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藝術與身份、語境關系的雙重梳理:“刁德謙回顧展”于UCCA開幕

時間: 2015.9.20

2015年9月18日,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年度重要大展“刁德謙回顧展”正式開幕。此次展覽由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擔任策展人,展覽共展出藝術家不同時期的作品115件,來自9個國家的36個借展方,籌備時間長達兩年之久,是藝術家迄今為止最大規(guī)模也是最為全面的個人回顧展,旨在記述和闡釋貫穿這位杰出藝術家在過去五十年間全部創(chuàng)作的主題線索。

刁德謙,194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是20世紀后半葉觀念繪畫史上的關鍵人物之一,他于1949年離開中國大陸移居香港,之后移民美國,定居紐約逾五十年。上世紀60年代進入紐約藝術界,深受抽象表現(xiàn)繪畫潮流影響;70年代,他的創(chuàng)作開始面向由于抽象表現(xiàn)主義與形式主義的紛爭從而進入一種復雜境地的繪畫;80年代早期,他從基于過程的抽象繪畫轉向了更為觀念化的工作方式,結合文本、圖像學和敘事性主體等元素處理了一系列復雜的主題,諸如現(xiàn)代主義動蕩史、烏托邦政治運動遺產(chǎn)、種族身份政治、辛酸的家族往事等;90年代關注巴奈特·紐曼的持續(xù)研究,并在創(chuàng)作中融入對自己華裔身份的討論;近幾年回到故鄉(xiāng)四川大亨里,開始從個人童年記憶出發(fā)進行一系列創(chuàng)作。

此次展覽大致按時間線索對刁德謙五十年創(chuàng)作生涯進行梳理。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以抽象繪畫作為入口,并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反思、突破、演進,并逐漸形成個人風格,他每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都與當時的藝術大語境密切關聯(lián),同時又對當下風格提出自己的反思與質疑,從而形成一種互動關系。不僅如此,在其創(chuàng)作中,持續(xù)保持著和個人、家族身份記憶的互動。因此,觀刁德謙的藝術,不僅是對其個人藝術脈絡的“外在”“內(nèi)在”觀察,同時也是一種對現(xiàn)代美術史的另類閱讀和批評。

早在60、70年代,抽象表現(xiàn)主義大獲全勝之后,藝術界都在尋找著形式創(chuàng)新。格林伯格建議畫家截斷、切割畫布以找到作品的最終狀態(tài),刁德謙決定與格林伯格反其道而行之,決定讓畫布上發(fā)生的所有事情都在作品山留下記錄。比如此次展出的《國富論》,他使用工業(yè)廢紙筒代替畫筆進行創(chuàng)作,“蘸上顏料在整個畫布上反復刮擦,碾滾或拖動……直到畫面出現(xiàn)我想要的效果”。對于作品的命名,刁德謙也拒絕當時盛行的“無題”一詞,而從電影或書籍中搜集的詞句來命名這些抽象作品。但盡管如此,此時的刁德謙還是身處于紐約抽象繪畫藝術的潮流之中,其用紙筒作畫這一外在形式也頗有“行動繪畫”之風。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曾告別繪畫一段時間,當重新拿起畫筆時,刁德謙找到了超越早期純粹、形式抽象的突破口,轉向了更為觀念化的繪畫探索,同時在繪畫中對以馬列維奇代表的至上主義、俄國構成主義、風格派等進行研究。1984年創(chuàng)作的轉折期重要作品《滑動》也在展覽中展出,創(chuàng)作原型取自馬列維奇1915年的展覽“最后一個未來主義繪畫展覽0.10”的展覽現(xiàn)場照片,刁德謙通過讓原照片中各幅繪畫的輪廓互相滑動交叉,找到一種屬于自己的、與經(jīng)典圖像之間的連接方式。在繪畫系列“至上主義小監(jiān)獄”中,他在至上主義與抽象表現(xiàn)主義之間構建一種想象的聯(lián)系。在作品《樹》中,他將歐洲抽象主義大師的名字寫在馬列維奇作品《至上主義第50號》的圖像形式上,仿佛是一張歐洲抽象主義繪畫人物關系錯位的家譜。

巴奈特·紐曼一直是刁德謙欽佩的對象,他曾搜集紐曼藝術創(chuàng)作的相關數(shù)據(jù)制成類似“抽象繪畫”的圖表形式。同時也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開始對自己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比如展覽作品《履歷》中,作為與紐曼的對照,藝術家用圖表的形式編年記錄了自己的展覽史。而另一件作品《提喻法》甚至把藝術史學家本杰明·布赫洛為里希特撰寫的批評文章重新編輯,將文章中所有里希特的名字和作品替換成自己的信息,以此反映“成功”藝術家在面對全球藝術界不斷擴張的巨大機器的典型心理狀態(tài)。同時,刁德謙也開始從藝術角度討論自己的華裔身份,比如此次展出的《打擾一下,您的東方情調流露出來了》、《袁將軍的苦茶》等作品。刁德謙在現(xiàn)場介紹到他剛到美國時,十分努力地去“中國化”,積極融入美國文化,他希望在紐約被當做“藝術家”而不是“亞洲藝術家”,但當時是難以實現(xiàn)的,但當時很多人也認為“他實際上不是一個真正的中國藝術家”,這種困境啟發(fā)他在藝術中對自己的文化身份進行反思和定位。

在近些年的創(chuàng)作中,刁德謙弱化了個人創(chuàng)作與文藝大語境的關系,更多的是從個人角度切入,展場中央部分,陳列著對藝術家各個時期具有重要個人意義的自傳性作品,因此展覽也梳理著藝術脈絡之外的另一條線——對其個人經(jīng)歷的回顧。刁德謙出生于成都,后來幾次回到成都,他采訪了許多曾在成都生活的親人與舊識,將儲存在不同個體腦海中的多重記憶,與刁德謙搜集到的、與家庭記憶有關信息進行描繪,匯聚成“大亨里”系列。他還為此次展覽創(chuàng)作了香港“九龍系列”,描述了1949年到1955年在香港尖沙咀避難生活的記憶。

展覽以“回顧展”的形式敘述了刁德謙的五十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脈絡,也梳理了他的個人記憶歷史,但刁德謙似乎并不滿足于此,正如他在新聞見面會所說:“相比回顧,我更想展望未來”。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15日,展覽期間還將進行一系列座談、對話、放映等公共文化活動。

文、圖/張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