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楊詰蒼:還是花鳥山水畫”將在墨齋展出

時間: 2014.5.16

2014年5月19日,由墨齋舉辦的楊詰蒼(1956年生于廣東佛山)新作展“還是花鳥山水畫”即將開幕。此展覽將展出楊詰蒼的一系列既不安定又獨具美感的作品。權利、暴力與恐懼是楊詰蒼繪畫的核心;同時,藝術家也重視形式的超越、自我的升華以及博愛的表現(xiàn)。楊詰蒼引人入勝的精湛技巧,讓人緊張甚至恐懼,亦使人感到極度缺乏人性的荒謬與超然。

楊詰蒼的藝術實踐追求極致和參與,這使其在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中獨樹一幟。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西班牙畫家戈雅(1746-1828)創(chuàng)作了《戰(zhàn)爭災難》和《狂想曲》系列版畫。至此,歐洲藝術家便習慣于將評論社會愚事和災難視為己任。相反,中國的水墨藝術家始終堅守儒、釋、道的信仰,作品與之相應地體現(xiàn)出詩書畫相結合的特色。作為當代藝術家,楊詰蒼拒絕了中國傳統(tǒng)身份而選擇了社會行動者的角色。

此前,楊詰蒼將唐、宋和元代佛教壁畫中濃麗的用線與工筆、花鳥畫法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描繪戰(zhàn)爭、屠殺、恐懼、毀滅、財富和權力的畫面。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曾在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及2013-2014年“古法今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當代水墨藝術大展”中展出的《會叫的風景》系列。本次畫展展出的作品都是藝術家的最新之作。作品沿襲了之前的畫風?!哆€是花鳥畫》臨摹了希特勒的花卉作品?!督孀訄@》之一隱喻著死亡的風景。《紫光土》則來源于《十一日談》系列作品,描述了動物間跨越物種的情愛。

楊詰蒼在筆墨的表現(xiàn)性上同樣才華橫溢。他在作品中運用了寫意的技法,這與傳統(tǒng)中文學,如詩歌中的比興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次展覽中,楊詰蒼用這種方式創(chuàng)作了各類作品,有些作品是尖銳的片段,有些是戰(zhàn)時的個人圖象,還有些是藝術家本人的訓告,如《不許動作》、《什么都很重要》及《鞭》。主要作品《戰(zhàn)后1914-2014》描畫了一位丟盔卸甲的落魄士兵和他的戰(zhàn)馬,背景是消失在遠方的遭受炸毀的城市。一對雕塑作品《花少年》和《鐵拐李》展現(xiàn)了一個青年滿懷希望,又遭到嚴重殘害的不同狀態(tài)。

今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一百周年,正如作品《戰(zhàn)后1914-2014》名字所強調的,我們可以把整個展覽看成是對避免大規(guī)模災難和暴力的警示,自然本身是中立的,希特勒所畫的花卉也是花卉,反映人類愚行的風景依然是風景。

楊詰蒼是策展人林似竹博士出品的紀錄片《墨詠》中十位專題藝術家之一,藝術家的工作和生活也將成為畫展之后學術出版的主題。該出版物由林似竹博士擔任主編,并定于展覽閉幕六個月后出版,由藝術出版社D.A.P.在美國發(fā)行。

關于藝術家
早在學生時代,就讀廣州美術學院的楊詰蒼就秉承了“異己分子”的立場,這與文革期間青年造反派的風氣息息相關。畢業(yè)之后,楊詰蒼試圖退出藝術界,轉而參禪學道。這段經歷促成他之后求簡的畫風。從1988年移居歐洲至今,楊詰蒼仍頻頻往返于巴黎和海德堡。1989年,他參加了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前衛(wèi)藝術大展”,并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參與了“大地魔術師”的展覽的現(xiàn)場制作。之后,他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國際重要展覽,還在各大美術館舉辦個展。

關于策展人
林似竹博士(Britta Erickson)是墨齋的藝術總監(jiān)和本次展覽的策展人,現(xiàn)居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帕洛奧圖。林博士作為獨立學者與策展人曾多次為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2001-2002)和斯坦福大學坎特視覺藝術中心(2005)策劃重要展覽。2007年,她參與策劃了以水墨藝術為主題的成都雙年展。此后,又作為特約策展人籌劃了2010年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上海:城市中的藝術”展。林女士還是香港“水墨會”和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典藏國際版文選》和《亞太藝術雜志》編委成員。2006年她榮獲福布萊特獎學金,以在北京調研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林博士在斯坦福大學獲得中國藝術史博士學位。

展覽日期:2014年5月19日至2014年8月10日
展覽地點:墨齋

圖片提供/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