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德國8丨非定形藝術:紅磚美術館展出戰(zhàn)后德國抽象藝術

時間: 2017.9.18

2017年9月16日,作為“德國8:德國藝術在中國”藝術項目的重要組成結構之一,“先導:德國非定形藝術”在紅磚美術館開幕。展覽由德國波恩藝術文化基金會、中央美術學院主辦,范迪安和瓦爾特·斯邁林總策劃,紅磚美術館館長閆士杰擔任副總策展人。展覽聚焦戰(zhàn)后德國最重要的抽象藝術流派“非定形藝術”,展出代表藝術家皮特·布呂寧、卡爾·奧托·格茲、格哈德·胡美、伯納德·舒爾茨、埃米爾·舒馬赫和弗里德·提勒的作品,所有作品都是首次與中國觀眾見面。此次展覽也是了解戰(zhàn)后有別于國際藝術潮流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歐洲抽象藝術形式的重要窗口與契機。

展覽總策劃、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開幕致辭中提到“德國8”藝術項目通過展覽與論壇提供了八種不同的文化體驗,體現(xiàn)出中德藝術之間的寬廣維度,而紅磚美術館展出的非定形藝術在國內了解甚少,二戰(zhàn)以后,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發(fā)展成為一種世界現(xiàn)象,而德國堅持從自己的傳統(tǒng)出發(fā),并在全球化背景相互激發(fā)、思考、影響下,發(fā)展出具有德國品質的非定形藝術。瓦爾特·斯邁林進一步闡釋非定形藝術,德國憲法確保藝術、文化、科學、教育方面的自由,藝術及公共展示實際上是構建一個“自我”,是自身定位的重要部分,展覽的六位藝術家正是尋得了一種文化自信。他們的創(chuàng)作理念非常簡單,盡量依賴巧合,通過各自的工作方式構建一種開放的對話模式,這也是非定形藝術是如此重要的原因。閆士杰對這批二戰(zhàn)后德國探索者的作品落地紅磚美術館展出感受榮幸,他認為非定形藝術是沉重后的自由,是一種世界的精神財富,他們是寫實主義的逃離者,他們自由的尋找著抽象藝術的本質、結構,他們的作品中蓄含著一種詩意。

“非定形藝術”是以法語命名的,概念基本同于法國的“塔希主義”,在上世紀60年代的德國異?;钴S,涌現(xiàn)出一大批技法復雜類型各異的非定形藝術作品,并引導各種新前衛(wèi)藝術出現(xiàn)。非定形藝術主張畫家應掙脫環(huán)境對其的影響,從現(xiàn)實中“解放”自己,由理智和情緒主導的工作方式,非常有利于即時創(chuàng)作出愉悅積極的形象,即使沒有肖像研究的知識,也無礙人們解讀這些形象。非定形藝術不僅革新了繪畫的傳統(tǒng)觀念,也重新定義了抽象這一概念,抽象獲得了更大的獨立性,涵蓋了作品有形的形成過程、顏色及創(chuàng)作中身體的運動過程。對創(chuàng)作過程的強調,是非定形藝術的基本特征,繪畫也因此具有行動性。

本次參展的藝術家是非定形藝術最重要的參與者與發(fā)起者,展覽不僅展示了五六十年代受國際非定形藝術影響,投身動勢抽象繪畫創(chuàng)作的德國藝術家早期作品,也呈現(xiàn)每一個藝術家高度個性化、自主化的視覺語言。皮特·布呂寧的作品以緊張的身體變化為特征,水平和運動和垂直的筆觸構成具有動感的繪畫結構,也讓觀眾能想象出作者當時的動作???middot;奧托·格茲作畫時將畫布平鋪地上,然后用畫刷或木板將高度稀釋的顏料推掉或刮掉,這種運動的痕跡、傾斜的筆觸以及復雜的顏色構成畫面結構,充滿生氣,富有活力。格哈德·胡美的藝術有著從繁至簡的轉換,參展作品通過PVC管擴展了繪畫領域,采用不規(guī)則形式創(chuàng)作,不再受古典矩形格式限制。伯納德·舒爾茨將對現(xiàn)實的隱喻加入作品,創(chuàng)作“米高福”系列,畫面呈現(xiàn)一種基于潛意識的獨特奇幻視覺語言,讓觀眾有一種具象或抽象的聯(lián)想。埃米爾·舒馬赫關注圖像的物質性,油畫顏料經常和沙子、泥土或紡織品、毛發(fā)等混合在一起,用畫筆或調色刀層層抹開,創(chuàng)作出具有觸感和浮雕感的作品。弗里德·提勒的作品有一種沖擊效應,利用對顏料的大肆渲染注入豐富的情感,將其轉化成一種感覺,一種抽象的經歷。

展覽將持續(xù)至10月22日。

文/張文志
圖/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