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紙牌屋”里有“食局”:黃勇個展?jié)饪s紛繁人際社會

時間: 2017.10.24

作為一部改編自英國同名小說的熱門美劇,“紙牌屋”這一名詞因其“政治權斗”的精彩情節(jié)而為我們所熟知。“House of Cards”中譯“紙牌屋”,何謂紙牌屋?從字面上理解為“用紙牌砌成的房子”,可引申為根基不牢,可能一觸即潰的事物。黃勇個展“紙牌屋”,核心作品為《食局》系列,這一系列作品以紙牌的形式呈現(xiàn),又因作品中隱喻的“局”與美劇《紙牌屋》中權謀游戲有著某種意義上的共通之處,故而定名。

2017年10月22日,黃勇色粉畫展“紙牌屋”亮相北京大千當代藝術中心。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劉禮賓策劃,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擔任學術主持。出席展覽的嘉賓有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蘇新平、798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彥伶、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圣佳曦和文化產業(yè)集團執(zhí)行董事陶巍。

畫自己的風景

展覽主要展出“Come On”、“朔風”、“豐澤湖”、“手抄本”、“無語箴言”、“抬舉”、“食局”七個系列共83件作品??梢哉f,黃勇的每件作品都不相同,沒有固定的圖像樣式,均來自于生活的體驗和對這個紛繁世界的自我理解。“Come on”系列靈感來源于日常生活,其中代表作《Come on》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一種壓迫感,總感覺有一件事情要發(fā)生。同樣我們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要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面對呢?黃勇認為藝術家可以提出這個問題。“Come on”,來吧,生活給我什么,我就迎接什么,這似黃勇的自我宣言,也似他面對觀者的一種直白。黃勇繪有多套“手抄本”系列作品,過去一些難以出版且不宜公開的文化禁忌真是通過手抄本得以保存,因之手抄本作為一種繪畫形式的存在隱喻著一種私密性。在黃勇的認識里,后現(xiàn)代語境的今天我們尊重每一個個體,而個體不同的價值恰恰印證了“手抄本”的私密性。

“朔風”、“豐澤湖”系列描繪的是北方干澀的朔風和南國艷麗的景色。過去幾十年南來北往的生活讓黃勇深切地感受到一切都在變化,而干澀的朔風、南國的艷麗依舊。他想做的是運用繪畫的手段來表達自身的感受。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認為,黃勇畫的“風景”只是對外界的某種借用而與真實的自然毫不對稱,因此他畫的還是自己內心的世界,他自己的風景。

展覽現(xiàn)場,“無語箴言”和“抬舉”系列作品相對展陳,前者在時空感上很有節(jié)奏趣味,描繪著三界的人、鬼、妖、神、仙;三界對面,是佛界,“抬舉”系列展出五件佛像繪畫均用色粉繪制,呈現(xiàn)一種用油畫和水彩所給與不了的真切感,仿佛能感受到黃沙,能感受到日月、風的變換。“食局”系列作為本次展出的主打作品,最初創(chuàng)作于2006年,這一套作品共54件,通過紙牌的形式呈現(xiàn)旨在為觀眾與作者搭建以牌局對話的氛圍,從而有機地傳達作者通過“紙牌”表達的生活感悟和對人生色彩的思考。

以色粉融合入畫

在西方藝術史上,以色粉入畫由來已久。印象派畫家德加(1834-1917)所繪《舞臺上的舞者》《穿藍衣的舞者們》等都是色粉畫的經典作品。色粉畫作為一類畫種,其粉狀的特性在表現(xiàn)某類事物上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但是其很難應用于描繪多數(shù)事物,且顏色難以長存。所以在繪畫史上,它的歷史功勛有限,也無法像油畫一樣為廣大藝術家所接受。但是,黃勇十分熱愛色粉畫,因此在他油畫創(chuàng)作之余一直堅持色粉畫的創(chuàng)作。他的老同學兼同事余丁教授認為黃勇是一名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畫家。

如何使得色粉能夠像油畫一般進行色彩融合,而不是反復多次的進行色彩的疊加和并置?這是黃勇一直試圖攻克的難題。我們知道中國傳統(tǒng)繪畫所用的紙本材料——宣紙,尤其是“生宣紙”,墨汁滴在上面墨色會被吃進紙里。黃勇從正是從這一點得到啟發(fā):如果將色粉畫應用在宣紙上會如何?帶著這樣的問題去探索實踐,黃勇嘗到了甜頭,并開始在紙上做文章。最終,黃勇發(fā)現(xiàn)了調整紙張材質對于實現(xiàn)色粉畫色彩間混合滲透的可能,最終實驗調配出了獨特的“手工紙”配方?,F(xiàn)場展出的所有作品均是黃勇在自制的手工紙張上繪制而成。

在策展人看來,黃勇選擇色粉進行創(chuàng)作,有其偶然原因,也有其必然因素。以色貌色,色粉與作品表現(xiàn)的物象關系直接,手和他特制的紙的距離縮短,手的運動半徑小,以心接物的路程更近,畫家更容易和所繪畫面形成私密空間。去除了對背景的籌劃,物之特性更加明顯,藝術家格物致知的狀態(tài)更加直接。

 “紙牌屋”里有“食局”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社會發(fā)展至今,食物的補給已不再成為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時,精神食糧的補給似乎已提上日程。這正是黃勇思考的問題,出于對于這一問題的思考有了“食局”系列的最初創(chuàng)意。“局”在這系列作品中的隱喻較深,有食必有局。黃勇認為,食物和牌局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既親密又疏離的關系。兩者確實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但又拉大了尺度空間,有待觀者和我們自身去感受。劉禮賓是這樣認為的:在黃勇的筆下,所繪食品毫發(fā)畢現(xiàn),鮮活晶瑩,讓觀眾睹之垂涎三尺,生活氣息呼之欲出。打牌者發(fā)牌的一刻,定然夾雜著失去食物的失落,還混雜著舌胃的痙攣。在運籌帷幄之中,多種感觸紛至沓來。局中局外,進入和出離,紙牌上的食品成了打牌人若即若離的誘因。

一套撲克牌,共54張。在繪制編排美食的時候,黃勇有意按照中餐上菜的菜品順序依次繪制,A繪制的是酒;2、3為主食,緊接著繪制素菜后繪制葷菜、水果等。較之2015年在柏林施達克基金會展出的“食局——黃勇作品展”,本次策展注重對于“局”的詮釋,因此作品的呈現(xiàn)改變了以往從A、2、3····JOKER的排列,采用的是展覽前的幾位藝術家在牌局上的親身體驗:第一個出牌者交牌445566,要牌的一方用1010JJQQ壓上,依此出牌,大牌壓小牌,最先出完手中牌的一方勝出。幾局下來,輸贏在幾家中輪換。

最后,如何解讀這個“局”?在美劇《紙牌屋》中,主角弗蘭西斯·安德伍德經常“打破第四面墻”,與觀眾直接對話。讓戲外的觀眾明白這只是一個“局”,弗蘭西斯·安德伍德借用的是局中人“旁白”,黃勇借助的是自己描繪的食品。引用劉禮賓在展覽前言所述:屋中有紙牌,紙牌屋,其濃縮的是紛繁復雜的人際社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機智交鋒、勾心斗角的牌局之中,黃勇精心給大家奉獻一份美食華服,或許更是他面對人生起落的一份智慧和幽默。

展覽將于11月21日落下帷幕。

文/楊鐘慧
圖/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