異類:美國博物館中的中國

學術主持:巫鴻(OCAT研究中心執(zhí)行館長、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及東亞語言文明系教授)

主持人:

郭偉其(OCAT研究中心學術總監(jiān)、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副教授)

劉令儀(OCAT研究中心公共項目部負責人)

10. 29 9:30am- 12:30pm (GMT+8)

主辦方

OCAT研究中心是OCAT在北京設立的非營利性、獨立的民間學術研究機構,是OCAT館群的有機部分。它以研究出版、圖書文獻和展覽交流為主要功能,研究對象包括古代藝術和自上世紀以來中國現(xiàn)當代視覺藝術實踐,研究范圍包括藝術家、藝術作品、藝術流派、藝術展覽、藝術思潮、藝術機構、藝術著述及其它藝術生態(tài),它還兼顧與這一研究相關的圖書館、檔案庫的建設和海外學術交流,它也是OCAT館群在北京的展示平臺。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種關于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的“歷史研究”的價值模式、學術機制和獨特方法,它的學術主旨是:知識、思想與研究,它提倡當代藝術史與人類精神史、觀念史、思想史和視覺文化史整體結合的學術研究傳統(tǒng)和開放的學術研究精神,關注經典藝術史著作的翻譯出版與現(xiàn)當代藝術史與古典藝術史研究的學術貫通。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直接隸屬于北京大學,是以人文與社會科學基礎學科為主、推動學科交叉研究并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的實體學術機構。文研院的宗旨是:涵育學術,激活思想。文研院的目標定位是:依托北大綜合優(yōu)勢,立足于人文社會學基礎研究,探索學科之基本原理及前沿領域,推動跨學科交叉合作,為知識和思想創(chuàng)新提供學術支撐;凝聚多方學術精華,促進與海內外學界的深度交流,建設更有競爭的學術隊伍;基于中國歷史變遷的經驗和理論,從世界諸文明的演進路徑出發(fā)加以比較和審視,探索中國社會發(fā)展和文明振興的道路;繼承傳統(tǒng),弘揚人文與科學精神;引領風氣,優(yōu)化學術生態(tài)。

關于OCAT研究中心年度講座

“OCAT研究中心年度講座”項目作為一個致力促進當代藝術史研究的開放性項目,旨在協(xié)助國內思想界和學術界直接接觸國際前沿的學術動態(tài),并為彼此提供一個交流與對話的直接互動平臺。作為年度公共教育項目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它極佳地昭示了OCAT研究中心的學術主旨:知識、思想與研究,提倡當代藝術史及人類精神史、觀念史、思想史和視覺文化史整體結合的學術研究傳統(tǒng)及開放的學術研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