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多維空間的作品對話:日本藝術(shù)家加藤泉中國首個大型個展亮相紅磚美術(shù)館

時間: 2018.9.3

繼上半年推出埃利亞松個展“道隱無名”引起整個藝術(shù)圈的觀展熱潮。近日,紅磚美術(shù)館為我們帶來了加藤泉中國首個大型個展,展覽依舊引起了不小反響。加藤泉1969年出生于日本西南部沿海島根縣,而立之年開始接觸畫畫,但是很快加藤泉便藉其不斷創(chuàng)新的作品在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展覽中贏得了廣泛關(guān)注。

此次展覽作為藝術(shù)家在中國的首個大型個展,展出藝術(shù)家過去十年中創(chuàng)作的50余件作品,包括為此次展覽全新定制的織物系列《無題》(2018)及其在紅磚美術(shù)館園林區(qū)中的駐地創(chuàng)作。

步入美術(shù)館,紅磚標志性的圓形中庭放置了一組木雕人像,雕像雙目突出,上半身用色偏黑,下半身保留木頭原色。五人一組的雕像直舉手臂,雙臂延伸開來是兩具和主體雕像般的頭部形象。面對這組雕像,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解釋,但是觀者的第一感受往往是被這組雕像營造出的無形的儀式感所震懾。這是加藤泉展出作品給我們的通感,所以加藤泉的作品并不太需要展線來提示觀者與作品保持一定的觀看距離。不僅如此,當我們湊近想要通過閱讀展簽或者求助在現(xiàn)場的藝術(shù)家來試圖為我們解讀作品之時,我們會因此無功而返。

人們總是習慣于對自己疑問的事物刨根問底,因故如何解釋加藤泉的這些作品引起了包含筆者在內(nèi)的觀者的極大興趣。由于加藤泉在成長時期并沒有直接的繪畫經(jīng)驗,所以這些解釋往往集中在他受島根縣泛靈多神信仰的精靈崇拜傳統(tǒng)的影響。這也是在面對觀者提問時,加藤泉對自己作品能做出的唯一有力的解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直言:“雖然我不是很了解島根的全部文化,但是我成長的地方有很多怪物、神之類的傳說,我是非常根深蒂固地相信他們的。比如說水、樹木之類都有神明、都有思想,比如說那邊的海經(jīng)常有孩子在里邊溺死,家里嚇唬小孩不能去海里玩兒,晚上海里會有怪物出現(xiàn),我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育影響,現(xiàn)在也是對我有影響的?!背酥?,加藤泉對自己的藝術(shù)經(jīng)驗并沒有過多可以言語的,而對于具體作品的解讀,加藤泉更是給不出任何解釋。他認為:“我的畫畫的好不好或者是畫的什么內(nèi)容都是取決于看它的人是怎么想、怎么思考?!币虼怂坪鯇θ魏谓庾x都不關(guān)心。

而對于作品材料的選擇,加藤泉直言他首先靠的是直覺。加藤泉喜歡嘗試自己有感覺的東西,盡管在做作品時還不太理解材料,也不能確保使用新材料能成功。因為喜歡嘗試,所以加藤泉使用的材料越來越多,石頭、布、軟塑膠等等都是他的使用素材,他甚至直接用橡膠手套、手指作畫,他認為手指直接作用于畫面,能按照他“希望的那樣呈現(xiàn)我想出來的東西,能夠在畫布上留下最好的印跡”。

此次展覽展出了藝術(shù)家的平面繪畫作品以及三維立體雕塑作品,但是我們注意到無論用何種表現(xiàn)形式,加藤泉都在表現(xiàn)其標志性的原始“人”形象。他創(chuàng)作的“人”形,大都有一幅人類的面孔,耳、目、口、鼻俱存,近似母體中的成型胎兒。準確來說,寬間距的雙眼,被直線型填充的鼻子,或圓或扁的純色嘴巴,以及形式上存在的雙耳更像來自我們想象中的異世界的人像。對于為什么選擇表現(xiàn)人形,加藤泉如此解釋:“假設這是一個貓的形象的話,人們在看貓的時候就會變得溫柔,而以人的形象的話,當觀眾即‘人’在觀看另外一個‘人’的時候,通常會以比較嚴格的眼光去進行觀看,我覺得來自于人的審視很有趣?!?/P>

筆者認為,正如策展人閆世杰在展覽開幕式上所言:“他的作品和我們隔著一個時空的感覺,是多維的,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我們所理解的人,而且是一個和我們在多維空間相處的一種精靈的感覺,或者說是一個外星人的感覺,它有‘多重感覺’,這種‘距離’可能產(chǎn)生了我們對它的期待、與它對話的欲望?!弊鳛橐粋€將作品定名為“無題”的藝術(shù)家,認真觀展、與作品對話才是打開加藤泉個展的正確方式。

文/楊鐘慧
現(xiàn)場圖/楊鐘慧&紅磚美術(shù)館
作品圖/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