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國古代書法、繪畫、緙絲刺繡三展同啟,遼博新館迎來全面開館

時間: 2018.8.20

8月17日,備受關注的遼博“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繪畫展”“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正式對外試運行,至此,遼博新館布展工程已全部結束,標志著歷經三年試運行的遼博新館迎來全面開館。作為新中國第一座博物館,遼博此次三展同啟引來了圈內圈外人士的高度關注。

零距離看新遼博

遼寧省博物館的前身——東北博物館是新中國由人民政權建立的第一座大型歷史藝術博物館,承載著五千年遼河文明基因,現(xiàn)有館藏文物近十二萬件/套。遼博新館于2011年8月動工,2013年6月土建竣工。占地面積83,2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13平方米,分陳列展覽、觀眾服務、文物庫房、文物保護、綜合業(yè)務等五個功能區(qū)。陳列展覽區(qū)共分三層,設有22個展廳,分為常設展展廳和臨時展展廳,其中常設展包括“古代遼寧”和館藏12個文物專題展。遼博新館于2015年5月16日實現(xiàn)第一期試開館,開放展館一層8個展廳,推出“中國古代碑志展”“明清瓷器展”“明清玉器展”3個專題館,并利用5個臨時展廳舉辦了內容豐富的特展。2017年9月22日實現(xiàn)第二期試開館,陸續(xù)推出“古代遼寧”和?“中國古代銅鏡展”“遼代瓷器展”“中國古代佛教造像展”“中國古代貨幣展”“中國歷代璽印展”5個專題館。2018年6月23日“滿族民俗展”正式試運行,?8月17日“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繪畫展”“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正式試運行,至此,遼博的全部22個展廳均已向觀眾開放。

新館在展覽面積(24,000余平方米)、常設展數(shù)量(13個)、展線長度(4200余延長米)、上展文物(6200余件)、展出文物占館藏文物總量比重(5%)、館藏精品展出率(70%以上)等指標方面,均位居國內省級博物館前列。

作為遼寧省重點文化建設項目,遼博新館建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新館試開館三年以來,按照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兩大主題系列,舉辦了40余個特展,在藏品征集、藏品保護、社會教育、信息宣傳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遼博將以新館全面開館為起點,按照藏品豐富、功能完善、人才齊備、業(yè)務精良、特色鮮明、影響廣泛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國家級博物館的建設目標而全面努力。

“中國古代繪畫展”神作再現(xiàn)

“中國古代繪畫展”以中國繪畫史為脈絡,依托館藏各代名品佳作,力求向觀眾系統(tǒng)介紹中國繪畫的起源、發(fā)展、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觀眾可以欣賞到央視《國家寶藏》中播出的《洛神賦圖》,久負盛名亮相奧運的《簪花仕女圖》、文人皇帝趙佶的名作《瑞鶴圖》以及明代仇英版本的《清明上河圖》等,很多珍寶藏品與觀眾多年未見,如此大規(guī)模的亮相實屬不可多得。展覽中無論是晉唐宋元的稀世名作,還是明清各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一脈相承地反映出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發(fā)展的脈絡,展示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繪畫館策展人楊勇向雅昌藝術網介紹:“中國古代繪畫展”以中國繪畫史為脈絡,按照晉唐五代、宋鎏金繪畫、元、明、清等朝代,選擇遼博內各代重要藏品,力求向觀眾系統(tǒng)介紹中國繪畫的起源、發(fā)展、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其中不乏久負盛名的《瑞鶴圖》以及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圖》。

“中國古代書法展”國寶云集

遼博館藏的《萬歲通天貼》在2018年的春節(jié)期間創(chuàng)下了新館開館以來參觀的歷史最高記錄,出于文物保護的需要,這次“中國古代書法展”里將暫時不會出現(xiàn)它的身影。但是,同樣值得期待的《曹娥誄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張旭草書古詩四帖》《歐陽詢書仲尼夢奠帖》等名作將聯(lián)袂登場,藏品以時代為序列向觀眾呈現(xiàn),集中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基本變遷軌跡,引領觀眾感悟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永恒魅力。

“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織就經典

遼博的織繡類文物以收藏家朱啟鈐的捐贈最為特色。本次“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分為緙絲與刺繡兩個部分,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宋代的作品以及明代的顧繡,朱克柔的《山茶蛺蝶圖冊頁》《牡丹圖冊頁》,趙佶的《木槿花卉圖冊頁》《紫鸞鵲譜軸》等將再現(xiàn)中國古代絲繡藝術的高超技藝,使觀眾領略觀賞性織繡畫與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交相融會。同時,為了大家更直觀地了解絲繡手工技藝,遼博特別開設了觀眾互動區(qū),以多媒體形式滾動播放緙絲和刺繡的制作技術,展示簡易的緙絲機和刺繡臺,觀眾將有機會欣賞到制作緙絲刺繡的過程。

圖、文/遼寧省博物館
編/楊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