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尋洲”: teamLab與17位藝術家的一次非常規(guī)展示

時間: 2018.8.3

作為當前最炙手可熱的日本新媒體藝術團隊,teamLab以其極具想象力的浸入式體驗與超高的新媒體技術手段,成為當下最受歡迎的跨學科藝術團體之一。今年夏季,YAM(央·美術館)與teamLab攜手打造“teamLab·未來游樂園”大型沉浸式新媒體藝術展,與過往展覽不同,本次除了引入“teamLab·未來游樂園”中8個已經(jīng)非常成熟的獨立互動體驗作品外,YAM策劃團隊與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王川教授更是創(chuàng)造性地邀請了來自繪畫、雕塑、建筑、數(shù)字媒體、藝術理論、實驗藝術、戲劇舞臺、民間手工等不同領域的17位藝術家參與創(chuàng)作,以多種藝術形式與身份介入到美術館展覽空間內(nèi),和現(xiàn)場觀眾共同開啟一趟“尋洲”之旅。

“共創(chuàng)”可以將一個公共空間改換成實驗場所?!案淖?nèi)伺c人之間的關系, 使他人的存在變得更有意義”正是“teamLab·未來游樂園”的努力方向。了解到“teamLab·未來游樂園”的“共創(chuàng)”概念,YAM館長王兆坤認為,這突破了藝術品與觀眾涇渭分明的界限,能夠能讓參與者在一個公共空間里借助科技的力量增強與他人的連結互動,“如果能夠把Future Park的模式引入到館內(nèi),就相當于重新定義了一種美術館的體驗形式,這點對YAM的空間屬性是一個很有趣的革新化嘗試?!痹谡褂[的策劃期間,王兆坤并不滿足于對teamLab展覽的直接“引進”,而是思考如何在這套已經(jīng)非常“成熟”的系統(tǒng)之上使其變得更為與眾不同。在此背景下,YAM邀請了中央美術學院王川教授擔任策展人,經(jīng)過策劃團隊不斷的探討、修改、爭執(zhí)、磨合,本次展覽最終確立了平行于展覽孵化出的延伸命題——“尋洲·EmergingLand”,并延展出了
“Digitized Environment(數(shù)字化自然)”、“Transcending Boundaries(弱化邊緣)”、“Embodying Communication(具象化交流)”三大內(nèi)容板塊,在“合作”與“創(chuàng)造力”的共同驅(qū)動下最終完成對“尋洲”的主題演繹。

“通常展覽在開幕的時候就是一個結果,一個成品,但這次展覽并不是這樣。”策展人王川說?!皩ぶ蕖毖埖?7位藝術家來自不同領域,不同于其他展覽的展出模式,本次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會在105天的展期里分為5組分批投射于現(xiàn)場,隱藏于觀眾作品中,并且沒有某種明確的說明用以提示觀眾這些圖像的來源,這種“非常規(guī)”的展示方式,對藝術家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而最終確定了17位藝術家名單:王少軍、黃勇、何崴、王書剛、張偉、慕峰、劉禮賓、彥風、劉正花、章燕紫、唐暉、康劍飛、陳曦、鄔建安、柳迪、馬維、謝堃。王川表示,“這份掛一漏萬的名單不是在強調(diào)誰被美術館選擇,它表達的是我們共同的共識和態(tài)度?!眳⑴c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章燕紫表示,接到創(chuàng)作邀請時難免會有些許顧慮,畢竟在teamLab這種具有強烈風格和極高辨識度的成熟體系下創(chuàng)作是前所未有的,“但我覺得挺有趣的,可以試試看?!?nbsp;在邀請藝術家參與的過程中,王川采用了類似“命題作文”似的方式將發(fā)揮空間交予給創(chuàng)作者,藝術家在一張固定的形象輪廓中發(fā)散思維,不管是畫、寫、涂、剪、貼等等,皆可隨意發(fā)揮。

“尋洲·EmergingLand”既是強化“共創(chuàng)”概念為本次活動精心策劃的延伸性主題,也是一個將在不同媒介形態(tài)下被持續(xù)探索的延續(xù)性命題,本次展覽可認為是一個不斷動態(tài)的、變化的、持續(xù)進行中的狀態(tài),它不單單指向一個特定的空間,更是指向未來地關注當下科技與藝術交融的實驗場域。漫步展廳,藝術家設計的圖像如同一條隱隱的暗流穿梭于現(xiàn)場觀眾的創(chuàng)作海洋里,或許會有敏銳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那些屬于藝術家的圖像作品,又或許觀眾會與之擦肩而過。那些投射在墻面的作品創(chuàng)作并未與大眾作品有著涇渭分明的交界線,它們稍縱即逝,隱藏其中,一切結果變得未知。“在整個展期內(nèi),藝術家的作品分期分批的被投射于現(xiàn)場觀眾的創(chuàng)作當中,與之融為一體,那會是一種什么情況?不知道;放棄了身份的藝術家、設計師們在此間會有什么樣的體會?不知道;來自美術學府的教授們在這樣的公共教育實踐中身體力行,這會對他們的教育理念有什么影響?還是不知道…… ”王川表示,“面對這些未知,我們都有理由緊張,但更值得興奮?!辈┮了乖浴叭巳硕际撬囆g家”,安迪沃霍爾也說過“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展覽模糊了藝術家約定俗成的身份,在王川看來,意圖借助這個展覽攪動一下那些固化的格局,讓所有人有機會重新認識各自和彼此的角色,以及原有身份之外的種種可能。

除此之外,展覽的最終呈現(xiàn)除了美術館的執(zhí)著、藝術家的合作,還有來自teamLab的技術支持至關重要。“真正的突破往往來自小的改變,而即便是微小的改變卻又需要最為堅實的技術依托?!?nbsp;憑借從東方美學汲取靈感和對當代科技與藝術深度融合,teamLab不斷更新藝術界對于新媒體藝術的認知。長期以來他們一直試圖打破藝術、科學和技術的壁壘,在數(shù)字化時代里提出帶有人文關懷的科技與人關系的積極創(chuàng)想,讓所有關聯(lián)產(chǎn)生更多可能性。而本次于YAM的展覽更是進一步推進了藝術、科技、大眾三者的聯(lián)系,展覽訴求的理念為“合作與共創(chuàng)”,策展人王川表示,“我認為此次策展的思路正是對這個概念的最佳實踐。對于未來、對于未知,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展覽,與大家一起發(fā)問,共同回答?!?/P>

文/林佳斌
圖/主辦方提供

附:策展人與藝術家名單

策展人
王川,中央美術學院攝影系教授,發(fā)展規(guī)劃處處長,碩士研究生導師。

藝術家

王少軍,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雕塑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黃勇,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何崴,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鄉(xiāng)村建筑專委會副主任。

王書剛,自由藝術家。

張偉,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慕峰,中央電視臺舞美及視覺設計師、戲劇影視導演,中國舞臺美術學會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

劉禮賓,美術史博士,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彥風,藝術家、設計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劉正花,貴州省臺江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苗繡》代表性傳承人”,貴州省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客座教師。

章燕紫,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wǎng)主編,藝術家。

唐暉,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康劍飛,中央美院版畫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版畫博物館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常青藤計劃藝術總監(jiān)、策展人。

陳曦,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鄔建安,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文化部恭王府中華傳統(tǒng)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研究員,北京動物園學術委員會委員。

柳迪,青年藝術家。

馬維,青年藝術家。

謝堃,青年藝術家。