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袁運生個展啟幕:數(shù)十載藝術創(chuàng)作“走向文明的自覺”

時間: 2017.4.7

“袁運生是中國美術界的良心。在這個營營茍且、追名逐利的時代,他是少數(shù)堅持理想、不入時流的藝術求道者的突出代表,是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少有的具有大師氣質的人物。和那些世故圓滑、安于現(xiàn)狀、不思變革的庸碌之輩相比,袁運生這樣的“性情中人、稀有動物”(陳丹青語)彌足珍貴?!?/EM>

——殷雙喜(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

 

2017年4月6日下午,“走向文明的自覺——袁運生藝術展”于中國美術館開幕。開幕現(xiàn)場嘉賓云集,眾多學者、教授、藝術家出席。其中,本次展覽藝術家袁運生先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以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史學家邵大箴先生于開幕式上發(fā)言,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擔任開幕主持。

本次展覽是袁運生先生幾十年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的一次回顧性展示,展覽根據主題分為四個部分:水墨意蘊、道象、融貫中西、記憶,全面呈現(xiàn)了袁運生先生自1960年代至今創(chuàng)作的水墨、油畫、銅版畫等141件,以及素描、速寫等習作20多件。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首次公開展出。

并置:學院傳統(tǒng)與當代啟蒙

談到袁運生的作品,最為人所熟悉的是其在1979年參與首都國際機場的壁畫創(chuàng)作繪制的《潑水節(jié)——生命的贊歌》,在畫面中藝術家大膽繪入3個沐浴的傣家女裸體,當時引起中國美術界、文化界乃至思想界的廣泛爭論,海外媒體稱,“中國在公共場所的墻壁上出現(xiàn)了女人體,預示了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開放?!北敬握褂[可以看到這幅具有歷史意義的《潑水節(jié)——生命的贊歌》的壁畫原稿。袁運生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師承董希文先生,這時期其受到了傳統(tǒng)學院派藝術及現(xiàn)代藝術啟蒙的雙重影響,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大膽又有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試圖對中國現(xiàn)代藝術尋找一條真正的自我之路,這是藝術家文化自覺的開始。

融合:美國抽象表現(xiàn)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

1982年,袁運生受邀赴美參與壁畫創(chuàng)作。初到美國之時,袁運生就拜訪了表現(xiàn)主義繪畫大師德庫寧的工作室,在這期間袁運生接受抽象表現(xiàn)主義、行動繪畫的影響,用宣紙創(chuàng)作了大量紙本水墨綜合材料繪畫。在本次展覽的“水墨意蘊”板塊,主要呈現(xiàn)了1990年時期袁運生在美國時代的水墨實踐,如《狂想曲》、《黑色抽象》、《線·象》等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可見袁運生運用了中國水墨的材料,加以對點、線、面、體積、空間等形式語言的探索。談及自己的繪畫創(chuàng)作,袁運生表示:“中國畫前人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精辟的理論,比如石濤的‘一畫論’中所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念,幾乎影響了我一輩子?!闭且驗橹形鞣讲煌^念的碰撞與實驗,在彼此的相互轉化之中,藝術家以中國傳統(tǒng)體道方法,打通了連接西方現(xiàn)代藝術之路。

獨造:在“非書畫系統(tǒng)”的視覺空間里尋求新啟發(fā)

1996年袁運生歸國后在中央美術學院擔任教學,他帶著學生去各地石窟博物館考察并先發(fā)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造型藝術史一個巨大的寶藏”,袁運生提出了復制中國古代雕刻、青銅器、壁畫、書法,進入基礎教育,從而逐步建構起“中國自己的高等美術教育體系”,基礎教育必須回到以自己本土文化為根基的審美上來?!叭绻覀兣囵B(yǎng)的學子根本讀不懂云岡、麥積山的造像,讀不懂敦煌的壁畫,傳承都不到,何談發(fā)展?哪來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來源于對本土文化的認知,有認知才能認同?!痹\生說到。此后,袁運生積極參與“中國傳統(tǒng)雕塑的復制與當代中國美術教育體系的建立”,嘗試為中國的美術教育提供更為“中國式”的造型經驗。此時期他創(chuàng)作了擺脫了敘事邏輯而是純粹內心寫照的《夢想家》、《不屈的老人》等作品。本時期也有部分持續(xù)了水墨綜合材料繪畫的實驗作品,袁運生加以使用不同的材質如油蠟、色粉、蛋清等,使畫面中充滿了強烈的視覺表現(xiàn)力。

本次展覽是袁運生不同創(chuàng)作時期理念在作品上的反映,展覽以類型極為豐富的作品和大量的文獻資料構成了袁運生的藝術世界,足以讓人們了解這位藝術家卓越的創(chuàng)作才華,看到他對20世紀后半葉至今的中國美術的貢獻。正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所評價:“袁運生經歷了西方藝術轉型時期的思潮風雨,因此能更透徹地思考中國藝術應有的文化取向,提出重塑中華文明價值,在美術教育中貫穿中國文化傳統(tǒng),探索中國自己的高等美術教育體系等重大命題,這是一種新型的文化自覺,也是十分可貴的文化自信?!?/P>

文/林佳斌
圖/胡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