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本固枝榮:中國民間剪紙藝術暨非遺傳承特展于天津開幕

時間: 2014.10.24

中國民間剪紙有悠久的歷史,曾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并進而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在今天,從剪紙本身的文化內涵和精美造型之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智慧與輝煌。

新中國成立以來,涌現(xiàn)出一大批為我們所熟知的剪紙大師,如王老賞、張永壽、芮金富、庫淑蘭、高鳳蓮、王蘭畔、曹佃祥、林桃、祁秀梅、高金愛、趙景安、張玉梅、張花女、王桂英等等。在被這些“天才的傳承者”們的精湛技藝所折服的同時,有一個問題卻始終沒有被充分討論,那就是——他們的藝術從何而來?

本次展覽系統(tǒng)梳理了中國民間剪紙的歷史、流布、技藝、功能與藝術等諸多方面,重點關注了剪紙如何構成歷史,剪紙在民俗中的基本文化形態(tài)等基本問題。展出的作品皆為晚清、民國以來,北京、天津、山東、山西、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區(qū)的珍貴剪紙實物,總數(shù)達四百余件。同時展出的還有百余件使用剪紙裝飾或借助剪紙技法制作的笸籮、供簽、粉本、熏樣、繡樣、繡品等民俗實物,以及大量與民間剪紙收藏、研究有關的珍稀歷史文獻。

展覽的全名為:“本固枝榮——中國民間剪紙藝術暨非遺傳承特展”?!氨竟讨s”的原意,是指主干強固,枝葉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礎鞏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在本次展覽中,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本”與“枝”的關系:一、歷史傳統(tǒng)是“本”,清代、民國以來的剪紙是“枝”;二、人們的生活是“本”,藝術是“枝”;三、傳統(tǒng)剪紙是“本”,今天的剪紙傳承是“枝”。

在此基礎上構成展覽全部內容的,是針對這三個角度的回應。首先,我們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晚清至民國時期的剪紙實物所展現(xiàn)出的藝術成就,是與歷史傳統(tǒng)的積淀不可分割的。由此,我們追溯了剪紙的歷史,也包括剪紙研究的歷史。其次,我們并沒有局限于剪紙本身,而是從文化史的視角出發(fā),把剪紙還原到其使用的場所、位置和功能中,從其與家居裝飾、刺繡、民俗生活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使用四個方面進行展示。由此,也形成了本次展覽的主要結構。最后,以晚清、民國剪紙為代表的傳統(tǒng)剪紙,與建國以來的剪紙實踐關系非常密切。因此,我們也展出了部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革剪紙,并邀請了來自陜西、山西及天津的剪紙傳承人代表親臨現(xiàn)場,不僅展示了傳承人的作品,也展示了她們的精湛技藝。

作為“中國·天津2014‘西岸’剪紙藝術節(jié)”的一個組成部分,希望本次展覽能夠對中國剪紙的保護和傳承,對弘揚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充分展示中國剪紙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魅力,也包括對剪紙的學術研究與展示方式的探索等方面,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展覽名稱:“本固枝榮:中國民間剪紙藝術暨非遺傳承特展”   
學術顧問:薄松年、喬曉光
策展人:姜彥文、楊文 
展覽時間:2014年10月21日—10月29日
展覽地點:天津博物館(天津市河西區(qū)平江道62號) 
主辦單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天津市河西區(qū)政府
承辦單位: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天津市河西區(qū)文化局
策劃單位:伍福民間美術工作室
支持單位: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中央美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