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面孔后的故事——館藏肖像精品展(油畫/素描部分)開幕

時間: 2014.6.27

本次展出的作品是從中央美院美術館典藏作品中挑選出來的肖像畫精品。

肖像畫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即已出現(xiàn),直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隨著人文思潮的興起與推廣,人的價值得到肯定和尊重,表現(xiàn)在藝術上則是關注對現(xiàn)實生活和人的描繪,正是在這個基礎上肖像畫才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繪畫樣式。然而,那時的肖像畫主要是為王公、貴族和僧侶等藝術贊助人委托制作,真實摹寫并不重要,而以肖像畫的形式突出表現(xiàn)贊助人的美德卻是此時肖像畫的重點,因此,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以及一整套再現(xiàn)三維空間、體積和質(zhì)感的繪畫技術一并形成了肖像畫的古典傳統(tǒng)。

進入17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國王、宗教勢力衰落,荷蘭小畫派中開始出現(xiàn)以逼真描摹為目的的現(xiàn)實主義肖像畫,這種肖像畫的記錄功能增強,類似攝影照片的作用,而且普及到普通民眾,同時反映的也是市民以及中產(chǎn)階級的審美趣味。當然,委拉斯貴支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像》以及倫勃朗的系列自畫像卻因真實表達了對象的個性和思想情感從而具有了更深一層的文化色彩。

19世紀中期,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庫爾貝用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描繪底層民眾的生活和肖像的作品在客觀上形成了對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等傳統(tǒng)藝術的挑戰(zhàn)。庫爾貝的肖像作品在真實摹寫的基礎上已經(jīng)開始包含了有意識地表達藝術家的主觀情緒。

庫爾貝開啟的這一方向在20世紀初的西方現(xiàn)代藝術中完全明晰化了,肖像畫在西方現(xiàn)代藝術家手中開始成為自我表現(xiàn)的一種工具。

中國20世紀以來的油畫肖像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時段:第一個是20世紀初至新中國成立,第二個是新中國成立至文革結束,最后是自文革結束至20世紀末。本次展覽主要涉及前兩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前的油畫肖像主要是由留學背景的畫家繪制,其風格主要是歐洲古典主義與印象派相結合的手法,當然也有像決瀾社中那些變形的肖像作品,但這些作品不是當時的主流。新中國成立至文革期間,當時的藝術樣式主要受蘇聯(lián)影響,隨著“馬訓班”的結束和留蘇藝術家的歸國,中國的油畫肖像顯示出以結構準確、肖似為主要特征的蘇聯(lián)現(xiàn)實主義肖像畫的影響。實際上,這種肖像畫來自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所代表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

本次展覽中的肖像作品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這條脈絡。另外,本次展覽是中央美院美術館典藏部策劃的“經(jīng)典藏品”系列展的首展,之所以設立這樣一種展陳方式,主要是希望將美術館的藏品更有效地服務于學術界以及社會公眾,期待能為更多社會層面的公眾服務。

主辦:中央美院美術館
項目策劃:中央美院美術館典藏部
項目指導:王璜生 唐斌
展覽策劃:郭紅梅 李垚辰
展覽執(zhí)行:徐研 王春玲 宿世存 華佳 宋金明
視覺設計:伊義
展覽時間:2014年6月27日——2015年1月25日
展覽地點:中央美院美術館2B精品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